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本色未漂竹浆改性制备竹溶解浆的生产方法,解决碱精制法制备产品反应性能不佳的弊端。步骤是经疏解后的未漂本色竹浆,经浓缩脱水后送入双螺旋辊式磨浆机,在机内继续脱水,并加入药液,浆料在机内完成继续浓缩、揉搓、药液混合工序,然后将浆料输送到蒸煮器,蒸煮完毕后进入包括洗涤、漂白在内的后续工序,直至抄造。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制备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资源供应来源。本法生产制备的竹浆粕除具有α-纤维素含量较高,更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能,适用于长、短丝纤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生产粘胶纤维的竹子溶解浆(竹浆粕)生产工艺及方法,尤其是用本色未漂白竹纸浆改性制备溶解浆的方法,也适用于制备用于纤维素衍生物产品的化学 溶解浆和精制浆。
技术介绍
粘胶纤维用浆粕要求其a -纤维含量高,即纤维纯度高,现在制备竹子溶解浆(竹 浆粕)均采取预水解+碱法(硫酸盐法)两级蒸煮或亚硫酸盐法的两级(多级)蒸煮,采 取上述两种蒸煮制浆技术,主要是为脱除原料中大量的木素,半纤维素(聚戊糖)以及树脂 等杂质。尤其是脱除原料中的半纤维素(聚戊糖),在酸性条件下,半纤维素(聚戊糖)发 生酸性水解,方可大量在预水解等一级蒸煮中脱去,达到粘胶纤维生产中对半纤维素(聚 戊糖)含量低的要求,在完成一级蒸煮后,二级蒸煮继续脱除少量半纤维素的目的。采用上 述两种方法生竹溶解浆,虽具有a -纤维素含量较高,反应性能较好的优点,但投资较大, 生产周期长的缺点,其生产规模,产能受到限制,随着粘胶纤维以及纤维素衍生物行业的发 展,特别是粘胶短丝的发展,对溶解浆(包括棉、木、竹浆粕)需求量增大,而由于人口的增 长,城市化的发展,棉花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其棉短绒的产量也是逐年下降,价格波动大, 难以保证供应,我国又是一个木材资源匮乏的国家,粘胶纤维用的木溶解浆几乎全为进口, 国内仅有极少的木材溶解浆生产,且质量不好。无法满足粘胶行业的需求。竹子是我国的 传统种植物,特别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均有大量种植,早已成为制浆造纸的主要原料,竹子具 有生长快,存活率高,三年即成材并可采伐,具有清山常绿,永续利用等特点,利用竹子生产 竹溶解浆也是粘胶纤维产业重点开发的项目。 利用竹浆粕生产竹纤维,具有与传统棉、木、麻等纤维不同的特性。竹纤维具有独 特的抗菌功能,吸湿性,透性好,采用竹纤维制成的成衣,穿着舒适,色彩艳丽,符合当今人 类追求"环保型""天然型"要求。故开发利用未漂本色造纸级竹浆改性制备竹(子)溶解 浆具有极大现实意义。 现在利用造纸级竹浆改性制备竹浆粕,都采用漂白竹浆(纸级)利用较高浓度的 氢氧化钠(NaOH)对漂白竹浆进行浸渍,高浓度的氢氧化钠(NaOH)在较低温度( 一般为常 温),将漂白竹浆(纸级)中的半纤维溶出,然后再经压榨,压榨出多余的碱液(NaOH)再将 提纯后的浆料进行适当降粘(降低粘度或聚合度),洗涤、除杂后抄造成浆粕,采取漂白竹 浆(造纸级)改性制备竹(子)溶解浆(浆粕),其a _纤维素较高(最高可达98 % ),其它 指标基本可达到粘胶纤维用标准,是除采用预水解+碱法(硫酸盐法)和亚硫酸盐多级蒸 煮制备竹浆粕(竹子溶解浆)的又一种方法,称之为碱精制法,该法由于采取较高用碱量和 高浓碱(NaOH),造成碱液回收困难,浆料不易洗涤,成本较高,该法虽可制得高纯度a _纤 维浆粕,但作为粘胶纤维生产中对浆粕的重要要求,反应性能差,造成粘胶纤维生产中过滤 性差,易堵喷丝头,碱预浸时消耗增加,同时CS2也要相应增加,故该法生产的竹子溶解浆 (浆粕)无法满足粘胶纤维行业的要求,无法与采取其他方法制备的竹浆粕产品竟争,现该法基本不采用。 根据以上阐述,现有技术不论是预水解+碱法(硫酸盐法)、亚硫酸盐法还是碱精 制法,要么存在着投资大,生产周期长,要么存在着产品质量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解决以述几种方法的缺陷,利用本色未漂造纸级竹浆改性制备竹子 溶解浆(竹浆粕),降低制备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资源供应来源,尤其是要解决碱精制 法制备产品反应性能不佳的弊端,提供一种利用本色未漂竹浆(造纸级)改性制备竹子溶 解浆(竹浆粕)的生产方法,本法生产制备的竹浆粕除具有a-纤维素含量较高,更具有良 好的反应性能,使所生产的竹子溶解浆(竹浆粕)可达到优于国家标准的产品,且适用于 长、短丝纤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步骤包括竹浆的疏解、浓縮脱水、药 液混合、蒸煮、洗涤、漂白、除杂、洗涤、抄造,其特征在于经疏解后的未漂本色竹浆,经浓縮 脱水后送入双螺旋辊式磨浆机,在双螺旋辊式磨浆机内继续脱水,并加入药液,浆料在双螺 旋辊式磨浆机内完成继续浓縮、揉搓、药液混合工序,然后将浆料输送到蒸煮器,在蒸煮器 中进行蒸煮,蒸煮完毕后进入包括洗涤、漂白在内的后续工序,直至抄造。 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竹子溶解浆(竹浆粕)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该专利技术具有流程短,生产周期短,可以在较短蒸煮时间内生产出较高品质粘胶纤 维用竹子溶解浆(竹浆粕)特别是具有较好反应性能(5mlCS2读秒)、较高甲纤含量(a-纤 维素85-96.0% )达到和优于传统工艺制备产品水平,本专利技术具有用途广泛,不仅可以生产 制备上述粘胶纤维用浆粕,也可以用于生产纤维素衍生物产品。 由于采取本色未漂竹浆(造纸级)具有较高的粘度,(30-50mpa. s)在蒸煮时控制 蒸煮强度,设定适宜的蒸煮温度、蒸煮时间、用碱量等,促进药液对纤维细胞壁的破坏,有利 于药液渗透,采用双螺旋辊式磨浆机(双螺杆磨浆机),可在较高浆浓下(30 50%)对纤维 进行揉搓,加强纤维间的互相磨擦,促使纤维壁破裂,使纤维分丝帚化、扭曲、压溃,达到增 加纤维表面积目的,有利于提高反应性能。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是一种以本色未漂竹浆(造纸级)改性制备粘胶纤维用竹子溶解浆 (竹浆粕)的生产方法,步骤包括浆料疏解,脱水浓縮、挤压、加药、蒸煮、洗涤、漂白、除杂、 洗涤、浓縮、抄造,即将疏解后浆料送到螺旋压榨机脱水浓縮,达工艺要求后,进入双螺旋辊 式磨浆机(双螺杆磨浆机)继续挤压后加药液,在机内完成浆料与药液的混合,混合完后排 出机外,由螺旋(皮带)输送机送至蒸煮器内,继续进行蒸煮。蒸煮完毕、放料、洗涤、漂白、 除杂、洗涤浓縮、抄造。 本专利技术所利用的双螺旋辊式磨浆机,也称双螺旋杆和双螺旋磨浆机。该机是原型 为用于塑料挤出的设备,经改良后用于本专利技术中对纤维进行挤压、浓縮、揉搓和药液混合, 并可对纤维长度进行调整,经该设备处理后浆料的"分丝帚化"率和比表面积进一步提高。 本专利技术所用双螺旋辊式磨浆机由于在塑料挤出领域属现有技术,因此其具体构造不再过多5赘述。 所述双螺旋辊式磨浆机至少有一个洗涤工段和一个药液混合工段,一般来说挤压 可设置成两端,不排除采用三段以上的挤压工段。挤压工段在前,药液混合工段在后,每个 工段的螺旋有正螺旋区和反螺旋区,挤压工段的注水口和药液混合工段的注药口设在各自 工段的正螺旋区,挤压工序贯穿于整个洗涤和药液混合工段。 双螺旋辊式磨浆机运行过程中,竹浆纤维之间存在挤压和摩擦,由此产生一定热 量为加药后的反应提供温度条件在药液混合工序,药液混合均匀后,甲磺酸那个此时具有 一定温度,即可进行初反应,该反应可理解为蒸煮的继续,所加药液量和种类根据不同工艺 要求加入,这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加入药液并混合均匀浆料,根据后续蒸煮要求,制成不 同液比的浆、水、药液混合体。从双螺旋辊式磨浆机排出,经螺旋(或皮带)输送机送往蒸 煮器继续进行适当蒸煮,蒸煮完毕放料,再继续洗涤、漂白、酸处理、除杂、洗涤浓縮后送抄 造成浆板,蒸煮后的一系列工序属本领域公知常识,不再赘述。 实施例1 :生产长丝浆粕 长丝浆粕工艺过程为 A、竹浆(板)经水力碎浆机疏解后送脱水机在该机内进一步脱水,达到工艺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色未漂竹浆改性制备竹溶解浆的方法,步骤包括:竹浆的疏解、浓缩脱水、药液混合、蒸煮、洗涤、漂白、除杂、洗涤、抄造,其特征在于:经疏解后的未漂本色竹浆,经浓缩脱水后送入双螺旋辊式磨浆机,在双螺旋辊式磨浆机内继续脱水,并加入药液,浆料在双螺旋辊式磨浆机内完成继续浓缩、揉搓、药液混合工序,然后将浆料输送到蒸煮器,在蒸煮器中进行蒸煮,蒸煮完毕后进入包括洗涤、漂白在内的后续工序,直至抄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薛勤,于渭东,徐发祥,刘爱兵,
申请(专利权)人:宜宾长毅浆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