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的软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820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风管的软连接结构,属于管道通风设施技术领域。包括各由彼此的结构相同的并且数量各为四根的框条和用于将框条实施连接的数量与所述的框条的数量相等的角连接器构成的一对风管配接框体;一软连接器,与所述一对风管配接框体连接,所述的风管配接框体的形状为矩形框体。本技术方案通过一对风管配接框体携软连接器与风管区段连接,能体现与风管区段之间的配接效果,不会出现冷热空气自风管逃逸到外界,从而体现节能,与风管区段配接方便并且配接可靠,无需象已有技术那样实施绑扎,既有助于减轻安装工的工作强度,又利于保护风管。(*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管道通风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风管的软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在配置有中央空调的场合例如宾馆、酒家、公共娱乐场所、办公场所、体育场馆、展 览场馆和各种会议中心等等,通常配备有中央空调,此外,在生产厂商例如电子电气产品的 生产厂商、造纸、纺织、医药和食品等生产厂商也不乏配置有中央空调。为了将冷气或暖气 输送到各个区域,例如输送到宾馆的各个房间,那么需要借助于管道又称风管,考虑到振动 因素、隔音降噪因素、局部维修和更换等因素,通常需要将冗长的风管分割成若干个区段, 相邻区段之间采用软连接结构连接,例如对长度为100m的风管分割成十个每个为10m的管 段,而后由软管连接结构连接。 已有技术中的用于将相邻两个风管区段实施软连接的手段是由预制的并且为筒 状体的帆布来充任的,将帆布的一端与其中一个风管区段的管口固定,而将帆布的另一端 与另一个风管区段的管口固定,固定方式为绑扎。这种由帆布充任软连接件的优点是结构 简单和具有经济上的廉价性,但是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密封性较差,容易产生漏气即气体逃逸,既不利于确保使用场所所需的温度,又无为地消耗能源;二是施工麻烦,因为将柔性的 帆布与金属材质的风管绑扎时,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质量得不到保障,即使是同一施工 者也无法保障所有绑扎点的绑扎效果的一致性;三是容易损及风管,因为如果绑扎过紧,则 会使风管变形,而绑扎过松,则帆布会从风管上游脱。 鉴上,有必要设计出一种能够将相邻的风管区段实施可靠连接的并且还可消除前 述欠缺的风管的软连接结构,经本申请人长期探索与实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 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这种前提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防止风管内的空气向外界逃逸而藉以体 现节能及保障使用场所的供冷或供热要求,有利于减轻施工人员施工作业的强度并且确保 将两个需要彼此连接的风管区段可靠连接,有益于保护风管区段而藉以避免因施工而致损 风管区段的风管的软连接结构。 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风管的软连接结构,包括各由彼此的结 构相同的并且数量各为四根的框条和用于将框条实施连接的数量与所述的框条的数量相 等的角连接器构成的一对风管配接框体;一软连接器,与所述一对风管配接框体连接,所述 的风管配接框体的形状为矩形框体。 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框条的长度方向具有一插脚槽和一 齿钩板槽,插脚槽与齿钩板槽两者是分隔的,并且两者之间构成垂直关系,所述的角连接器 具有一对彼此构成直角关系的插脚,该对插脚中的其中一个插脚与一根框条上的插脚槽插 接配合,而该对插脚中的另一个插脚与另一根框条上的插脚槽插接配合,所述的软连接器与齿钩板槽嵌接连接。 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软连接器包括柔顺体和一对气囊 密封条,柔顺体的一侧的边沿与一对气囊密封条中的其中一根气囊密封条固定,而柔顺体 的另一侧的边沿与一对气囊密封条中的另一根气囊密封条固定,气囊密封条的一侧具有密 封条齿钩头,密封条齿钩头嵌入于所述的齿钩板槽中,而气囊密封条的另一侧构成有密封 囊管,密封囊管探出于齿钩板槽外。 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柔顺体为帆布、聚氨酯薄膜或涂 覆布。 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框条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插脚槽的槽口部位各开设有一定位凸缘孔和一第一固定孔,并且在框条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而所述的一对插脚的一侧各构成有一迫持板、定位凸缘和第三固定孔,迫持板迫持在所述插脚槽的槽壁上,定位凸缘突设于迫持板上,并且该定位凸缘凸入于所述的定位凸缘孔中,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的第一固定孔相对应。 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齿钩板槽具有一倒钩齿,该倒钩齿与所述的密封条齿钩头相互钩配。 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角连接器的中部开设有一第四 固定孔。 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涂覆布为玻璃纤维编织布表面 涂覆软聚氯乙烯涂层的涂覆布。 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一对风管配接框体携软连接器与风管区段连接, 能体现与风管区段之间的配接效果,不会出现冷热空气自风管逃逸到外界,从而体现节能, 与风管区段配接方便并且配接可靠,无需象已有技术那样实施绑扎,既有助于减轻安装工 的工作强度,又利于保护风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技术的软连接器的结构图。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的应用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 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 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 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见图1 ,给出了用于将由图4示意的两个相邻的风管区段3 (也可称风管管段) 实施固定连接的一对风管配接框体1,风管区段3的横截面形状应当呈矩形,即呈长方形或 正方形,因此风管配接框体1的形状呈矩形的框体,即呈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框体。 一对风管 配接框体1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各由四根框条11和四个角连接器12构成,一对风管配接框体1之间由软连接器2连接。由于四根框条11和四个角连接器12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申请人仅各择其一在下面进行详细说明,以展示在图1中的风管配接框体1的右侧的 一根框条11为例,在该框条11的高度方向的一侧构成有一插脚槽lll,并且还构成有一齿 钩板槽112,该齿钩板槽112位于该框条11的左侧,与前述的插脚槽111是分隔的,并且与 插脚槽111之间构成垂直关系,即插脚槽111的一个壁体与齿钩板槽112的壁体构成为公 共壁体(合用同一壁体)。在框条ll的高度方向的两端并且在接近于插脚槽lll的槽口部 位的壁体上即插脚槽111的槽底壁上各开设有一个定位凸缘孔113和一个第一固定孔114, 以及在框条ll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一第二固定孔115,图中虽然仅仅示出了一个第二 固定孔115,但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而增减。 继续见图l,推荐的角连接器12的整体形状呈7字形或称L形,其由一对彼此构 成为直角关系的插脚121构成,在各插脚121的一侧构成有一迫持板1211,该迫持板1211 也可称为弹性板,对应于迫持板1211的下方为第三固定孔1212,并且在迫持板1211上延 伸有一个定位凸缘1212,此外,在角连接器12的中部区域开设有一第四固定孔122。当插 脚121插入到插脚槽111中后,前述的迫持板1211压迫在插脚槽111的底壁上,并且定位 凸缘1212凸入到(嵌入到)前述的定位凸缘孔113中,以及第三固定孔1213与第一固定 孔114相对应,即第三固定孔1213与第一固定孔114重合,以便由螺钉旋入第一、第三固定 孔1213中将插脚121与框条11可靠连接。 请见图2和图3并且继续结合图l,如前述,一对风管配接框体1之间由软连接器 2实施连接,软连接器2整体上构成为四周封闭的筒状体构造,其是由柔顺体21和一对气囊 密封条22构成的,柔顺体21的四周的一侧的边沿部位与一对气囊密封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管的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各由彼此的结构相同的并且数量各为四根的框条(11)和用于将框条(11)实施连接的数量与所述的框条(11)的数量相等的角连接器(12)构成的一对风管配接框体(1);一软连接器(2),与所述一对风管配接框体(1)连接,所述的风管配接框体(1)的形状为矩形框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阳奚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士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