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分离装置的冷却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680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油烟分离装置的冷却机构,属于环保设施技术领域。包括具有冷却腔的冷却箱箱体、设在冷却腔中的一组循环水回流冷却器和与水源管路连接的循环水供水装置,一组循环水回流冷却器包括具有空腔的第一冷却管座、由隔板分隔有进、回水腔的第二冷却管座、一组第一冷却管、一组第二冷却管和进、回水接口。本技术方案不仅可以减轻使用单位的使用成本,而且能保障对织物定型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油烟分离装置的冷却机构,应用于纺织印染行业,对定型机定型时产生的高温油烟冷却,冷却后的油烟由油烟分离装置的静 电分离除油器除油。
技术介绍
由于至今没有专门针对于印染行业在对织物高温定型时所产生的高温油烟气 进行处理的专用设施,又由于因环保要求不允许将高温定型时产生的高温含油烟气直接 排至外界,因此目前印染行业普遍使用餐饮行业如宾馆饭店和酒家等广为使用的油烟 净化器。餐饮行业使用的油烟净化器的技术方案在文献特别是中国专利文献中有所见 诸。例如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614788Y推荐了一种静电油烟净化器;又 如CN2715011Y介绍了一种高效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器;还如CN2838717Y披露了油烟 净化器。上述专利所公开的油烟净化器基本上都能应用于印染行业的定型机。特别是 CN2614788Y和CN2715011Y均采用了静电分离器,因而具有较为理想的油烟分离效果,具体 可见CN2614788Y的说明书第3页第2 18行和见CN2715011Y的说明书第3页第12 31 行。 但是,由于对织物定型用的定型机所产生的油烟温度较高,油烟浓度及成分相对 复杂,因此在油烟分离装置分离时,火灾情形往往无法避免,事实上不乏耳闻及媒体刊载有 由配套于定型机的油烟分离装置引发的火灾报道。 鉴于上述不安全因素,业界通常在设有静电油烟净化器的油烟分离箱箱体旁或称 前道加设冷却箱,由冷却箱将由风机引入到冷却箱中的高温油烟气先予冷却,然后进入油 烟分离箱箱体供静电油烟净化器实施油烟分离。然而,已有技术中的油烟分离装置的冷却 机构普遍存在着循环水回流冷却器容易损坏的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对中国技术专利授 权公告号CN201346408Y(油烟分离装置的冷却机构)的解读而得到印证。因为循环水回 流冷却器采用的均是上进水下出水的结构,当水源管路停水时,循环水回流冷却器中的水 被处于下部的出水接口排空,而上部的进水接口因停水而得不到补充,此时因高温油烟气 持续地进入冷却箱的箱腔中,不仅不能发挥对高温油烟气冷却,使后道的静电分离除油器 难以发挥应有的静电分离除油效果,而且高温油烟气对断水后的循环水回流冷却器造成破 坏,使冷却管爆裂。本申请人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人们受传统设计思路的影响所 致,所谓的传统设计思路影响是指始终认为上进水下出水是最为优选的方案,水往低处流 是不争的公理。而实践证明,只要发生水源停水,那么几乎毫无例外地导致循环水回流冷却 器损坏,因为水源停水一般不能为工人极时察觉,一经察觉则为时已晚,只能更换循环水回 流冷却器,而更换循环水回流冷却器不仅会导致用户成本增加,而且影响生产(对织物高 温定型)的顺序进行。鉴此,有必要对已有技术中的油烟分离装置的冷却机构进行改进,以 保护循环水回流冷却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防止因水源突然停水造成循环水回流冷却 器损坏而藉以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和避免用户增大设备使用成本的油烟分离装置的冷却 机构。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油烟分离装置的冷却机构,包括具有冷却腔 的冷却箱箱体、设在冷却腔中的一组循环水回流冷却器和用于向循环水回流冷却器提供冷 却水的并且与水源管路连接的循环水供水装置,所述的一组循环水回流冷却器包括具有空 腔的第一冷却管座、由隔板分隔有进、回水腔的第二冷却管座、一组第一冷却管、一组第二 冷却管和进、回水接口 ,第一、第二冷却管座彼此纵向平行, 一组第一冷却管位于一组第二 冷却管的上部,各第一冷却管的一端与第一冷却管座连接并且与所述的空腔相通,另一端 与第二冷却管座连接并且与所述的回水腔相通,一组第二冷却管的一端与第一冷却管座连 接并且与所述空腔相通,另一端与第二冷却管座连接并且与所述的进水腔相通,所述的回 水腔位于进水腔的上部,进、回水接口固定在第二冷却管座上,其中,回水接口与回水腔相 通,而进水接口与进水腔相通。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循环水供水装置包括用于与水源管路配接的进水总管、热水回水箱、进水分配管和回水分配管,进水总管固定在所述冷却箱箱体上,热水回水箱固定在冷却箱箱体的上部,进水分配管与进水总管配接,在进水分配管上间隔延接有与所述的循环水回流冷却器的数量相等的并且与进水分配管的管腔相通的第一分配管接头,第一分配管接头通过第一过渡接管与所述的进水接口配接,在回水分配管上间隔延接有与所述的循环水回流冷却器的数量相等的并且与回水分配管的管腔相通的第二分配管接头,第二分配管接头通过第二过渡接管与所述的回水接口配接。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进水接口与第二冷却管座的下端配接并且与进水腔相通,将回水接口与第二冷却管座的上端配接并且与回水腔相通,因此即使循环水供水装置因水源停水而停止向循环水回流冷却器供水,那么由于回水接口处于进水接口的上方,因此一组第一冷却管和一组第二冷却管中仍能充满水,不会被高温油烟气致损,不仅可以减轻使用单位的使用成本,而且能保障对织物定型工作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见附图,图中虽然给出构成油烟分离装置的冷却机构的两个冷却箱箱体l,并且两个冷却箱箱体1彼此联结,也就是说两个冷却箱箱体1彼此组合在一起,但是冷却箱箱体 1的实际数量并不受到图示的限制,因为根据定型机的状态可以增减。每个冷却箱箱体1分 成上部的冷却腔11和下部的冷却腔ll,不论是上部还是下部的冷却腔11内均设置有循环水回流冷却器2,图中示出了在上、下部的冷却腔11中各设置八个循环水冷却器2,由于位 于上部的冷却腔11中的循环水回流冷却器2的结构、安装方式以及管路配接方式是与安装 在下部的冷却腔11中的循环水回流冷却器2相同的,因此申请人在下面仅针对下部的冷却 腔11中的循环水回流冷却器2作详细说明。4 设置在冷却箱箱体1的下部的冷却腔11中的一组循环水冷却器2(本实施例为八 个)各包括第一、第二冷却管座21、26、一组第一冷却管22、一组第二冷却管25和进、回水 接口 23、24,第一冷却管座21具有空腔211,而第二冷却管座26通过隔板261分隔成上部的 回水腔263和下部的进水腔262, 一组第一冷却管22保持平行并且固定在第一、第二冷却管 座21、26之间,也就是说,各第一冷却管22的一端即图示的右端与第一冷却管座21固定并 且与第一冷却管座21的空腔211相通,而各第一冷却管22的另一端即图示的左端与第二 冷却管座26固定并且与回水腔263相通。 一组第二冷却管25保持平行并且固定第一、第 二冷却管座21、26之间,也就是说,各第二冷却管25的一端即图示的右端与第一冷却管座 21固定,并且与空腔211相通,而各第二冷却管25的另一端即图示的左端与第二冷却管座 26固定,并且与进水腔262相通。为了改善各第一、第二冷却管22、25的换热效果,即提高 对高温油烟气的冷却效果,各第一、第二冷却管22、25的长度方向的外壁上具有换热鳍片, 由换热鳍片将第一、第二冷却管22、25中的冷水的冷量传播(传递)给进入冷却腔11中的 高温油烟气,使进入到冷却腔11中的高温油烟气的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油烟气由与冷 却箱箱体1配接的并且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烟分离装置的冷却机构,包括具有冷却腔(11)的冷却箱箱体(1)、设在冷却腔(11)中的一组循环水回流冷却器(2)和用于向循环水回流冷却器(2)提供冷却水的并且与水源管路连接的循环水供水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循环水回流冷却器(2)包括具有空腔(211)的第一冷却管座(21)、由隔板(261)分隔有进、回水腔(262、263)的第二冷却管座(26)、一组第一冷却管(22)、一组第二冷却管(25)和进、回水接口(23、24),第一、第二冷却管座(21、26)彼此纵向平行,一组第一冷却管(22)位于一组第二冷却管(25)的上部,各第一冷却管(22)的一端与第一冷却管座(21)连接并且与所述的空腔(211)相通,另一端与第二冷却管座(26)连接并且与所述的回水腔(263)相通,一组第二冷却管(25)的一端与第一冷却管座(21)连接并且与所述空腔(211)相通,另一端与第二冷却管座(26)连接并且与所述的进水腔(262)相通,所述的回水腔(263)位于进水腔(262)的上部,进、回水接口(23、24)固定在第二冷却管座(26)上,其中,回水接口(24)与回水腔(263)相通,而进水接口(23)与进水腔(262)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永明潘熠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三龙电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