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826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26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属于护岸技术领域。该生态护岸结构包括石笼部、护坡土壤部和锚杆组件。石笼部包括笼体,笼体中容纳有填充物,护坡土壤部设置于石笼部远离岸边的一侧,锚杆组件包括套体、锚杆体和封堵部,锚杆体穿设于套体,锚杆体内部中空,锚杆体的周壁设置有排浆口,封堵部设置于锚杆体,封堵部包括柔性材质,封堵部为腔体结构,封堵部设置有泄浆口,封堵部盖设于排浆口,泄浆口与排浆口连通,封堵部包括第一壁,第一壁设置有缝口。石笼部用于对冲向护坡土壤部的水流进行阻挡,降低水流冲刷护坡土壤部,导致水土流失的风险。护坡土壤部用于种植绿植,一方面能够美化环境,另一方面能够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护岸,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1、生态护岸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新型护岸形式。生态护岸具有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的优点。

2、生态护岸的缺点在于,在水流的冲刷下,护坡土壤容易发生流失的现象,并且土壤形成的坡体强度较低,综上,如何增加生态护岸的强度,降低护坡土壤流失的风险,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护岸结构,该护岸结构具有强度高,对护坡土壤保持效果好的优点。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包括石笼部、护坡土壤部和锚杆组件。石笼部包括笼体,笼体中容纳有填充物,护坡土壤部设置于石笼部远离岸边的一侧,锚杆组件包括套体、锚杆体和封堵部,锚杆体穿设于套体,锚杆体内部中空,锚杆体的周壁设置有排浆口,封堵部设置于锚杆体,封堵部包括柔性材质,封堵部为腔体结构,封堵部设置有泄浆口,封堵部盖设于排浆口,泄浆口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部(1)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石笼部(1)呈阶梯状堆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体(6)包括插入所述护坡土壤部(2)的第一端,所述封堵部(8)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侧(11)和远离所述封堵部(8)的第二侧(12),沿垂直于所述锚杆体(6)轴向的方向,所述第一侧(1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12)的长度,所述第一壁(13)连接所述第一侧(11)和所述第二侧(12),所述缝口(9)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壁(13)的长度方向延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部(1)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石笼部(1)呈阶梯状堆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体(6)包括插入所述护坡土壤部(2)的第一端,所述封堵部(8)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第一侧(11)和远离所述封堵部(8)的第二侧(12),沿垂直于所述锚杆体(6)轴向的方向,所述第一侧(1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12)的长度,所述第一壁(13)连接所述第一侧(11)和所述第二侧(12),所述缝口(9)的长度方向沿所述第一壁(13)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11)设置有两个弹性条体(10),沿第一方向,所述缝口(9)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壁面,两个弹性条体(10)设置于所述缝口(9)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弹性条体(10)呈弯曲状,两个所述弹性条体(10)的内凹侧相对设置,所述弹性条体(10)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侧(11)向所述第二侧(12)弯曲时,所述弹性条体(10)抵靠于所述第二侧(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封堵部(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壁,所述第二壁设置有通孔(22),所述通孔(22)包括靠近所述锚杆体(6)的第三侧(16)和远离所述锚杆体(6)的第四侧(17),所述第四侧(17)设置有第一弹性部(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赫岩莉林金波马英超田正林何栋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