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129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8 17:1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及用电设备,电芯包括电极组件,沿正极极片展开后的宽度方向,负极极片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第一边缘和正极极片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第二边缘位于电极组件的同一侧,负极活性物质层最靠近正极极片的卷绕起始端的一层的第一边缘与正极活性物质层最靠近正极极片的卷绕起始端的一层的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为S<subgt;1</subgt;,负极活性物质层最靠近正极极片的卷绕收尾端的一层的第一边缘与正极活性物质层最靠近正极极片的卷绕收尾端的一层的第二边缘的距离为S<subgt;0</subgt;,S<subgt;1</subgt;<S<subgt;0</subgt;。使负极活性物质过盈于正极活性物质,能够减小金属离子析出的可能性,提高电芯的安全性,并且能够增大电解液的容纳空间,改善电解液的浸润,有利于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子设备也朝着智能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对电池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高电池的安全性成为电池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及用电设备,能够提高电芯的安全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电芯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通过层叠设置的正极极片、隔膜以及负极极片卷绕而成。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沿正极极片展开后的宽度方向,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边缘。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沿正极极片展开后的宽度方向,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大于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正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边缘,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位于电极组件的同一侧。沿正极极片的展开后的宽度方向,负极活性物质层最靠近正极极片的卷绕起始端的一层的第一边缘与正极活性物质层最靠近正极极片的卷绕起始端的一层的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为s1,负极活性物质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通过层叠设置的正极极片、隔膜以及负极极片卷绕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正极极片的卷绕起始端至所述正极极片的卷绕收尾端,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正极极片的卷绕起始端至所述正极极片的卷绕收尾端,且沿所述正极极片展开后的宽度方向,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逐渐增大,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负极主体部和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负极主体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通过层叠设置的正极极片、隔膜以及负极极片卷绕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正极极片的卷绕起始端至所述正极极片的卷绕收尾端,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正极极片的卷绕起始端至所述正极极片的卷绕收尾端,且沿所述正极极片展开后的宽度方向,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逐渐增大,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宽度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负极主体部和负极极耳,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负极主体部上,所述负极极耳的部分设置于所述负极主体,或者沿所述正极极片展开后的宽度方向,所述负极极耳连接于所述负极主体部的第三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包括正极主体部和正极极耳,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正极主体部上,所述正极极耳的部分设置于所述正极主体部,或者沿所述正极极片展开后的宽度方向,所述正极极耳连接于所述正极主体部的第四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正极极片的卷绕起始端至所述正极极片的卷绕收尾端,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正极极片的卷绕起始端至所述正极极片的卷绕收尾端,所述隔膜超出所述负极主体部的宽度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由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静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