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鲥鱼集约化生态型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024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鲥鱼集约化生态型的育苗方法,该方法的突出特点在于通过养殖鱼类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建立满足鲥鱼鱼苗生长发育的生态系统,具有育苗集约化程度高、成活率高、成本低、鱼苗成长迅速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关键措施如下:在室内高密度鲥鱼苗培育池中加入饵料培养绿水和EM益生菌制剂。根据鲥鱼苗发育的进程,及时调整投喂策略和营养补充。当鱼苗体长达到1.2~1.6cm时,通过光诱技术驯食微囊饲料。在鱼苗变态时期,通过微型虫进行营养强化。每立方水体可培育近2000尾鲥鱼鱼种,育苗效率是传统育苗方法的26倍,成活率高达92%。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其他鱼类鱼苗的培育,能促进鱼类产业化育苗技术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鲥鱼的育苗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根据养殖鱼类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制定集约化生态型培育鲥鱼苗的先进方法。
技术介绍
鲥鱼是我国长江最珍贵的经济鱼类之一。从上世纪七十年以来,受诸多人为因素影响,鲥鱼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濒临绝迹。由于美国鲥鱼(Americanshad,Alosa sapidissima)的形态特征、鱼肉品质和味道等都与长江鲥鱼十分相似,在长江鲥鱼濒临灭绝的情况下,引进美国鲥鱼进入我国市场,销售价格十分可观,每斤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自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从美国引进近千万粒受精卵,形成了养殖美国鲥鱼的热潮。尽管养殖面积和数量逐年扩大,但事故频频发生,鲥鱼养殖成功率很低,不足10%,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美国鲥鱼养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鲥鱼早期培育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早期开口饵料系列和营养不科学,驯食方法不当,水质条件不适宜,造成鲥鱼苗应激反应过大而致死或生长缓慢。尽管中国在两千年以前专利技术了粗放型池塘生态养殖和育苗技术,但缺乏集约化养殖技术,集约化育苗技术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育苗场采用传统的育苗技术培育鲥鱼苗,育苗率低于20%。根据养殖鱼类生物学和生态学原理发展科学系统的集约化育苗技术,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美国鲥鱼集约化全生态育苗技术,不仅有助于美国鲥鱼养殖产业性开发,而且可以将本专利技术中的生态育苗技术应用于其他高档养殖品种的育苗生产,尤其是挽救濒临灭绝的长江鲥鱼,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以2005年中国培育500万鲥鱼鱼苗培育规模为例,若提高20%育苗成活率,可增加大约1000万元的利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育苗集约化程度高,成本低,操作简便实用,鱼苗成活率高,生长迅速的鲥鱼集约化全生态育苗技术,以满足国内鲥鱼养殖技术的需求,提高中国集约化育苗水平。主要解决目前鲥鱼以及其他养殖品种在内的集约化育苗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成活率低、生长缓慢和生产效率低的技术瓶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根据生态学原理和鲥鱼早期发育的生长需求,建立满足鲥鱼仔鱼生长发育的生态系统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室内培育池中加入轮虫培养池水和EM益生菌,育苗池中呈淡绿色或淡褐色,透明度为1.2~1.8米,轮虫密度维持在10~20个/毫升,益生菌40×108个/立方米水体,鱼苗密度为500~3000尾/立方水体,水温应控制在18-28℃。仔鱼在第2~3天开口摄食,最适口饵料为100~300微米的轮虫和小枝角类,饵料密度应维持在10~20个/毫升。在鲥鱼苗开口第4~5天时,可添加部分体长为300~500微米的经绿水培养的枝角类或卤虫无节幼体。当鱼苗体长达到1.2~1.6cm时,利用鱼苗趋光性,在培育池上方20~40cm处设置60~100瓦白炽灯,在夜间,引诱鱼苗集中在灯下,在敲击罐头空瓶的同时,轻轻地将250~450微米微囊饲料撒在灯光下的水面上,鲥鱼苗会积极地在水的表层摄食。经4~5天的驯食,鱼苗会对敲打声建立摄食条件反射,投喂可从夜间过渡到白天,此时,每天投喂12~18次。当体长达2cm左右时,鲥鱼苗处于变态期,是决定育苗成败的关键时期,需用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类胡萝卜素等微营养成分的微型虫进行营养强化,投喂量为总投喂量的10~20%。鱼苗经30~40天的培育,体长可达3.0cm,此时,鲥鱼苗已完成变态,成为夏花鱼种,全部依赖人工饲料,可以销售运输或转入池塘、网箱或水泥池养殖。在育苗期间,每星期添加益生菌制剂,益生菌含量为2×108~40×108个/立方米水体,从而保证了良好的水质和抑制病菌的生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根据鲥鱼早期发育的生长需求和生态学原理,建立满足鲥鱼初孵仔鱼生长发育的生态系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包括以下步骤在室内培育池中加入轮虫培养池水和有益微生物制剂,使育苗池中呈淡绿色或淡褐色。轮虫培养池水的引入为鲥鱼鱼苗生长提供了温馨的生态环境。因为轮虫培养池的水中富含经过营养强化的轮虫,单胞藻和EM益生菌。这样,充足的经营养强化的轮虫满足了鲥鱼苗早期生长的营养需求;单胞藻为鲥鱼苗维持温馨的水色和水质,降低鲥鱼苗的应激反应,并为轮虫提供营养;EM益生菌制剂内含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双歧杆菌等5科10属80余种有益活菌群组成,不仅维持适于鲥鱼苗生长发育的良好的水质,抑制细菌性病害发生,也为轮虫提供营养补充。2、根据鲥鱼苗发育的进程,及时调整投喂策略和营养补充,使鲥鱼苗在得到适口饵料的同时,营养得到适当的强化。尤其是在鲥鱼苗发育变态期,需添加富含DHA,EPA和类胡萝卜素等微营养成分的微型虫,以保证其特殊营养需求。3、根据鱼苗的强烈的趋光性,当鱼苗体长达到1.2~1.6cm时,在培育池上方20~40cm处设置60-100瓦白炽灯,进行光诱驯食,同时敲击罐头空瓶,使鲥鱼在4~5天时间内,建立摄食的条件反射,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鲥鱼驯食的难题,提高驯食效率。4、本专利技术鲥鱼全生态育苗系统的主要优势表现在育苗成活率高,成本低,操作简便实用,鱼苗生长迅速。2004年在200立方室内育苗水体中,培育24万鲥鱼鱼种,平均每立方水体育苗1200尾,成活率达60%以上;2005年在60立方室内育苗水体中,培育11.8万鲥鱼鱼种,平均每立方水体培育1966尾鱼种,育苗率为92%。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通过生态学原理和鲥鱼早期生长发育的需求相结合,建立满足鲥鱼初孵仔鱼生长发育的生态系统,为鲥鱼苗生长提供温馨的绿水生态环境,科学的营养强化以及投喂策略和技巧。EM益生菌的添加不断改善水质,抑制细菌性病害发生,也为饵料生物提供了营养。以上各因素的合理组合,构成科学的鲥鱼全生态育苗系统,本专利技术不仅适用鲥鱼集约化育苗,也可应用于其他高档养殖品种的育苗生产,包括海水鲆鲽类和各种高档的淡水鱼。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育苗池的准备在室内培育池中加入轮虫培养池水和EM益生菌,后者是八十年代由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复合微生态活菌制剂,能迅速改良水质、分解残料及动物粪便,抑制有害病菌生长繁殖,如深圳绿宝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浓缩EM菌王”。使育苗池中呈淡绿色或淡褐色。轮虫培养池水的引入为鲥鱼鱼苗生长提供了温馨的生态环境,因为轮虫培养池的水中富含经过营养强化的轮虫,单胞藻,添加益生菌有助于水质改善,抑制致病菌的侵袭。轮虫密度维持在10~20个/毫升,EM益生菌40×108个/立方米水体。初孵仔鱼的饲养鲥鱼仔鱼孵出时体长为0.62~0.78cm,在育苗池的放养密度为500~3000尾/立方水体。鲥鱼初孵仔鱼体弱、活动能力差,需借助微流水在水中浮游,此时,应在育苗池中均匀布置气石,微气泡使育苗池无死角,这样,初孵仔鱼会均匀分布在水中。在20~24℃的温度条件下,仔鱼在第2~3天开口摄食,最适口饵料为100~300微米的轮虫和小枝角类,饵料密度应维持在10~20个/毫升。在鲥鱼苗开口第4~5天起,可添加部分体长为300~500微米的经绿水培养的枝角类或卤虫无节幼体。开口饲料的驯食在鲥鱼苗开始摄食的第2个星期时,鱼苗体长达到1.2~1.6cm,鱼苗有强烈的趋光性。若在培育池上方20cm处在夜间开启60~100瓦白炽灯,鱼苗被引诱在灯下集群,围灯光呈旋转运动。此时,正值驯食佳机,可在灯下投喂250~4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鲥鱼集约化生态型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育苗池准备期:在室内培育池中加入轮虫培养池水以及EM益生菌制剂,使育苗池中呈淡绿色或淡褐色;b、初孵仔鱼的饲养期:鱼苗投放密度为500~3000尾/立方水体,仔鱼在第2~3天开 口摄食,饵料为100~300微米的轮虫和小枝角类,在鲥鱼苗开口第4~5天起,添加部分体长为300~500微米的经绿水培养的枝角类或卤虫无节幼体作为鱼苗饵料,在育苗期间,水温应控制在18-28℃;c、开口饲料的驯食期:当鱼苗体长达到1 .2~1.6cm时,进行光诱驯食,夜间在培育池上方设置光源照射,并敲打罐头空瓶,向积聚在灯下的鱼苗水面上投入250~450微米微囊饲料;几天后,鱼苗对驯食敲打声建立条件反射,驯食可以逐渐从夜间过渡到白天,此时,每天投喂12~18次; d、变态期:当鱼苗体长达2cm时,添加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类胡萝卜素微营养成分的微型虫,满足变态期间的营养特殊需求,直至培育成体长为3cm鲥鱼夏花鱼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鲥鱼集约化生态型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育苗池准备期在室内培育池中加入轮虫培养池水以及EM益生菌制剂,使育苗池中呈淡绿色或淡褐色;b、初孵仔鱼的饲养期鱼苗投放密度为500~3000尾/立方水体,仔鱼在第2~3天开口摄食,饵料为100~300微米的轮虫和小枝角类,在鲥鱼苗开口第4~5天起,添加部分体长为300~500微米的经绿水培养的枝角类或卤虫无节幼体作为鱼苗饵料,在育苗期间,水温应控制在18-28℃;c、开口饲料的驯食期当鱼苗体长达到1.2~1.6cm时,进行光诱驯食,夜间在培育池上方设置光源照射,并敲打罐头空瓶,向积聚在灯下的鱼苗水面上投入250~450微米微囊饲料;几天后,鱼苗对驯食敲打声建立条件反射,驯食可以逐渐从夜间过渡到白天,此时,每天投喂12~18次;d、变态期当鱼苗体长达2cm时,添加富含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类胡萝卜素微营养成分的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青华沈洁高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格斯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刘青华沈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