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地下硐室地质勘探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14546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大断面地下硐室进行地质勘探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方法。包括配置移动摄影车,移动摄影车上设置有垂直升降支架,垂直升降支架上安设数码摄影设备并配置照明灯具,数码摄影设备与计算机相联;按步长和幅面对硐室进行分段分幅按序拍摄,左右各个分幅和前后各个分段所采集的图像相互衔接,移动摄影车按步长不断前移,直至拍摄完毕;将采集的数字图像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对采集的硐室图像进行校正和拼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定位准确,而且拍摄过程简便;采集的图像质量好;借助计算机的辅助,既能自动控制数码摄影设备的拍摄过程,同时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自动的图像拼接,有效提高了图像拼接编录的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大断面地下硐室进行地质勘探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方法,属于地质勘探

技术介绍
在地下硐室的建造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地质构造和特性进行勘探编录。大断面地 下硐室空间大,光线暗。依靠传统的人工编录,很难全面记录其真实情况。利用数码摄影技 术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但是实施起来存在诸多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空间 大,硐型复杂。 一般大型地下硐室硐径超过5米,加之光线昏暗,人站在下面很难拍到顶部。 就算可以拍到,由于照片大小、拍摄角度等因素,很难实现硐壁图像的拼接。如硐室断面类 型有圆形、方形、城门洞形等不同类型,还有一些硐段不易到达,拍摄相当困难。2、控制难。 人工拍摄很难实现等距离、等角度的拍摄,易造成图像失真,致使拼接困难。也无法精确控 制图片之间重迭,过量重迭会增加拍摄量,没有重迭就会形成盲区。3、照明难。传统拍摄采 用碘钨灯照明,由于碘钨灯照明距离有限,远距离拍摄难以形成均匀照明。4、拼接难。大型 地下硐室长达数百米甚至数十公里,照片数量巨大。此外由于照明不均匀、镜头畸变,以及 图片数量巨大等问题,都使拼接非常困难。专利技术内容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断面地下硐室地质勘探数字图像采集和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移动摄影车,移动摄影车上设置有垂直升降支架,垂直升降支架上端安设轴向旋转架,轴向旋转架上安设数码摄影设备并配置照明灯具,数码摄影设备的镜头轴线与轴向旋转平台的旋转轴线相垂直,数码摄影设备与计算机相联;设定硐室拍摄的纵向移动步长,按纵向移动步长将硐室分段,将各分段的硐壁划分成若干矩形拍摄投影幅面;移动调整移动摄影车,通过调整数码摄影设备的拍摄高度和角度,使得数码摄影设备的镜头中心位于每个矩形拍摄投影幅面的中心且镜头轴线与矩形拍摄投影幅面相垂直;按步长和幅面对硐室进行分段分幅按序拍摄,左右各个分幅和前后各个分段所采集的图像相互衔接,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会中曹先玉薛果夫郑广科刘聪元潘玉珍黄孝泉王团乐向家菠何铁汉段建肖郝文忠罗玉华翁金望毛炜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