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模式双三密封空气预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3922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模式双三密封空气预热器,其包含转子和扇形板,所述转子包含多个模式仓,该多个模式仓环绕中心轴筒布置且在转子的上下两侧分别固设有扇形板;每个模式仓含有3个扇形仓,每两个扇形仓之间共用一块隔板,且在各个扇形仓内沿径向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传热元件;各个模式仓通过销轴固定在该中心轴筒上;各个扇形仓沿径向边在对应的隔板上与径向密封片连接,且各个扇形仓沿轴向边在对应的隔板上与轴向密封片连接;在转子的弧形边缘处布置有多个轴向密封弧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预热器,特别涉及一种全模式双三密封空气预热器
技术介绍
容克式空气预热器是电站锅炉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烟气中吸收热量,然后 通过由特殊形状的金属板组成的连续转动的传热元件把热量传给冷空气。预热器的一半流 通烟气,另一半流通空气。当转子慢速转动时,烟气和空气交替流过传热元件,传热元件从 热烟气吸收热量,然后这部分传热元件受空气流的冲刷,释放出贮藏的热量,这样空气温度 大为提高。其主要的作用有两点第一,降低了锅炉的排烟温度,提高了整个锅炉的效率; 第二,提高了风温,更有助于煤粉的充分燃烧。目前,普遍采用的是24-36个扇形仓的半模式双密封预热器,其主要存在以下几 个问题(1)由于转子的体积、重量大,考虑运输过程中销轴的负载能力,而采用半模式结 构,即有部分径向隔板要由用户自行通过焊接补充安装到中心轴筒上,同时还需将大量环 向隔板焊装到径向隔板上。如此一来,因在使用现场安装调节工作量大,质量不易控制, 尤其焊接后消除应力周期短,往往在使用中产生裂纹,影响装置寿命,对用户来说费时、费 力、耗资大,降低效率提高运营成本;(2)目前半模式结构转子中,相邻扇形仓间为双层径 向隔板,因有间隙存在窜风增加了漏风量,同时复设的径向隔板及间隙均占用了蓄热元件 空间,耗材、组装工作量大、降低热效率;(3)目前空气预热器中对称设置于转子顶部与底 部的用于隔离烟气与空气的密封扇形板针对采用24-36个扇形仓的技术现状一般采用 15° -22.5°,转子转动中,密封扇形板可覆盖两片径向隔板密封片,这种双密封配合仍然 有较大由空气侧向烟气侧的漏风量,影响锅炉热效率。有鉴于此,为解决现有空气预热器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设计人基于相关领域 的研发,并经过不断测试及改良,进而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通过采用全模式扇形仓格结构,转子中心轴筒和模 式仓采用销连接结构,在工地不用焊接,不存在焊接变形。该空气预热器的这种结构减小了 工地焊接工作量,安装速度快。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通过使相邻扇形仓之间共用一块隔板,由此消除 了两扇形仓之间的间隙,去除了窜风造成的漏风,并可增大传热元件的空间,提高热效率, 减少了焊接变形,易保证安装质量。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双、三密封结构包括径向和轴向密封,这样空气与烟 气之间在径向和轴向形成三密封结构,减少空气向烟气侧漏风量,直接漏风量与双密封比 较可减少20%,从而提高整个预热器的性能。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全模式双三密封空气预热器,其包含转子和扇形 板,所述转子包含多个模式仓,该多个模式仓环绕中心轴筒布置且在转子的上下两侧分别固设有扇形板;其中每个模式仓含有3个扇形仓,每两个相邻的扇形仓之间共用一块隔板,且在 各个扇形仓内沿径向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传热元件;各个模式仓通过销轴固定在该中心轴 筒上;各个扇形仓沿径向边在对应的隔板上与径向密封片连接,且各个扇形仓沿轴向边在 对应的隔板上与轴向密封片连接;在转子的弧形边缘处布置有多个轴向密封弧板。所述的全模式双三密封空气预热器,其中,该模式仓的数量为12个,其截面呈扇 形,角度为22. 5° ;该扇形仓的角度为7. 5°。所述的全模式双三密封空气预热器,其中,该扇形板为平板状并采用22. 5°的角 度设计,在转子的上下两侧各有3个,该轴向密封弧板与扇形板的数量相同并与扇形板相 对应的固设在转子的周围。所述的全模式双三密封空气预热器,其中,该轴向密封弧板呈圆弧状并采用圆心 角为22. 5°的弧度设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全模式扇形仓格结构,中心轴筒和模式仓采用 销连接结构,在工地不用焊接,不存在焊接变形。该空气预热器的这种结构减小了工地焊接 工作量,安装速度快;因相邻扇形仓之间共用一块隔板,由此消除了两扇形仓之间的间隙, 去除了窜风造成的漏风,并可增大传热元件的空间,提高热效率,减少了焊接变形,易保证 安装质量;双、三密封结构包括径向和轴向密封,这样空气与烟气之间在径向和轴向形成三 密封结构,减少空气向烟气侧漏风量,直接漏风量与双密封比较可减少20 %,从而提高整个 预热器的性能。附图说明图la为本技术转子的俯视结构图;图lb为图la的径向局部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局部放大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图;图4a为本技术径向三密封效果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轴向三密封效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_转子;2-径向密封片;3-轴向密封片;4-扇形板;5-轴向密封 弧板;11-模式仓;110-栅架;111-扇形仓;112-隔板;113-传热元件;6-中心轴筒;61-销 轴;A-空气侧;G-烟气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a至图4b所示,一种全模式双三密封空气预热器,其主要由转子1、径向密封 片2、轴向密封片3、扇形板4和轴向密封弧板5所组成。所述转子1包含多个模式仓11, 在本实施例中有12个截面呈扇形、其扇形角度为22. 5°的模式仓11,该12个模式仓11等 间隔环绕中心轴筒6布置并通过销轴61固定在该中心轴筒6上。每个模式仓11内固接有 4个栅架110,各个栅架110上分别布置有一块隔板112,该隔板112将每个模式仓11分隔 成3个7. 5°的扇形仓111,即每两个相邻的扇形仓111共用一块隔板112。在各个扇形仓 111内沿径向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传热元件113 (在本实施例中是4个传热元件113),该多个传热元件113分别由栅架110限位。各个扇形仓111沿径向边在对应的隔板112上与径向密封片2通过螺栓连接,且 各个扇形仓111沿轴向边在对应的隔板112上与轴向密封片3通过螺栓连接。即每个隔板 112的上下两侧均螺接有径向密封片2,而隔板112远离中心轴筒6的一侧则螺接有轴向密 封片3。在转子1的上下两侧分别覆盖有多个扇形板4,而在转子1的弧形边缘处布置有多 个轴向密封弧板5,该扇形板4为平板状。在本实施例中,转子1的上下两侧分别等间隔固 设有3个扇形板4,并采用22. 5°的角度设计;该轴向密封弧板5呈圆弧状并采用圆心角为 22. 5°的弧度设计,其与扇形板4的数量相同并与扇形板4相对应的固设在转子1的周围。如图4a_图4b所示,因转子1每隔7. 5°就设有径向密封板2和轴向密封板3, 且在转子1的上下及圆周处分别固设有采用22. 5°的角度设计的扇形板4和圆心角为 22.5°的弧度设计的轴向密封弧板5,因此,在实际运行中,扇形板4和径向密封板2能够形 成径向的三密封,而轴向密封弧板5和轴向密封板3则能够形成轴向的三密封。本技术由生产车间制造生产,再在安装工地由安装单位进行安装,具体是通 过在各个模式仓11之间如扇形仓111的空间中填充传热元件113,组装成由48个扇形仓组 成的全模式结构转子,隔板112之间由栅架110连接形成一整体,最后投产运行。本技术中的转子1采用全模式扇形仓格结构,其优点是转子1的中心轴筒6 和模式仓11采用销连接结构,在工地不用焊接,不存在焊接变形。该空气预热器的这种结 构减小了工地焊接工作量,安装速度快。因相邻扇形仓111之间共用一块隔板112,由此消除了两扇形仓111之间的间隙, 去除了窜风造成的漏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模式双三密封空气预热器,其包含转子和扇形板,所述转子包含多个模式仓,该多个模式仓环绕中心轴筒布置且在转子的上下两侧分别固设有扇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模式仓含有3个扇形仓,每两个相邻的扇形仓之间共用一块隔板,且在各个扇形仓内沿径向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传热元件;各个模式仓通过销轴固定在该中心轴筒上;各个扇形仓沿径向边在对应的隔板上与径向密封片连接,且各个扇形仓沿轴向边在对应的隔板上与轴向密封片连接;在转子的弧形边缘处布置有多个轴向密封弧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延国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锅炉厂预热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