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连接器母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11065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母接头,包括:中心导体、绝缘体、外导体,中心导体具有凹入插孔和用于插入同轴电缆内导体的深孔;绝缘体为中心具有通孔的圆环,绝缘体的前端部分的外径小于后端部分的外径;外导体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具有朝向前端的环形插口,后段内径用于插入同轴电缆,前段的内径与中段的内径相同且与绝缘体后端部分的外径匹配,中段的内表面通过第一台阶过渡到后段的内表面,绝缘体的通孔的内径与中心导体的凹入插孔外径匹配,中心导体能整体插入绝缘体的通孔中,中心导体的后端部分的外圆面上具有收缩的补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现有的技术标准,中心导体从后端完全插入绝缘体的通孔中而牢固固定,装配更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缆连接器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母接头
技术介绍
同轴电缆广泛用于各种信号传输尤其是视频信号传输的场合,不同电缆之间需要 有效的连接,以便有效传输信号,避免信号的衰减。为此,现有技术中已经使用了多种同轴 电缆的连接装置。 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公接头与母接头插接后沿轴向剖 视示意图,该图仅示出与连接界面相关的部分。公接头包括里、中、外三层的圆环形结构,其 里层为柱状的中心导体21,环绕中心导体21的中间层为绝缘体22,处于外层的为外导体 23,以及套接在外导体23上的外螺母24。母接头包括里、中、外三层的圆环形结构,其里层 为中心导体ll,环绕中心导体11的中间层为绝缘体12,处于外层的为外导体13。中心导 体11用于与公接头的中心导体插接以及与同轴电缆中心导体端接,该中心导体11分为前 段111和后段H2,前段111具有凹入插孔,用于与公接头插配;后段112与前段111插配 后形成的台阶处设置绝缘体12。 上述连接器公接头虽然能达到正常连接的效果,但中心导体11采用独立的两段 式结构,长度较长,对应地需要两个绝缘体配合(图中仅示出前绝缘体12)。 本专利技术人在申请号为200710194974. 8,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母接头" 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对上述母接头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在此全部引入作为参考。图2 是申请号为200710194974. 8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所示的同轴电缆连接器母接头 的沿轴向剖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了说明方便,以下将该公接头与母接头的插接界面 的方向称为前端,端接同轴电缆的一端称为后端) 该同轴电缆连接器母接头为从里到外的圆环形结构,从里到外包括三层,分别是 中心导体31、绝缘体32、外导体33。 所述里层的中心导体31为柱状,其前端具有凹入插孔311,后端面开有内径与同 轴电缆中心导体外径匹配的轴向通孔312 ;前端的凹入插孔311与该轴向通孔312之间通 过内径收縮的第一台阶313过渡,该第二台阶313具有向内径方向伸出的遮住所述轴向通 孔312出口边缘的边沿,作为同轴电缆中心导体前端面的定位面。在通孔所在位置的外径 上还具有收縮的第二台阶314,使该中心导体31的外径在后部縮小。所述凹入插孔311为 开瓣结构,以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可插入公接头的锥形凸出。所述轴向通孔312用于从后 方向前插入同轴电缆中心导体。图中驶出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已经插入该中心导体31的 轴向通孔中。所述绝缘体32为圆环状,其中心通孔的内径与同轴电缆中心导体的外径相匹 配。该绝缘体32的前端面中心具有圆形凸台321,该圆形凸台321外径与所述中心导体31 后端面外径基本相同。该绝缘体32上还可以根据需要开设一个或者若干个轴向的盲孔,这 些盲孔作为补偿孔,实现电性能的补偿。这些补偿孔也可以采用轴向设置的补偿环槽代替。 所述外导体33为圆环状,其内径和外径上均有若干台阶,用于实现各种限位功能和电性能补偿。该外导体33从前到后可以分为前段331、中段332和后段333。所述前段331朝前 端方向为环形插口,包括内圈3311和外圈3312,两者在前段331的后部结合,使该段在轴向 截面上为"U"型。所述内圈3311和外圈3312之间的径向间隙足以插入公接头前端的薄壁 圆筒,所述外圈3312的外部具有外螺纹3313,该外螺纹与公接头的外螺母相配合。所述内 圈3311的内径上具有一个很小的第三台阶3314,该第三台阶3314使内圈3311前部直径略 大于后部,使该母接头和公接头差配后,获得更好的电性能的匹配,信号获得更好的传输。 前段331在内径上通过向内的第四台阶3321过渡到内径较小的中段332,该第四 台阶3321具有向内径方向伸出并遮住中段内径前端出口边缘的边沿,该边沿的后端面形 成对所述绝缘体32前端面的轴向定位面。所述中段332的内径与所述绝缘体的外径向匹 配,其轴向长度也与所述绝缘体32的长度相适应。另外,在中段332的内径上的适当位置 还可以设置倒剌机构(未图示),该倒剌结构的坡面朝向后端,台阶面朝向前端,绝缘体32 塞入后,该倒剌机构可以对其产生阻挡作用,避免绝缘体32脱落。前段331的外径通过向 内收縮的斜面台阶3322过渡到中段332的外径上,在中段332的外径上设置有扳手卡面 3323。 所述中段332在内径上通过第五台阶3331和内径向后扩大的内圆锥面3332过渡 到后段333的内径,所述中段332的外径上则在与内径上内圆锥面3332开始的轴向上大致 相同的位置上,以收縮的谅解台阶333过渡到后段333的外径。所述后段333的末端内径上 具有起导向作用的喇叭口 3334。所述后段333的外径上还具有前后两个很浅的环槽3335。 该后段333的内径足以容纳同轴电缆的外导体插入,并留有一定空隙以便焊料渗入。所述 内圆锥面3332则起到导向和收縮同轴电缆外导体的作用。 图2所示的同轴电缆连接器母接头,将图1中所示的母接头的中心导体两节分段 插接结构改造为一个零件,减少了中心导体的后部圆柱长度,相应地,只需要要一个绝缘 体,外导体也相应地縮短。整个母接头体积大幅降低,节省了材料,同时由于介质突变的减 少,电性能获得很大提高。 但是在使用中,专利技术人发现改进后的母接头的中心导体31仅仅由插入其中的同 轴电缆中心导体固定,需要进行焊接。但焊接很难实现,同时加热操作复杂而且中心导体与 外导体的同轴度很难保证,因此电性能忽好忽坏,不易控制,不能批量生产,另外中心导体 很容易受同轴电缆中心导体的窜动而发生位移,造成信号的传输不良。因此有必要进一步 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专利技术人先前提出的同轴电缆连 接器母接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种中心导体固定稳固、安装方便并且满足连接标准的 同轴电缆连接器母接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母接头,为里、中、外 三层的圆环形结构,从里到外分别为柱状的中心导体、绝缘体、外导体,所述中心导体的前 端部分具有凹入插孔,后端部分的端面上开有用于插入同轴电缆内导体(即
技术介绍
中的 "同轴电缆中心导体",为了表述方便,以下均改为"同轴电缆内导体")的深孔;所述绝缘体 为中心具有通孔的圆环,所述绝缘体的前端部分的外径小于后端部分的外径;所述外导体从前到后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前段具有朝向前端的环形插口 ,该环形插口用于插入 同轴电缆公接头前端的薄壁圆筒,所述后段内径用于插入同轴电缆,所述前段的内径与所 述中段的内径相同且与所述绝缘体的后端部分的外径匹配,所述中段的内表面通过第一台 阶过渡到所述后段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台阶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绝缘体,所述绝缘体的内径 与所述中心导体的凹入插孔的外径匹配,所述中心导体能整体插入所述绝缘体的通孔中, 所述中心导体的后端部分的外圆面上具有收縮的补偿槽。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体的后端部分具有与所述绝缘体的通孔同轴的倒锥形槽。 作为优选,所述中心导体的后端部分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中心导体的深孔连通的 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轴向的盲孔,或者设有一个或者多个轴 向设置的环槽。 作为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母接头,为里、中、外三层的圆环形结构,从里到外分别为柱状的中心导体、绝缘体、外导体,所述中心导体的前端部分具有凹入插孔,后端部分的端面上开有用于插入同轴电缆内导体的深孔;所述绝缘体为中心具有通孔的圆环,所述绝缘体的前端部分的外径小于后端部分的外径;所述外导体从前到后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所述前段具有朝向前端的环形插口,该环形插口用于插入同轴电缆公接头前端的薄壁圆筒,所述后段内径用于插入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的内径与所述中段的内径相同且与所述绝缘体的后端部分的外径匹配,所述中段的内表面通过第一台阶过渡到所述后段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台阶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绝缘体,所述绝缘体的通孔的内径与所述中心导体的外径匹配,所述中心导体能整体插入所述绝缘体的通孔中,所述中心导体的后端部分的外圆面上具有收缩的补偿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