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胶盒生成纳米胶体的装置及其所利用的胶盒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817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胶盒生成纳米胶体的装置及其所利用的胶盒。所述生成纳米胶体的装置包括产生高电压电源,并通过控制部的控制将所产生的电源提供给设有棒状胶盒的托座部内部电极的主装置;内部形成可容纳液体空间的棒状胶盒盒身;在所述胶盒盒身的一侧,以盒盖形态与胶盒盒身结合,并设在所述主装置的托座部,包括与所述托座部内部电极连接的电极及搭接在所述电极一侧的金属丝的胶盒盖部;以及套于胶盒外侧,保护所述胶盒与所述托座部接触面的保护套。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纳米胶体生成装置的胶盒内部设置电极和金属丝时,使用压缩方式形成电极与金属丝的搭接面最大化的电极形态,在制造纳米胶体时,因金属丝和电极的搭接面较宽,可实现卓越的生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胶体生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导液体中等离子产生,并生成纳米胶体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加工电导性金属而采用的胶体生成方式中,液体中等离子方式是被广泛使用着 的。目前这种液体中等离子方式是让在液体溶媒内部所加入的金属丝承受所充入的高密度 高电压电源,在1 50 ii s (micro second)的短时间内,随着电阻发热制导液体中等离子, 并生成纳米胶体的技术。 在以往使用上述方式的纳米胶体生成装置中,使用者用手将金属丝连接在承受高密度高电压电源的各高压电极部,或是使用电钳(gripper)直接连接。 这就致使金属丝与电极间所接触部位的断面不一致,使电阻发热的特性因接触电阻的可变而异,同时在纳米胶体生成时,所生成的纳米胶体的浓度也很难达到统一一致,甚至还因接触特性不佳,使高密度电流泄露在水中,最终导致纳米胶体无法生成。 对此,最近对存在上述问题的装置进行了改良,并采用将金属丝搭接于消耗性胶盒的方式来生成纳米胶体。这种方式与以往的方式相比,不仅改善了电极与金属丝的接触性难以维持统一的现象,同时还确保了纳米胶体的再现性。 但是,在这种装置中,胶盒与液体是分开构成的,它具有用于灵活连接胶盒的结合构成部以及可使其上下移动的上下移动部,还有用来测定水杯中的水是否超出定量的水杯感应部等,结构非常复杂。这种复杂的结构也是导致装置常出故障的原因。 此外,水杯上端使用密封的杯盖,使液体中等离子噪音不能完全消除,在水杯位置倾斜于一侧时,感应部无法感应,致使噪音过大。这种噪音会带给使用者情绪上的不快,使使用者精神压力过大,致使使用过程中出现诸多严重的问题。 对此,最近正在开发和使用一种在胶盒内部设有包括液体的电极及金属丝的一体 型胶盒,并通过使用这种胶盒来制造纳米胶体的装置。 但在上述使用电极一体型胶盒的方式中,电极与金属丝搭接时,出现了纳米胶体 生成后的特性降低、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即,在使用现有的搭接方式时,在高 温下易于变形,同时由于电极与金属丝的一侧搭接,在承受瞬间高密度电流的情况下,未搭 接的另一侧,电流会严重泄漏,导致问题发生。 同时,在纳米胶体生成时,由于承受瞬间性的高电压电源,胶盒内部会发生激烈的 压力变化,此时电极会脱离胶盒盖部,或电极自身发生破损。又因激烈的压力变化,致使承 受高电压电源的胶盒易于从托座部弹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诸多不足,提供一种在胶盒一体型纳米胶体生成装置的胶盒中,可改善电极与金属丝的搭接方式及搭接时电极的构造等,使操作性及纳米胶体生成后的特性有所提高的纳米胶体生成装置,同时不仅改善了胶盒及胶盒上电极部的盖帽结构,在制造纳米胶体时,可防止破损及液体的泄漏;还改善了胶盒安装结构,可防止胶盒弹出的现象。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生成纳米胶体的装置,是包括产生高电压电源,并通过控制部的控制将所产生的高电压电源提供给设有棒状胶盒的托座部内部电极的主装置;内部形成可容纳液体空间的棒状胶盒盒身;在所述胶盒盒身的一侧,以盒盖形态与胶盒盒身结合,并设在所述主装置托座部,包括与所述托座部内部电极连接的电极及搭接在所述电极一侧的金属丝的胶盒盖部;以及套于所述胶盒外侧,使用富有弹性的材料的,在所述胶盒设置在所述主装置托座部时,保护所述胶盒与所述托座部接触面的保护套的纳米胶体生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以液体中等离子方式,安装于纳米胶体生成装置上,承受高电压电源,生成纳米胶体的一体型胶盒装置,其包括内部形成可容纳液体空间,一侧开放的棒状胶盒盒身;在所述胶盒盒身的一侧,以盒盖形态与胶盒盒身结合,并在与所述胶盒盒身结合的状态下,安装于纳米胶体生成装置的外盖帽;与所述外盖帽结合,具有一对与所述纳米胶体生成装置中主装置的内部电极相接触的电极的嵌入式盖帽;与所述嵌入式盖帽所具有的一对电极通过压縮方式搭接,在承受高电压电源时,生成纳米胶体粒子的金属丝;以及在所述外盖帽和嵌入式盖帽连接的状态下,将所述外盖帽和嵌入式盖帽整体包住,通过压縮密封铝盖帽的、且被用于纳米胶体装置上的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纳米胶体生成装置的胶盒内部设置电极和金属丝时,使用压縮方式形成电极与金属丝的搭接面最大化的电极形态,在制造纳米胶体时,因金属丝和电极的搭接面较宽,可实现良好的生产性,达到技术值得信赖的良好效果。 此外,在将胶盒连接到主装置时,因具有可保护胶盒和主装置的保护套,可有效防止胶盒弹出现象的发生;还因具有将与胶盒连接的外盖帽及有电极的嵌入式盖帽压縮密封的铝盖帽,从而有效防止了液体泄漏及盖帽分离等现象。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生成纳米胶体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图2是说明图1中A部分的结构横截面视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详细的横截面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纳米胶体生成装置中所利用的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装置的结构; 图4是图3的分解图,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纳米胶体生成装置中所利用的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结构的分解横截面视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生成纳米胶体的装置中,金属丝搭接在电极上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生成纳米胶体的装置中,金属丝搭接在电极上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生成纳米胶体的装置中,金属丝搭接在电极上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生成纳米胶体的装置中,金属丝搭接在电极上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生成纳米胶体的装置中,金属丝搭接在电极上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说明在本专利技术利用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生成纳米胶体的装置中,将保护套套在胶盒外部的状态图; 图11是系统控制部的简略电路图; 图12是说明图11所示开关连接方式的详细电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1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生成纳米胶体装置的外观斜视图。图2是说明图1中A部分的结构横截面视图。图3是图1中A部分详细的横截面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纳米胶体生成装置中所利用的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装置的结构。图4是图3的分解图,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纳米胶体生成装置中所利用的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结构的分解横截面视图。 参照图1至图4,是本专利技术示例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利用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生成纳米胶体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纳米胶体生成装置1包括在电极上搭接金属丝的棒状液体注入型胶盒(cartridge) 100 ;设有所述胶盒100,将高电压电源供向所述胶盒100的主装置200 ;在将所述胶盒100安装在所述主装置200上时,保护所述胶盒100和所述主装置200的保护套300等。 首先,向所述胶盒100提供高电压电源的主装置200的结构包括为可装卸所述胶盒IOO形成空间,为向所述胶盒IOO供给高电压电源而具备内部电极的胶盒托座(cartridge holder) 210 ;可临时保管所述胶盒100的胶盒保管部(cartridgeke印er)220 ;由可控制高电压电源充电放电,感应胶盒电极上搭接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胶盒生成纳米胶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产生高电压电源,并通过控制部的控制将所产生的高电压电源提供给设有棒状胶盒的托座部内部电极的主装置;内部形成可容纳液体空间的棒状胶盒盒身;在所述胶盒盒身的一侧,以盒盖形态与胶盒盒身结合,并设在所述主装置的托座部,包括与所述托座部内部电极连接的电极及搭接在所述电极一侧的金属丝的胶盒盖部;以及套于所述胶盒外侧,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在所述胶盒设置在所述主装置托座部时,保护所述胶盒与所述托座部接触面的保护套。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容勋
申请(专利权)人:舒科纳米发展株式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