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32657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09 19:0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及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沿负极极片厚度方向,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于负极集流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之间;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和第一粘结剂,第一活性材料包括第一硅材料,第一粘结剂包括PAA类粘结剂;第二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活性材料和第二粘结剂,第二活性材料包括第二硅材料,第二粘结剂包括SBR类粘结剂;第一硅材料占第一活性物质层质量百分含量为P1,第二硅材料占第二活性物质层质量百分含量为P2,P2<P1;第一硅材料Dv50为D1,第二硅材料Dv50为D2,D1<D2。本申请二次电池具有良好动力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特别是涉及一种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1、二次电池,如锂离子电池,其具有储能密度大、开路电压高、自放电率低、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等优点,现已作为电源广泛应用于相机、手机、无人机、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

2、随着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需求的不断增加,硅负极已逐渐成为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硅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在提升能量密度的同时,由于硅材料本身较差的电子导电性和离子传输性,导致锂离子电池存在动力学不足,充电窗口窄,阻抗增大从而放电温升较大等问题,另一方面硅材料在脱嵌锂离子过程中,会导致较大的体积变化从而导致锂离子电池体积膨胀较大,硅负极粘接性能较差,锂离子电池循环衰减较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以提高二次电池的动力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负极极片,其包括负极集流体及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极极片,其包括负极集流体及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沿所述负极极片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和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中,0.1%≤P2<P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中,1μm≤D1<D2≤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中,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还包括第一分散剂,所述第一分散剂包括第一羧甲基纤维素类分散剂,所述第一分散剂占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质量百分含量F1为0.1%至5%;和/或,p>

5.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极片,其包括负极集流体及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活性物质层和第二活性物质层,沿所述负极极片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和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中,0.1%≤p2<p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中,1μm≤d1<d2≤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中,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还包括第一分散剂,所述第一分散剂包括第一羧甲基纤维素类分散剂,所述第一分散剂占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质量百分含量f1为0.1%至5%;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中,1μm≤d1≤8μm,和/或,8μm<d2≤3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中,所述第一硅材料的粒径dv50与dv90的比值为g1,满足:0.55<g1≤0.7;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松扬刘泽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