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油浸凝胶涂层的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1198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油浸凝胶涂层的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纳滤膜包括多孔支撑膜、油浸凝胶涂层和活性分离层,所述油浸凝胶涂层包括嵌段共聚物的凝胶化产物,所述活性分离层包括水相单体和有机相单体形成的界面聚合物。所述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有机相单体溶液和嵌段共聚物溶液混合,在多孔支撑膜表面形成含有机相单体的油浸凝胶涂层;(2)将水相单体溶液涂覆于多孔支撑膜表面,通过界面聚合反应形成活性分离层,得到所述基于油浸凝胶涂层的复合纳滤膜。所述基于油浸凝胶涂层的复合纳滤膜具有高水通量和高截留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膜分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油浸凝胶涂层的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纳滤膜分离技术凭借着能耗低、分离效率高等优势在小分子和多价盐的选择性分离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目前纳滤膜主要为水相多元胺单体和有机相多元酰氯单体通过界面聚合形成的薄层复合膜。然而,剧烈且不稳定的界面聚合过程通常导致复合膜分离层的结构不均匀、表面粗糙度高。此外,对于孔隙率低、均一性差的多孔支撑膜,反应单体在其表面的无序分布也会破坏相界面的稳定,降低分离效率。

2、复合纳滤膜的性能由分离层结构决定,制备均匀无缺陷的分离层有利于提高复合纳滤膜的分离选择性。因此,为获得结构均匀、渗透分离性能优异的活性分离层,需对单体的扩散和反应行为进行优化,以提高界面聚合反应的相界面稳定性。cn107837689a公开了一种具有超薄分离层的纳滤膜制备方法,通过向水相反应物溶液中引入多元醇分子来降低单体的扩散系数,提高了界面聚合的相界面稳定性,得到的分离层厚度降低,渗透通量提高。然而,受到抑制的界面聚合反应通常会降低分离层交联度,且导致大量反应单体浪费。此外,分离层表面剩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油浸凝胶涂层的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滤膜包括多孔支撑膜、油浸凝胶涂层和活性分离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滤膜,所述多孔支撑膜包括无机多孔支撑膜和/或聚合物多孔支撑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单体、有机相单体和嵌段共聚物的质量比为(2~1000):(1~500):(1~500),优选为(10~200):(5~100):(1~1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单体包括聚乙烯亚胺、二亚乙基三胺、哌嗪、间苯二胺、3-氨基苯磺酰胺、间苯二酚、环己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油浸凝胶涂层的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滤膜包括多孔支撑膜、油浸凝胶涂层和活性分离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纳滤膜,所述多孔支撑膜包括无机多孔支撑膜和/或聚合物多孔支撑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单体、有机相单体和嵌段共聚物的质量比为(2~1000):(1~500):(1~500),优选为(10~200):(5~100):(1~1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单体包括聚乙烯亚胺、二亚乙基三胺、哌嗪、间苯二胺、3-氨基苯磺酰胺、间苯二酚、环己二胺或三亚乙基四胺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纳滤膜,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建泉曹阳陈向荣冯世超万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