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6114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链条接头,属于非机动车的传动部件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接头链片、第二接头链片和第一、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固定在第一接头链片的一端,第一接头链片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轴孔,第二连接轴固定在第二接头链片的一端,且与第一轴孔相对应,第二接头链片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轴孔,第二轴孔与第一连接轴相对应,第一接头链片的一端的端面具有第一圆弧面,另一端的端面具有第二圆弧面,第二接头链片的一端端面具有第三圆弧面,另一端的端面具有第四圆弧面,特点是:第一、第四圆弧面为凹圆弧面。优点:在与链条连接后,可有效避免超越现象,使第一、第二接头链片始终保持与链条的链片端面良好配合,不会再现因链条接头脱落而造成断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非机动车的传动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链条接头,用于将链条的两个端点的连接,使链条构成无端点的环状。
技术介绍
如公众熟知之理,非机动车如自行车、蓄电池式电动助力车、变速自行车、赛车、表演车(杂技车)、脚踏三轮车、童车乃至残疾人专用车辆等等所用的链条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而且,由于自行车的问世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前述的车辆上的链条乃至机动车如摩托车(包括两轮和三轮摩托车)以及工业设备上的传动链条都是承袭于自行车链条的结构。 长期以来,更具体地讲近百年来,人们之所以未能对前述车辆用的链条结构作出实质性的改变,是因为车辆自身的用于驱使链条运动的驱动部件的结构形式未发生根本变化,又因为人们受传统结构理念的根深蒂固影响而认为链条不可能摆脱由链轴将外链片、滚子和内链片这四个独立的部件以重复联结的方式贯穿在一起的结构形式,还因为链条的结构相对简单,从技术角度而言,从其一诞生便处于技术饱和状态,纵使有改进之动机,也无应对之良策。又,尽管在文献特别是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有关于车辆用即非机动车用链条的技术信息,但本申请人为都属于微渺的改进,而并非触及实质,即并没有对结构作出可以称得上是革命性的变化,对此,可以由下面的专利技术方案得到印证。 中国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13379U推荐了一种自行车链条,将各个内链片两端的两个穿孔周围形成向内凸出的凸缘,凸缘之高度小于滚子高度的一半,该专利方案能使每个内链片均可独立地沿轴向运动,使整根链条的运转灵活,尤其适合于变速自行车。CN2123652U披露了自行车链条(系CN2113379U同 一 申请人:申请),将链片中央部位的上缘形成平直状,而下缘形成凹部,使变速动作得到了改善,然而该方案会影响链片的强度。授权公告号CN2497107Y介绍了一种自行车链条,其是通过在内链片上增设凸台来改善链条的使用寿命的。CN2694054Y揭示了一种自行车链条,通过减小链条的节距(6. 5-10mm)来满足相同节圆直径的齿盘上增加齿数的要求,藉以适应小轮径的自行车如折叠车、电动自行车或童车等,提高传动的均匀性和减小应力集中。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258947Y举荐了一种链条,对内、外链片的腰部中间开孔,对内、外链片内侧加工倒角,将外链片腰部设计为桥型,孔口加设倒角,在销轴两端各开设孔。 上述列举的但并非限于列举的车辆用链条的专利技术方案虽然各有相应的技术 效果,但均未对作为构成链条的一部分的链条接头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然而,已有技术中 的链条接头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脱落的情形,使链条失去传动作用,必须将链条接头 重新与链条的两个端点接合,才能恢复链条的传动功能。此外,由于链条接头出现与链条脱 接,伴随而至的问题是导致构成链条接头的接头链片丢失,若找不到掉落的接头链片,则无 法实施连接,需由专业修理部门修理或者更换整根链条。 经本申请人长期观察并且作了大量的实验,找到了导致链条接头脱落的根源。图 2为已有技术中的链条接头的结构图,包括第一接头链片1、第二接头链片2和第一、第二连3接轴3、4,第一连接轴3固定在第一接头链片1的一端,第一接头链片1的另一端开设有一 第一轴孔ll,第二连接轴4固定在第二接头链片2的一端并且与所述的第一轴孔11相对 应,第二接头链片2的另一端开设有一第二轴孔21,第二轴孔21与所述的第一连接轴3相 对应。使用时,将第一接头链片1上的第一轴孔11与链条5的一端的第一链节单元51上 的第一连接孔511相对应,将第二连接轴4依次插入第一连接孔511和第一轴孔11 ,并且用 卡扣置于第二连接轴4上的第一卡槽41内,同理,将第二接头链片2上的第二轴孔21与链 条5的另一端的第二链节单元52上的第二连接孔521相对应,将第一连接轴3依次插入第 二连接孔521和第二轴孔21,并且用卡簧卡置于第一连接轴3上的第二卡簧槽31内。由上 述装配关系可知,第一接头链片1 一端的第一圆弧面12与链条5的第一链片圆弧面53相 对应,而第一接头链片1另一端的第二圆弧面13与链条5的第二链片圆弧面54相对应,同 理,第二接头链片2 —端的第三圆弧面22与链条5的第三链片圆弧面55相对应,而第二接 头链片2另一端的第四圆弧面23与链条5的第四链片圆弧面56相对应。 由上述结构的链条接头可知,第一圆弧面12与第一链片圆弧面53、第二圆弧面13 与第二链片圆弧面54、第三圆弧面22与第三链片圆弧面55以及第四圆弧面23与第四链片 圆弧面56这四者之间均不存在互为制约关系,彼此之间易出现超越现象,从而因第一、第 二接头链片1、2颤跳而使卡簧脱落,进而导致第一、第二接头链片1、2掉落而造成断链。因 此有必要对已有技术中的链条接头的结构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这 种前提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保障与链条的可靠连接而藉以避免断链情形 发生的链条接头。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链条接头,包括第一接头链片、第二接头链片 和第一、第二连接轴,第一连接轴固定在第一接头链片的一端,第一接头链片的另一端开设 有第一轴孔,第二连接轴固定在第二接头链片的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一轴孔相对应,第二接 头链片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轴孔,该第二轴孔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对应,其中,第一接头链 片的一端的端面具有第一圆弧面,另一端的端面具有第二圆弧面,而第二接头链片的一端 端面具有第三圆弧面,另一端的端面具有第四圆弧面,特点是所述的第一、第四圆弧面为 凹圆弧面。 本专利技术将第一接头链片的一端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接头链片的一端的第四圆弧 面分别改为凹陷的凹圆弧面,从而在与链条连接后,可有效地避免超越现象,使第一、第二 接头链片始终保持与链条的链片端面良好配合,不会再现因链条接头脱落而造成断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链条接头的结构兼应用例示意图。 图2为已有技术中的链条接头的结构兼应用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见图1,由第一、第二接头链片1、2和第一、第二连接轴3、4构成本专利技术的链条接头,第一连接轴3与第一接头链片1的一端(图示右端)固定,在第一连接轴3的末端设有 第二卡簧槽31,第一接头链片1的另一端即图l所示的左端开设有第一轴孔ll,第一轴孔 11由第一导引孔111、第一导突113和第一轴头孔112共同构成;第二连接轴4与第二接头 链片2的一端(图1所示的左端)固定,在第一连接轴4的末端设有第一卡槽41,第二接头 链片2的另一端即图1所示的右端开设有第二轴孔21,第二轴孔21由第二导引孔211、第 二导突213和第二轴头孔212共同构成。第一接头链片1的一端端面即图示的左端端面具 有(形成有)向内凹入的第一圆弧面12(即凹圆弧面),另一端端面即图示的右端端面形 成有第二圆弧面13 ;同理第二接头链片2的一端端面即图示的左端端面形成有第三圆弧面 22,另一端端面即图示的右端端面形成有向内凹入的第四圆弧面23(即凹圆弧面)。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要点,将前述的第一、第四圆弧面12、23均构成凹圆弧面,所谓 的凹圆弧面是指朝着第一、第二接头链片1、2的方向凹陷,因为已有技术中的(图2示意 的)第一、第四圆弧面12、23均表面为外凹,而本专利技术恰好与之相反,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链条接头,包括第一接头链片(1)、第二接头链片(2)和第一、第二连接轴(3、4),第一连接轴(3)固定在第一接头链片(1)的一端,第一接头链片(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轴孔(11),第二连接轴(4)固定在第二接头链片(2)的一端,并且与所述第一轴孔(11)相对应,第二接头链片(2)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轴孔(21),该第二轴孔(21)与所述第一连接轴(3)相对应,其中,第一接头链片(1)的一端的端面具有第一圆弧面(12),另一端的端面具有第二圆弧面(13),而第二接头链片(2)的一端端面具有第三圆弧面(22),另一端的端面具有第四圆弧面(2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四圆弧面(12、23)为凹圆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力兴链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