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联合乳杆菌和副干酪乳酪杆菌在制备玫瑰痤疮干预产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00799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8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唾液联合乳杆菌和副干酪乳酪杆菌在制备玫瑰痤疮干预产品中的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副干酪乳酪杆菌、唾液联合乳杆菌和二者组合在制备预防、治疗或辅助治疗玫瑰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发现,副干酪乳酪杆菌、唾液联合乳杆菌能够减轻玫瑰痤疮的相关症状,通过TLR2/MyD88/NFκB通路抑制玫瑰痤疮的炎症反应,改善肠道的微生态失调,减轻结肠炎症和肠道通透性。并且,副干酪乳酪杆菌后生元、唾液联合乳杆菌后生元和二者组合可以抑制玫瑰痤疮的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失调,恢复肠道屏障,在制备预防或改善玫瑰痤疮的产品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具体涉及唾液联合乳杆菌和副干酪乳酪杆菌在制备玫瑰痤疮干预产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玫瑰痤疮(rosacea)是一种以红斑、炎性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面部皮肤病,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好发于面颊部,也累及到鼻部、口周、眼周和眼部。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4种类型,ⅰ型:红斑毛细血管型玫瑰痤疮(erythematotelangiectatic rosacea,etr);ⅱ型: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papulopustularrosacea,ppr);ⅲ型:肥厚型玫瑰痤疮(phymatous rosacea,phr);ⅳ型:眼型玫瑰痤疮(ocular rosacea,or);少见的为肉芽肿性玫瑰痤疮。

2、由于玫瑰痤疮常发于面部,严重影响美观,易反复发作,且治疗不当可造成患者面部永久性损伤改变,因而患者往往会产生较为严重的自卑、抑郁心理,进而影响正常生活及社交。目前,玫瑰痤疮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现有研究表明其主要是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神经血管功能失调、先天免疫及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唾液联合乳杆菌在制备预防、治疗或辅助治疗玫瑰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唾液联合乳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886。

2.副干酪乳酪杆菌在制备预防、治疗或辅助治疗玫瑰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干酪乳酪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056。

3.益生菌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治疗或辅助治疗玫瑰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包括唾液联合乳杆菌和副干酪乳酪杆菌,所述的唾液联合乳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886;所述的副干酪乳酪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056。>

4.根据权利...

【技术特征摘要】

1.唾液联合乳杆菌在制备预防、治疗或辅助治疗玫瑰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唾液联合乳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886。

2.副干酪乳酪杆菌在制备预防、治疗或辅助治疗玫瑰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干酪乳酪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056。

3.益生菌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治疗或辅助治疗玫瑰痤疮的产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益生菌组合物包括唾液联合乳杆菌和副干酪乳酪杆菌,所述的唾液联合乳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886;所述的副干酪乳酪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05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品中唾液联合乳杆菌的活菌数为1×106-1×1014cfu/ml或1×106-1×1014cfu/g,所述的产品中副干酪乳酪杆菌的活菌数为1×106-1×1014cfu/ml或1×106-1×1014cfu/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品中唾液联合乳杆菌的活菌数为(1-10)×109cfu/ml或(1-10)×109cfu/g,所述的产品中副干酪乳酪杆菌的活菌数为(1-10)×1010cfu/ml或(1-10)×1010cfu/g。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品为药品时,所述的药品中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7.唾液联合乳杆菌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廷涛林枫翔戚馨月秦琦侯莹魏静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美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