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烈师专利>正文

密封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116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盖,其包含有:一盖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牵移件,可滑移地设于盖体;一弹性密封件,具有一环形顶部、一底部以及一连接于环形顶部与底部之间并能弹性伸缩变形的身部,环形顶部固接于盖体,底部固接于牵移件;一连杆机构,容设于容置空间内,连杆机构具有一受力端以及一连接于牵移件并可于一收缩位置与一伸展位置之间位移的出力端;至少一推抵件,可滑移地设于盖体,推抵件推抵连杆机构的受力端,使连杆机构的出力端自收缩位置位移至伸展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密封盖兼具结构简单且使用上便利性十足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盖,特别是指一种利用连杆机构的动作来控制弹性密封件以达成密封效果的密封盖。
技术介绍
习用的密封盖结构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350524号,其具有一塞座、一基座以 及一控制组。其中,该塞座用于密封并接触于容器内侧,而塞座的另一端则设置有一第一扣 部以及一弹性件,该基座置于容器的开口 ,且其底侧供该塞座的弹性件压抵,该基座的另一 端则安置一连结该塞座的摆臂组,该控制组设置于该基座上侧,用于控制摆臂组动作。其 中,控制组包括有一推钮、一连动座以及一压座,该压座可上下活动于该基座,使压座在上 下活动中可对摆臂组产生连动,而推钮通过压座在其下侧连接一连动座,该连动座设置一 第二扣部。通过压座下压来带动摆臂组、塞座上移来密封容器,配合扳动推钮使该第二扣部 扣合于该第一扣部,使密封盖可锁定密封的状态,反之,退移推钮使压座不受约束而使弹性 件反弹,让压座、塞座回位,解除密封盖的密封状态。 然而,此种密封盖的设计太过复杂,导致制造成本增加,且实际操作时,解除密封 状态与拿起密封盖无法同时完成,在使用上的便利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使用时便利性好 的密封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密封盖,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盖体, 具有一容置空间;一牵移件,可滑移地设于所述盖体;一弹性密封件,具有一环形顶部、一 底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环形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并能弹性伸縮变形的身部,所述环形顶部 固接于所述盖体,所述底部固接于所述牵移件;一连杆机构,容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 连杆机构具有一受力端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牵移件并可于一收縮位置与一伸展位置之间位 移的出力端;至少一推抵件,可滑移地设于所述盖体,所述推抵件推抵所述连杆机构的受力 端,使所述连杆机构的出力端自所述收縮位置位移至所述伸展位置。 上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还包含有一弹簧,用以使所述连杆机构的出力端 在常态时能保持在所述收縮位置。 所述连杆机构包含有一连杆组,所述连杆组具有一上连杆以及一下连杆,所述上 连杆的一端形成所述连杆机构的受力端,所述上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杆的一端枢接, 所述下连杆的另 一端形成所述连杆机构的出力端。 所述连杆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推抵件的数量为两个,为对称且可相对滑移地设 置于所述盖体,供使用者均匀地施力推抵所述两连杆组的上连杆所形成的连杆机构受力丄山顺。 所述两连杆组的各上连杆为相互交叉地枢接,且所述弹簧为固设于所述两连杆组之间。 所述两连杆组的各上连杆为相互交叉地枢接,且所述弹簧为固设于所述两连杆组与所述牵移件之间。 所述两连杆组的各上连杆的一顶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各推抵件。 所述弹簧抵设于所述两推抵件之间。 所述盖体还包含有一挡止件,所述连杆机构抵靠所述挡止件,使所述连杆机构的 出力端位于所述收縮位置。 所述牵移件与所述弹性密封件为 一体成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密封盖通过简单推抵该连杆机构的各上连杆, 即可使各下连杆朝中心位移以压縮或拉伸该弹簧,使各下连杆的底端压抵该牵移件从而使 弹性密封件变形,同时通过该弹簧自身的弹性回复力,即可使各下连杆的底端拉提该牵移 件而使弹性密封件恢复原先的形状,从而解除或锁定罐体的密封状态。因此,使用者通过简 单的按压动作即可在密封或开启罐体的同时,一并握提密封盖,所以,本技术的密封盖 兼具结构简单且使用上便利性十足等优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态; 图2概同于图l,显示密封盖解除密封的状态; 图3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态; 图4概同于图3,显示密封盖解除密封的状态; 图5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态 图6概同于第五图,显示密封盖解除密封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说明如下。 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密封盖10,包括有一盖 体12、一牵移件50、一弹性密封件60、一连杆机构70以及二推抵件80。 盖体12,由一顶盖20、一底座30以及一挡止件40所组成。其中顶盖20,具有一顶 部21、一自顶部21—体向下延伸的挠性身部23以及一 自挠性身部23—体向下延伸的环形 底部25。其中,顶盖20顶部21的底面的中心处形成有一凹陷27。 底座30,具有一中空的筒状身部31以及一由筒状身部31的上端缘一体朝其中心 并朝外水平延伸的顶部33。底座30的顶部33的外周缘一体朝下延伸有一杆状的插置部 35,而插置部35的外侧边一体朝外并朝下形成有一卡抵部37。组装时,底座30的筒状身 部31以其圆心对准顶盖20中心的方式,设置于顶盖20顶部21的下方,而底座30的卡抵 部37为卡制固定于顶盖20的环形底部25。如此,底座30与顶盖20共同定义出一容置空,显示密封盖处于锁定密封的状 ,显示密封盖处于锁定密封的状 ,显示密封盖处于锁定密封的状间14,且底座30的顶部33与顶盖20的顶部21之间形成一距离较窄的间隔,而底座30的 卡抵部37与顶盖20的顶部21之间形成一距离较宽的间隔。 挡止件40,概呈喇叭形,其具有一内径较大的大径部41,以及一由大径部41 一体 朝下倾斜且内径较小的小径部43。组装时,挡止件40的大径部41固接于底座30的顶部 33,且挡止件40的大径部41的顶面与底座30顶部33的顶面齐平。如此,挡止件40的大 径部41与顶盖20的凹陷27之间具有一间隔。设置挡止件40的目的在于供连杆机构70 抵靠,使连杆机构70在常态时可保持在一收縮位置(如图1所示)。另外,在实际制造时, 挡止件40与底座30可一体成形制成。 牵移件50,具有一筒状身部51以及一与筒状身部51—体连接的底部53。底部 53具有一 自其外侧面朝其中心凹陷的环状凹槽531,且底部53的中心处朝上突伸有一凸部 533。装配时,牵移件50的筒状身部51以可沿着底座30的筒状身部31的内壁面上下滑移 的方式套合于底座30的筒状身部31中。 弹性密封件60,具有一环形顶部61、一底部63以及一连接于环形顶部61与底部 63之间并可弹性伸縮变形的身部65。其中,环形顶部61具有一自其顶面朝其底面凹陷的 沟槽611。而底部63的中心处镂空以形成一环形底缘631。组装时,底座30的插置部35 为插设固定于弹性密封件60的沟槽611内,而弹性密封件60的环形底缘631则插抵于牵 移件50底部53的环状凹槽531内。如此,弹性密封件60的环形顶部61的内壁面为抵接 于底座30的筒状身部31的外壁面。此外,顶盖20的环状底部25与弹性密封件60的环形 顶部61之间具有一供一罐体90顶部周缘容置的空间。实际应用时,当牵移件50沿着底座 30的筒状身部31的内壁面向下滑移时,会带动弹性密封件60的环形底缘631朝下位移, 迫使弹性密封件60变形,反之,当牵移件50沿着底座30的筒状身部31的内壁面向上滑移 时,会带动弹性密封件60的环形底缘631朝上位移,使弹性密封件60恢复到原先形状。当 然,在实际制造时,弹性密封件60与牵移件50可一体成形制成。 连杆机构70,由一第一连杆组71、一第二连杆组7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封盖,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盖体,具有一容置空间;  一牵移件,可滑移地设于所述盖体;  一弹性密封件,具有一环形顶部、一底部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环形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并能弹性伸缩变形的身部,所述环形顶部固接于所述盖体,所述底部固接于所述牵移件;  一连杆机构,容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连杆机构具有一受力端以及一连接于所述牵移件并可于一收缩位置与一伸展位置之间位移的出力端;  至少一推抵件,可滑移地设于所述盖体,所述推抵件推抵所述连杆机构的受力端,使所述连杆机构的出力端自所述收缩位置位移至所述伸展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烈师
申请(专利权)人:吴烈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