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忠贞专利>正文

镶嵌式插头与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3592 阅读:4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镶嵌式插头与插座”为新一代防振防滑电源接插件,插头脚的中间部位设计成直角梯形凹槽。插座主要由包括按钮在内的动片和底壳组成,动片又主要由两只带凸齿的铜柱和U形按钮联接构成,凸齿为直角梯形,大小形状与插头脚上的凹槽一样,刚好能与凹槽吻合。底壳内有2只U形方筒,方筒后面的插槽中插入接线柱,动片通过按钮与弹簧一起动作,使插头松开或吻合,从而使电源断开或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应用于轮船、作战指挥车、火车等振动、晃动严重的地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新一代防振防滑电源接插件,属于电工器材领域。二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插头与插座自专利技术以来,沿用了近一个世纪之久,确实古老,无 论是两脚插头与插座、三脚插头与插座,还是排插或者是十字插头,其结构完全一样,这种 电源接插件存在以下缺点,振动一大或者晃动严重点就会导致接触不良故障,甚至出现完 全断电现象,因此,给百姓日常生活用电造成不便,而且还会使电脑丢失珍贵的信号。所以 很不适合在轮船、作战指挥车、火车等振动、晃动严重的地方使用。再说插头与插座之间接 触不良会产生脉冲电流,这就容易损坏电脑等家用电器,而本技术独到的结构特点可 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产生有益效果。三、
技术实现思路
I.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1、如何解决插头与插座容易磨损、松动的技术问题。2、插头与插座受振动或晃动就滑脱导致接触不良故障,这一缺陷怎样解决?II.技术方案(一 )单一插头与插座1、插头如图Ι-a所示,除了金属插脚A与旧式插脚不同外,其余均相同。新设计的插脚中 间部位为直角梯形凹槽,梯形的直角边水平,上底朝里,且较下底短得多。插脚用长方体铜 条制作,铜条底面呈正方形。如果插头中设计了三只插脚,则构成三脚插头,三只插脚成直 线排列,中间一脚接地,如图ι-d所示。2、插座1)外壳。其形状呈长方形,分上下两半,上半部分为盖子较下半部分(即底壳) 高,且用螺丝固定成一体,外壳前面安插导线定位塞B。如图2-a所示,外壳正面开一条长槽 D,用于安放插座动片按钮C。盖子上开两个插孔E,图2-b所示。按钮C、定位塞B及外壳 均用胶木制成,按钮上下方设计了挡条G,以免按钮弹出。2)插座结构。主要由动片和底壳组成。动片又主要由两只带凸齿的铜柱和U形 按钮联接构成,每一铜柱上底呈正方形,凸齿为直角梯形,大小形状与插头脚的凹槽一样, 刚好能与凹槽吻合,如图4-b中的4所示。铜柱下方为壁较厚的短圆筒(图4-b中的6所 示),该圆筒后面又制成较长较细的圆筒(图4-b中的7所示)。圆筒里面用于安装小螺丝, 以便将铜柱4与按钮C的圆柱形长柄H固定在一起。圆筒6的外面套着弹簧3’,弹簧弹性 应大些,以使动片与插头压紧。圆筒7插入插座内的接线柱套筒3之内,便于动片有规律地 移动。铜柱4下方与圆筒6、7全部用黄铜熔铸成一体。外壳的底壳内有两只较大较长些的U形方筒,如图5-a、5-d所示,U形方筒与底壳用胶木铸成一体,且高出于底壳,图5-b、5_c所示。后面两条分支上设计有插槽,用于插入 接线柱2。接线柱后面安装了固定导线的螺丝,前面为套筒3,如图3-e所示,套筒3较U形 方筒短,也较细,接线柱2的前后部分用黄铜熔铸成一个整体。套筒3外面套着动片后面的 弹簧3’。U形方筒前面和前头后方的圆孔直径与按钮长柄H的直径相同。动片与底壳联接在一起便成为图3-a、3-b、3-c所示的插座。(二)排插排插俯视图如图6所示,各插座之间采用并联方式接线,三孔插座的中间插孔接 地。排插中各插座内部结构与单一插座相同。(三)电饭煲中插头与插座电饭煲采用三脚插头与三孔插座,内部结构与双脚插头、双孔插座相同,插座外部 排列形式如图7-a所示。插头插入插座后的内部位置摆放形式如图7-c所示,其中IV为面 板中绝缘胶木平面,用于隔断插头脚与手的接触。电炒锅等家用电器的三脚插头与三孔插座可以参照图7-a、7-b、7-c制作。III.有益效果由于插头与插座之间采用凸齿与凹槽镶嵌式结构,既使振动很大插头也不容易滑 脱。插座中使用弹簧替代铜片,因弹簧弹性更大,插头与插座之间就压得更紧,也就不容易 松动,而且摩擦部位小,甚至不摩擦,因此不仅使用寿命长,而且不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现象, 这就是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四附图说明1、图1为电源两脚插头,其中图Ι-a为主视图,图l_b为左视图,图l_c为仰视图, 图Ι-d为三脚插头主视图,图Ι-e为三脚插头仰视图,三脚插头左视图与图l_b相同。图中标识:A-带直角梯形凹槽的插脚。2、图2为插座外壳,其中图2-a为主视图,图2_b为俯视图,图2_c为左视图,图 2_d为后视图。图中标识B-电源线定位塞,C-动片按钮,D-按钮插孔,E-插头插口,F-外壳固 定螺丝插孔。3、图3为插座内部结构,图3-a为主视图,图3_b为俯视图,图3_c为左视图,图 3-d为底壳内U形方筒组合结构俯视图,图3-e为接线柱俯视图。图中标识1_导线固定螺丝,2-接线柱,3-接线柱套筒,3’ -弹簧,4-动片中的凸 齿铜柱,5-U形方筒,H-按钮C上的长柄,L-插头垫底,较U形方筒表面低。4、图4为动片结构,图4-a为主视图,图4-b为左视图,图4-c为俯视图。图中标 识G-按钮上挡条,6-动片上凸齿铜柱下方的短圆筒,7-短圆筒后面的细长圆筒。5、图5为底壳,图5-a为俯视图,图5_b为主视图,图5_c为左视图,图5_d为U形 方筒俯视图,图5-e为U形方筒主视图,图5-f为U形方筒后视图。图中标识a-按钮长柄 插孔,b与a相同。6、图6为排插插座俯视图。7、图7-a为电饭煲电源面板主视图,图7_b为电饭煲电源面板左视图,图7_c为电 饭煲插头与动片咬合状态图。4图中标识I-指示灯,II-电源面板,III-三孔插座,IV-面板上绝缘胶木。 五具体实施方式1、两脚插头的制作。按图l-a、l-b、l-c所示式样,用黄铜熔铸插脚A,插脚A中间 为直角梯形凹槽,直角边水平,上底朝里且较下底短得多,图l_b所示;插脚A底面是正方 形,图1-c所示。将软皮铜丝导线与插脚A连接牢固,再用胶木铸成一体,即告成功。三脚 插头的制作与此雷同,不过中间一脚为接地端。2、外壳的结构、形状与制作。如图2-a、2-b、2-c、2_d,以及图5-a、5-b、5-c、5_d、 5-e、5-f所示,用胶木分别浇铸外壳的上下两部分,其形状呈长方形,上半部分较下半部分 高。图5-d、5-e、5-f所示的U形方筒与底壳是铸成一体的(图5-a所示),且高出于底壳 (图5-b、5-c所示),U形方筒组合结构如图3-d所示。电源线定位塞B另外用胶木单独浇 铸,是插在底壳前端的活动部件。如图2-a所示,底壳正面有一条长槽D,用于安放插座动片 按钮C。按钮上下方为挡条G,且铸成一体,图4-a所示。如图2-b所示,上下外壳的中间两 头分别铸成安装固定螺丝的小孔F与带螺纹的圆柱,其中E为插口。按图3-e所示形式,用黄铜熔铸接线柱2,接线柱前后部分铸成一体,前面部分3为 圆筒形式。接线柱上端攻丝,以安装导线固定螺丝1。3、两孔插座。1)动片主要由两只凸齿铜柱和U形按钮联接而成。参考图4-a、4-c 用胶木浇铸带挡条G及长柄H的U形按钮,按钮长柄H的末端中央攻丝。根据图4-b熔铸 每一凸齿铜柱,铜柱4下端为长短2个圆筒,并且熔铸在铜柱下方。铜柱上底呈正方形,凸 齿为直角梯形,大小形状刚能与插脚中的凹槽吻合,如图4-b中的4和图7-c所示。2)插座主要由动片和外壳组成。其整体结构和联接关系是外壳的盖子和底壳用 两只固定螺丝联接成一体,底座内安装了动片,当插头插入插座时,动片的凸齿与插头上的 梯形凹槽紧紧地卡在一起,按一下按钮,动片上的凸齿与插头上的凹槽分离,即可以将插头 拔出。动片安装在U形方筒中,2只U形方筒与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镶嵌式插头与插座为防振防滑电源接插件,采用镶嵌式结构,其特征是:(1)插头中的二只插脚的中间部位为直角梯形凹槽,梯形的直角边水平,上底朝里,且较下底短得多,至于三脚插头,三只插脚呈直线排列,中间一脚接地;  (2)插座主要由盖子、动片和底壳顺次联接构成:  A、盖子与底壳用螺丝固定成一体,即构成外壳,盖子较底壳高,外壳前面安装导线定位塞(B),外壳正面开一条长槽(D),用于安放插座动片按钮(C),盖子上开两个插孔(E),按钮(C)上下方设计了挡条(G),以免按钮(C)弹出;三孔插座的盖子上是三个呈直线排列的插孔,中间插孔接地;  B、动片主要由两只带凸齿的铜柱(4)和U形按钮(C)联接构成,每一铜柱的上底呈正方形,凸齿为直角梯形,大小形状与插头脚的凹槽一样,刚好能与凹槽吻合,铜柱(4)下方为壁较厚的短圆筒(6),圆筒(6)后面又制成较长较细的圆筒(7),铜柱(4)通过圆筒(7)里面的小螺丝与U形按钮(C)的圆柱形长柄(H)相联,圆筒(6)的外面套着弹簧(3),圆筒(7)插入插座内的接线柱套筒(3)之内,而且可以移动,凸齿铜柱(4)下方与圆筒(6),细长圆筒(7)为一个整体;三孔插座的动片是三只带凸齿的铜柱;  C、底壳内有两只U形方筒,U形方筒与底壳构成一体,且高出于底壳,后面两条分支上设计有插槽,用于插入接线柱(2),接线柱(2)后面是固定导线的螺丝,前面为套筒(3),套筒(3)比U形方筒短,比U形方筒细,接线柱(2)前后部分为一个整体,套筒(3)外面套着动片后面的弹簧(3),U形方筒前面的圆孔直径与按钮长柄(H)直径相同;三孔插座的底壳内是三只U形方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忠贞
申请(专利权)人:蔡忠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