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15881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设置于一动力工具的前端。包含一套接件、一固定套筒、及一调整套筒。套接件固定于动力工具的前端,套接件的外周面形成至少一限制槽及一卡合槽。固定套筒的内部为中空,套于套接件上并供起子头穿过。固定套筒内侧面至少一处形成有对应于限制槽的二第一卡合块、以及后端部至少一处形成有一弹性臂,弹性臂末端形成一第二卡合块;第一卡合块分抵靠于卡合槽的两槽壁上,第二卡合块卡合于该卡合槽;另外,固定套筒的外周面形成一外螺纹。调整套筒以内螺纹啮合于固定套筒的外螺纹,可移动地设置调整套筒于固定套筒。一起子头以一离合装置连接于动力工具,且穿过固定套筒而突出于调整套筒,由移动调整套筒而改变起子头突出的长度,以调整锁钉深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螺丝的锁钉深度调整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快速拆 卸的锁钉深度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动力工具(Power Tool)是利用电动马达、气动涡轮作为动力源产生转 动输出,以驱动起子头、钻头等工作头转动。对于起子头而言,起子头与 动力之间通常会以离合装置连接,使用者必须手持动力工具对起子头施压 产生一正向压力,才会使起子头与动力耦合而被驱动。当起子头锁合螺丝时,螺丝必须在螺丝头接触被锁合件表面之后,或 是螺丝头被紧迫而使锁合件表面出现容许的凹陷之后,停止被起子头转 动。否则,起子头的持续转动将会造成螺丝头损毁、或是螺丝对被锁合件 产生破坏,导致滑牙的现象发生。但是对于持续输出动力的动力工具而言, 使用者往往无法在正确的时间立刻停止动力工具,且离合装置所传动的扭 力上限也往往足以破坏螺丝或是被锁合件。针对上述问题,己知技术中提出了多种用于动力工具的锁钉深度调整 装置,以在螺丝被锁合至预定深度后,让动力工具前端的起子头无法继续 进给,同时中断起子头与动力工具之间的传动耦合,使起子头不会继续旋 转迫紧螺丝。己知技术中提出的设计如美国专利US4,030,383、美国专利 US4,647,260、及美国专利US5, 341, 704等专利公告,皆为可调整长度的 套筒,固定设置于具有离合装置的前端,用以供起子头穿过,并使起子头 露出预定的长度。起子头所露出的长度,是配合螺丝锁钉的深度。当螺丝 被锁钉至预定深度时,套筒前端的唇部就会接触被锁合件的表面,让使用 者无法继续通过动力工具对起子头施加正向力,而中断离合装置的动力耦合。如此一来,动力工具就不会继续驱动起子头旋转,而让螺丝锁钉至预 定深度后就不会继续锁合进给,以避免螺丝被起子头破坏、或是被锁合件 被螺丝破坏。虽然前述已知技术的深度调整装置提供了锁钉深度调整的功能,但是 其等结合于动力工具的方式,却不利于深度调整装置的安装及拆卸。例如US4, 030, 383及US4, 647, 260 二案的深度调整装置是采用螺纹匹配方式, 让深度调整装置结合于动力工具前端,其安装及拆卸不便。特别是动力工 具本体经常需要配合不同的装置使用,其前端的附加装置必须经常更换, 例如部份场合之下,可以快速提供螺丝的自动喂给装置会被用来取代深度 调整装置,以提供快速且不中断的螺丝锁钉作业。但是自动喂给装置中, 螺丝进给的轨道必须被固定在特定的位置上,因此自动进给装置并不适合 采用螺纹匹配方式结合于动力工具,造成此一动力工具只能安装其中一种 装置。又如,US5, 341, 704的深度调整装置,是以形成于套筒内侧面的环 状凸肋,嵌入动力工具前端的环沟,此种设计容易在安装拆卸过中造成环 状凸肋或环沟的磨损,不利于反复的安装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已知技术中,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有安装拆卸不便且无法与其它附 加装置共享同一动力工具的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 供一种用于动力工具的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是可快速地安装于或拆卸 自一动力工具。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设 置于一动力工具的前端,且动力工具的前端设置一起子头,通过一离合装 置被动力工具驱动,且起子头由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突出,以锁合一螺 丝至一被锁合件。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包含一套接件、 一固定套筒、及 一调整套筒。套接件具有一穿孔,且套接件是固定于动力工具的前端,使 起子头穿过穿孔。此外,套接件的外周面形一限制槽及一卡合槽,其中该 限制槽是沿着套接件的轴向开设,而该卡合槽交错地延伸于该限制槽的另 一端。固定套筒的内部为中空,套于套接件上并供起子头穿过。固定套筒 内侧面至少一处形成有对应于该限制槽的二第一卡合块、以及后端部至少一处形成有一弹性臂,弹性臂末端形成一第二卡合块;第一卡合块分抵靠 于该卡合槽的两槽壁上,该第二卡合块是卡合于该卡合槽。此外,固定套 筒的外周面更形成一外螺纹。调整套筒的内部为中空,其前端具备一唇部, 用以抵靠于被锁合件的表面,且起子头穿过调整套筒且突出于调整套筒的 前端该唇部。此外,调整套筒的内部形成一内螺纹,啮合于固定套筒的外 螺纹,以可移动地固定调整套筒于固定套筒上,改变起子头突出该唇部的 长度,而调整螺丝被锁钉的深度的长度。当起子头将螺丝锁钉至预定深度 时,该唇部会抵靠被锁合件表面,使起子头不承受正向力,而中断离合装 置的动力耦合。本技术的功效在于,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是通过固定套筒及套 接件的卡合关系,将固定套筒及调整套筒固定于动力工具。通过相对套接 件转动及移动固定套筒,就可以快速地安装或拆卸固定套筒及调整套筒, 不需要使用工具进行拆卸。此外,套接件也可以结合其它附加装置,例如 自动螺丝喂给装置结合,以快速地固定该附加装置于动力工具上。以上的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 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 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揭示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结合 于动力工具;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揭示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自动 力工具分离;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结合于动力工具 的剖面示意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部份构件的立体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8 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螺丝锁钉 深度调整装置,是安装于一动力工具50前端,用以套合于起子头40,调 整起子头40露出或縮入的长度,而改变螺丝锁钉的深度。参阅图2至图4所示,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是设置于动力工具50 的前端,且动力工具50前端设置一工具夹头51,用以夹持前述的起子头 40。工具夹头51是通过一离合装置52连接于动力工具50的一动力源53, 使起子头40通过离合装置52连接动力工具50而被动力工具50驱动。当 起子头40被施予一朝向动力工具50的正向力时,工具夹头51可被朝向 动力源53推动,让离合装置52呈现耦合状态,使起子头40及工具夹头 51通过离合装置52耦合于动力源53,而被带动进行旋转,其中动力源53 可为但不限定于电动马达或气动涡轮。参照图3、图4及图5所示,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包含一套接件10、 一固定套筒20、及一调整套筒30。套接件10具有一穿孔11,套接件10 是固定于动力工具50的前端,且套设于工具夹头51,使工具夹头51及起 子头40穿过套接件10的穿孔11。套接件10的外周面形成一限制槽12 及一卡合槽13。该限制槽12是沿着套接件10的轴向开设,且于套接件 10的前端呈开放状态。该卡合槽13交错地延伸于该限制槽12的另一端, 并沿着套接件10的外周面延伸。参照图3及图6所示,固定套筒20概略呈现锥形,其内部为中空, 用以套合于套接件10上并供起子头40穿过。固定套筒20内部后段的轮 廓,是匹配套接件10的外型。固定套筒20的内侧面接近后端开口的两相 对处,分别形成二第一卡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设置于一动力工具的前端,该动力工具的前端设置一起子头,通过一离合装置被该动力工具驱动,该起子头用以锁合一螺丝至一被锁合件,其特征在于,该螺丝锁钉深度调整装置包含: 一套接件,具有一穿孔,该套接件固定于该动力工 具的前端,且该起子头穿过该穿孔,该套接件的外周面两相对处各形成一限制槽及一卡合槽,其中各该限制槽是沿着该套接件的轴向开设,各该卡合槽自各该限制槽沿该套接件的外周面方向延伸一预定长度; 一中空的固定套筒,套于该套接件上并供该起子头穿过, 该固定套筒的内壁接近后端开口的两相对处,各形成一第一卡合块,该两处的卡合块分别抵靠于该套接件的卡合槽的槽壁上,使该固定套筒无法产生相对于该套接件的转动;该固定套筒的后端部形成二弹性臂,各该弹性臂末端形成一第二卡合块,且该第二卡合块分别卡合于所述卡合槽中,以将该固定套筒固定于该套接件上,使该固定套筒不会自该套接件上脱落出;另外,该固定套筒的外周面形成一外螺纹;及 一中空的调整套筒,套合于该固定套筒上,该调整套筒的前端具备一唇部,以抵靠于该被锁合件的表面,且该起子头穿过该调 整套筒且突出于该唇部,其中该调整套筒的内部形成一内螺纹,啮合于该固定套筒的外螺纹,以可移动地固定该调整套筒于该固定套筒上,改变起子头突出该唇部的长度,而调整该螺丝被锁钉的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铭鸿
申请(专利权)人:车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