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末育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489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公开一种苇末育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造纸下脚料——芦苇末代替部分棉籽壳作为育菇的主要原料,替代比例为1/3-2/3,育菇成本可以下降16.4-32.7%,生物转化率可以达到70.5-82.5%,经济效益能够提高10-30%。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节约食用菌生产成本,提高农民育菇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减少芦苇末对环境的污染,废物利用,一举两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造纸下脚料一一芦苇末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属于食用菌生产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大多数食用菌的主要栽培原料是棉籽壳,但是,由于棉籽壳的用途广 泛,市场上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棉籽壳的价格也一路飙升,八十年代,棉籽壳每吨只 有100元左右,目前,每吨售价高达1000-1500元,价格涨了 10多倍,而食用菌产品的价格 远远落后于原料价格的上涨,开辟新的原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 解决了重要问题。芦苇末(简称苇末)是造纸工业的下脚料,一个中型造纸企业年产苇末 1万吨左右,长期以来,这些数量庞大的造纸下脚料都作为垃圾处理,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 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开发苇末资源,寻求废物利用的途径,同时为食用菌产业提供新的廉价原料 资源,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苇末育菇的方法,包括培养基配方,基质发酵, 食用菌品种选择与栽培管理,菌袋生产,其特征在于食用菌栽培原料主要采用造纸下脚 料 一一 芦苇末代替常规原料棉籽壳。该方法以芦苇末代替部分棉籽壳作为育菇的主要原 料,不仅大大降低了食用菌生产成本,提高农民育菇的经济效益,而且减少了苇末对环境的 污染,废物利用,一举两得。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选择色泽金黄、不霉变、含有部分木片、含水率 60-70%的湿芦苇末,沥水6-12小时备用。 1、培养基配方与棉籽壳相比,芦苇末中氮素营养较少,所以基质中要加入适当的 辅助营养,如麸皮、玉米粉等,总量不超过10% 。为了调节C/N和pH值,基质中还应加入少 量的石膏粉和石灰粉,芦苇末替代棉籽壳的比例为1/3-2/3。本专利技术设置了 5种配方,见表 1。 表1戸苹末基质配方原料ABCDE (CK)戸苇末12110棉籽壳01121辅料各处理另加麸皮5-10%、石〗f 1%、石灰粉1-3% 2、培养基配制由于湿苇末含有60-70%的水分,因此在拌料时要酌情加水。先把3芦苇末摊开,再将棉籽壳、麸皮、石灰、石膏一层一层均匀铺上,然后用工具上下翻动拌匀。 要按棉籽壳等干料的比例添加水分,料的含水量控制55_70%为好。用手测定含水量时,手 缝间有少量水下滴为宜。由于采用基质发酵方法栽培,发酵过程中会挥发部分水分,拌料时 水分可稍偏大些。 3、芦苇末基质的发酵处理EM是一种含80种有效微生物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 本专利技术在苇末基质发酵时用0. 2-0. 4%的EM加入水中拌料,拌好的料堆成宽1-1. 5m、高lm 左右的长堆,每隔O. 3-0. 5m打透气孔,然后覆盖薄膜或遮阳网,进行堆积发酵。当料温达到 60°C时进行翻料, 一般要翻3-4次,发酵周期8-15天。 4、菌袋生产菌袋生产以熟料袋栽为主,也可以选择发酵料栽培。 一般选采 用33X 17厘米或者45X20厘米的食用菌专用塑料袋生产,培养料含水量55-70 %、 p朋.5-8. 0,每袋干料0. 5-1. 2公斤, 一般30天左右发满菌丝。 5、出菇管理发满菌丝的菌袋,可以排入大棚或者闲置的房屋里出菇,一般采用墙 式排列,每排5-7层高,出菇期管理的关键是湿度调控与病虫防治。 6、苇末育菇的主要食用菌品种有平菇、姬菇、鸡腿菇、金福菇、秀珍菇、木耳、猴头 燕、茶树燕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用1/3-2/3的芦苇末替代棉籽壳育菇,可以减少育菇生产成本 16. 4-32. 7%,生物转化率可以达到70. 5-82. 5%,经济效益能够提高10-30%,大大增加了 农民育菇的经济效益。 2、本专利技术利用造纸下脚料芦苇末作为食用菌的栽培原料,不仅能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开辟新的廉价原料资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芦苇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本专利技术利用有益微生物EM对苇末基质进行发酵处理,不仅可以縮短发酵时间、促进腐熟,而且可以杀虫灭菌,提高菌袋成品率。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包括培养基配方,培养基基质发酵,菌袋生产,食用菌品种 选择与栽培管理,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培养基配方选择色泽金黄、不霉变、含有部分木片、含水率60-70%的湿芦苇 末,沥水6-12小时备用。与棉籽壳相比,芦苇末中氮素营养较少,所以基质中要加入适当的 辅助营养,如麸皮、玉米粉等,总量不超过10% 。为了调节C/N和pH值,基质中还应加入少 量的石膏粉和石灰粉,芦苇末替代棉籽壳的比例为1/3-2/3。 2、培养基配制由于湿苇末含有60-70%的水分,因此在拌料时要酌情加水。先把 芦苇末摊开,再将棉籽壳、麸皮、石灰、石膏一层一层均匀铺上,然后用工具上下翻动拌匀。 要按棉籽壳等干料的比例添加水分,料的含水量控制55_70%为好。用手测定含水量时,手 缝间有少量水下滴为宜。由于采用基质发酵方法栽培,发酵过程中会挥发部分水分,拌料时 水分可稍偏大些。 3、芦苇末基质的发酵处理EM是一种含80种有效微生物菌群的复合微生态制剂。 本专利技术在苇末基质发酵时用0. 2-0. 4%的EM加入水中拌料,拌好的料堆成宽1-1. 5m、高lm 左右的长堆,每隔O. 3-0. 5m打透气孔,然后覆盖薄膜或遮阳网,进行堆积发酵。当料温达到 60°C时进行翻料, 一般要翻3-4次,发酵周期8-15天。 4、菌袋生产菌袋生产以熟料袋栽为主,也可以选择发酵料栽培。 一般选采用33X 17厘米或者45X20厘米的食用菌专用塑料袋生产,培养料含水量55-70 %、 p朋.5-8. 0,每袋干料0. 5-1. 2公斤, 一般30天左右发满菌丝。 5、出菇管理发满菌丝的菌袋,可以排入大棚或者闲置的房屋里出菇,一般采用墙 式排列,每排5-7层高,出菇期管理的关键是湿度调控与病虫防治。 6、用于苇末育菇的主要食用菌品种有平菇、姬菇、鸡腿菇、金福菇、秀珍菇、木耳、 猴头菇、茶树菇等。权利要求一种苇末育菇方法,包括培养基配方,基质发酵,菌袋生产,食用菌品种选择与栽培管理,其特征在于栽培原料主要采用造纸下脚料----芦苇末替代常规原料棉籽壳。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苇末育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配方中,芦苇末替 代棉籽壳的比例为1/3-2/3。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苇末育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基质发酵是在培养 料中在加入有益微生物,以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可以大大减少菌袋污染,提高成品率。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苇末育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袋生产以熟料袋栽为主,也可以选择发酵料栽培。 一般选采用33X 17厘米或者45X20厘米的食用菌专用 塑料袋生产,培养料含水量55-70%、 p朋.5-8. O,每袋干料0. 5-1公斤,一般30-35天发满 菌丝。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苇末育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用菌品种主要有鸡腿菇、金福菇、秀珍菇、木耳、猴头菇、茶树菇及中高温型平菇类品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公开一种苇末育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造纸下脚料——芦苇末代替部分棉籽壳作为育菇的主要原料,替代比例为1/3-2/3,育菇成本可以下降16.4-32.7%,生物转化率可以达到70.5-82.5%,经济效益能够提高10-30%。本专利技术不仅节约食用菌生产成本,提高农民育菇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减少芦苇末对环境的污染,废物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苇末育菇方法,包括培养基配方,基质发酵,菌袋生产,食用菌品种选择与栽培管理,其特征在于:栽培原料主要采用造纸下脚料----芦苇末替代常规原料棉籽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忠贵董亚萍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食用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