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竖向高度自适应的多层构造隔震抗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0185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8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竖向高度自适应的多层构造隔震抗拉装置,包括两端的法兰板,上端的法兰板与上部滑轨顶端焊接;下端的法兰板与下部滑轨底端焊接,上部滑轨与下部滑轨之间设有中部滑轨,上部滑轨与中部滑轨互相垂直设置,中部滑轨与下部滑轨互相垂直设置,滑轨滑轨之间通过滑轨连接件连接,滑轨的中间均设有曲面槽,滑轨连接件卡入曲面槽中。以此连接方式,可以实现将位移正交分解为三个方向的分位移。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地震作用下通过自适应调节其竖向高度,以适应隔震层高度的变化。与传统导轨机构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曲面导轨设计在竖向抗拉时,曲面滑轨使隔震层产生微小的竖向位移,从而保护隔震层中的各个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结构振动控制,具体涉及一种竖向高度自适应的多层构造隔震抗拉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结构抗震设计中,隔震层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从而降低结构的震害风险。然而,在地震作用下,隔震层不仅承受着水平向的变形,还会承受竖向拉力。传统的隔震层抗拉装置通常在竖向刚度与水平向变形能力之间存在冲突,难以在两者间取得平衡。

2、目前常用的抗拉装置多采用平面导轨或刚性连接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竖向抗拉力,但其刚性设计在遇到较大水平向变形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构件破坏。此外,随着地震作用的动态变化,隔震层的高度会随之发生显著变化,而传统导轨机构由于平面设计的限制,往往不能适应这种高度的变化,进而影响隔震效果。尤其在强烈地震下,这些装置可能失效,无法提供足够的抗拉保护。

3、在地震作用下,传统抗拉装置会因竖向力的作用,增大导轨与连接件的摩擦,产生强大的静摩擦力,从而无法使装置正常滑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竖向高度自适应的多层构造隔震抗拉装置,包括两端的法兰板(1),其特征在于:上端的法兰板(1)与上部滑轨(2)顶端焊接;下端的法兰板(1)与下部滑轨(4)底端焊接,上部滑轨(2)与下部滑轨(4)之间设有中部滑轨(3),所述上部滑轨(2)与中部滑轨(3)互相垂直设置,中部滑轨(3)与下部滑轨(4)互相垂直设置,即上部滑轨(2)与下部滑轨(4)平行,上部滑轨(2)与中部滑轨(3)之间、中部滑轨(3)与下部滑轨(4)之间均通过滑轨连接件(5)连接,上部滑轨(2)、中部滑轨(3)和下部滑轨(4)的中间均设有曲面槽(12),滑轨连接件(5)的上部开口处(13)卡入上方滑轨的曲面槽(12)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向高度自适应的多层构造隔震抗拉装置,包括两端的法兰板(1),其特征在于:上端的法兰板(1)与上部滑轨(2)顶端焊接;下端的法兰板(1)与下部滑轨(4)底端焊接,上部滑轨(2)与下部滑轨(4)之间设有中部滑轨(3),所述上部滑轨(2)与中部滑轨(3)互相垂直设置,中部滑轨(3)与下部滑轨(4)互相垂直设置,即上部滑轨(2)与下部滑轨(4)平行,上部滑轨(2)与中部滑轨(3)之间、中部滑轨(3)与下部滑轨(4)之间均通过滑轨连接件(5)连接,上部滑轨(2)、中部滑轨(3)和下部滑轨(4)的中间均设有曲面槽(12),滑轨连接件(5)的上部开口处(13)卡入上方滑轨的曲面槽(12)中,滑轨连接件(5)下部开口处(14)卡入下方滑轨的曲面槽(1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高度自适应的多层构造隔震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中部滑轨(3)包括两个中滑轨,两个中滑轨两两垂直设置,且上方的中滑轨与上部滑轨(2)互相垂直设置,下方的中滑轨与下部滑轨(4)互相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竖向高度自适应的多层构造隔震抗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连接件(5)包括滚轴系统(6)和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光张强许浩何文福伊玛目·穆斯塔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