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迈克唐专利>正文

一种盘旋式真空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2020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吸尘器,具体公开了一种盘旋式真空吸尘器,其包括:一外壳,一被外壳封盖的过滤室,一位于过滤室中的过滤器,一马达室,一位于马达室中的叶轮马达,一封盖内部结构的底板,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一吸进入口,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空气出口,空气从吸进入口进入吸尘器内,经过其内部后从底板上的空气出口排出,形成气垫使之达到盘旋效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中轴线两侧各对称设置一内凹的排气室,所述排气室中、后半部分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呈点阵状均匀分布。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颤抖和防摇晃性能更好,操作当然更加轻松。(*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真空吸尘器,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盘旋式真空吸尘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市场上可找到各种盘旋式真空吸尘器。其中包括L. K. Acheson的第 2751038号美国专利产品;Bee Suk wan的第184980Y号韩国专利产品;Michael Rooney的 第2247721号和第2301400号加拿大专利产品。虽然,这些吸尘器具备盘旋的特点,但是,由 于其底板构造问题,使得吸尘器底部因空气分布不均勻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颤抖和摇晃。所 述底板构造为平面结构,出气口呈条状均勻分布在底板两侧。同时,该类吸尘器吸入的垃圾 与灰尘位于吸尘器的前部,这样会使其重心前倾,影响吸尘器的平衡,使之在工作时出现颤 抖和摇晃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时更加平稳的盘旋式真空 式吸尘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盘旋式真空吸尘器,其包括一外壳,一被外壳封盖的过滤室,一位于过滤室 中的过滤器,一马达室,一位于马达室中的叶轮马达,一封盖内部结构的底板,所述外壳上 设置有一吸进入口,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空气出口,空气从吸进入口进入吸尘器内,经过其内 部后从底板上的空气出口排出,形成气垫使之达到盘旋效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中轴线 两侧各对称设置一内凹的排气室,所述排气室中、后半部分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呈点阵 状均勻分布。优选的,所述底板前高后低。优选的,所述的外壳底部呈船型,其四边与底面的夹角均小于90度。优选的,所述的排气室面积和排气孔面积,随底板面积的改变而等比例放大或缩 小。优选的,所述的排气室与底板的面积比为0. 3-0. 45。优选的,所述的排气孔与底板的面积比为0. 025-0. 035。优选的,所述的排气室内凹的深度随着底板面积的增大而加深,其比例关系在4 毫米/391平方厘米-5毫米/391平方厘米之间。本技术最佳的各比例关系为排气室与底板的面积比为0. 375,排气孔与底 板的面积比为0. 03,排气室内凹的深度与底板面积的比例关系为4.5毫米/391平方厘 米。本技术采用设置内凹排气室的方式,使排气孔排出的空气受排气室四壁的约 束均勻的分布在其中,由于排气室前后左右对称设置在其底部,则能够有效的控制其底部 空气流动,保持吸尘器平稳;同时,本技术使用时,空气通过点阵形均勻分布的细孔排出,则空气在底部的流动将更加均勻与平稳。因此,本技术防颤抖和防摇晃性能更好,操作当然更加轻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底面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底面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底面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外壳2、底板21、排气室22、排气孔A、底板面积B、排气室面积C、排气孔面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盘旋式真空吸尘器,其包括一外壳 1,一被外壳封盖的过滤室,一位于过滤室中的过滤器,一马达室,一位于马达室中的叶轮马 达,一封盖内部结构的底板2,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一吸进入口,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空气出 口,空气从吸进入口进入吸尘器内,经过其内部后从底板上的空气出口排出,形成气垫使之 达到盘旋效果,所述底板2中轴线两侧各对称设置一内凹的排气室21,在所述排气室21中 的后半部分设置有排气孔22,所述排气孔22呈点阵状均勻分布。为了使吸尘器在吸入灰尘后前后仍然处于一个水平面,保持平稳状态,将所述底 板1设置为前高后低。如图1所示,为了控制底部空气的流动,所述外壳底部呈船型,其四边与底面的夹 角均小于90度,夹角α为62°,夹角β为45°。如图3所示,所述排气室21的面积B为117. 3平方厘米;所述排气孔22面积C为 9. 775平方厘米;所述底板2的面积A为391平方厘米;即,所述排气室21与底板2的面积 比为0. 3,所述排气孔22与底板2的面积比为0. 025,所述排气室面积B和排气孔面积C, 随底板面积A的改变而按照前述比例关系等比放大或缩小。如图2所示,所述排气室内凹的深度H为4毫米,所述深度H随着底板面积A的增 大而加深,其比例关系为4毫米/391平方厘米。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盘旋式真空吸尘器,其包括一外壳 1,一被外壳封盖的过滤室,一位于过滤室中的过滤器,一马达室,一位于马达室中的叶轮马4达,一封盖内部结构的底板2,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一吸进入口,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空气出 口,空气从吸进入口进入吸尘器内,经过其内部后从底板上的空气出口排出,形成气垫使之 达到盘旋效果,所述底板2中轴线两侧各对称设置一内凹的排气室21,在所述排气室21中 的后半部分设置有排气孔22,所述排气孔22呈点阵状均勻分布。为了使吸尘器在吸入灰尘后前后仍然处于一个水平面,保持平稳状态,将所述底 板1设置为前高后低。如图1所示,为了控制底部空气的流动,所述外壳底部呈船型,其四边与底面的夹 角均小于90度,夹角α为62°,夹角β为45°。如图5所示,所述排气室21的面积B为179. 95平方厘米;所述排气孔22面积C 为13. 685平方厘米;所述底板2的面积A为391平方厘米;即,所述排气室21与底板2的 面积比为0. 45,所述排气孔22与底板2的面积比为0. 035,所述排气室面积B和排气孔面 积C,随底板面积A的改变而按照前述比例关系等比放大或缩小。如图4所示,所述排气室内凹的深度H为5毫米,所述深度H随着底板面积A的增 大而加深,其比例关系为5毫米/391平方厘米。实施例三如图1和图6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盘旋式真空吸尘器,其包括一外壳 1,一被外壳封盖的过滤室,一位于过滤室中的过滤器,一马达室,一位于马达室中的叶轮马 达,一封盖内部结构的底板2,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一吸进入口,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空气出 口,空气从吸进入口进入吸尘器内,经过其内部后从底板上的空气出口排出,形成气垫使之 达到盘旋效果,所述底板2中轴线两侧各对称设置一内凹的排气室21,在所述排气室21中 的后半部分设置有排气孔22,所述排气孔22呈点阵状均勻分布。为了使吸尘器在吸入灰尘后前后仍然处于一个水平面,保持平稳状态,将所述底 板1设置为前高后低。如图1所示,为了控制底部空气的流动,所述外壳底部呈船型,其四边与底面的夹 角均小于90度,夹角α为62°,夹角β为45°。如图7所示,所述排气室21的面积B为146. 7平方厘米;所述排气孔22面积C为 11. 5平方厘米;所述底板2的面积A为391平方厘米;即,所述排气室21与底板2的面积 比为0. 375,所述排气孔22与底板2的面积比为0. 294,所述排气室面积B和排气孔面积 C,随底板面积A的改变而按照前述比例关系等比放大或缩小。如图4所示,所述排气室内凹的深度H为4. 5毫米,所述深度H随着底板面积A的 增大而加深,其比例关系为4. 5毫米/391平方厘米。总之,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一种盘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盘旋式真空吸尘器,其包括:一外壳,一被外壳封盖的过滤室,一位于过滤室中的过滤器,一马达室,一位于马达室中的叶轮马达,一封盖内部结构的底板,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一吸进入口,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空气出口,空气从吸进入口进入吸尘器内,经过其内部后从底板上的空气出口排出,形成气垫使之达到盘旋效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中轴线两侧各对称设置一内凹的排气室,所述排气室中、后半部分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呈点阵状均匀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唐
申请(专利权)人:迈克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MY[马来西亚]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