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升船机闸首挡水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升船机航道水位大幅变化的闸首挡水系统。
技术介绍
1、由于升船机通常为垂直运行,船厢与闸首对接时,对接密封装置伸出将船厢与闸首工作门之间连通形成过船通道,因而闸首工作门上的对接密封面必须和船厢保持相对固定。船闸的人字门结构形式在运行时门体会整体移动,无法提供一个相对固定的对接密封面,因此不适用于升船机。
2、目前升船机闸首工作门形式为带卧倒小门的u形平板门结构。卧倒小门的开启方式为倾倒下沉式,依靠驱动油缸克服卧倒小门重力来进行开启或关闭,因而卧倒小门的尺寸不能设计的过大。闸首工作门所能适应的航道水位变幅由卧倒小门的尺寸决定,因此闸首工作门所能适应的航道水位变幅也就有限。在枢纽电站进行调峰或者流域水位进行调度的时候航道水位会出现大幅度变动,单一的闸首工作门并不能满足挡水以及通航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升船机航道水位大幅变化的闸首挡水系统,既不占用多余空间,同时也能适应大幅度航道水位变化,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升船机航道水位大幅变化的闸首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升船机船厢室段往外分别布置的工作门槽(3)、门间泄水系统(12)、检修门槽(4)、挡水门槽(5);闸首航槽顶部布置有工作大门支墩(6)、多个工作叠梁门支墩(7)、检修大门支墩(8)、多个检修叠梁门支墩(9)及检修平台(13);在闸首航槽顶部上方布置有轨道,工作门启闭机(10)、检修门启闭机(11)沿轨道左右移动并对工作门(1)、检修门(2)起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升船机航道水位大幅变化的闸首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卧倒门(1-3)适应的水位变幅为一节工作叠梁门(1-2)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升船机航道水位大幅变化的闸首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升船机船厢室段往外分别布置的工作门槽(3)、门间泄水系统(12)、检修门槽(4)、挡水门槽(5);闸首航槽顶部布置有工作大门支墩(6)、多个工作叠梁门支墩(7)、检修大门支墩(8)、多个检修叠梁门支墩(9)及检修平台(13);在闸首航槽顶部上方布置有轨道,工作门启闭机(10)、检修门启闭机(11)沿轨道左右移动并对工作门(1)、检修门(2)起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升船机航道水位大幅变化的闸首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卧倒门(1-3)适应的水位变幅为一节工作叠梁门(1-2)高度h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升船机航道水位大幅变化的闸首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作大门(1-1)上的卧倒门(1-3)通常呈关闭状态;当船厢与闸首对接后,卧倒门(1-3)开启,形成过船通道;当水位变幅超出卧倒门(1-3)的适应能力时,增加或减少一节工作叠梁门(1-2)来重新调整工作大门(1-1)的位置;工作大门(1-1)和工作叠梁门(1-2)的调整均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工作大门(1-1)和工作叠梁门(1-2)的提升、落放均通过工作门启闭机(10)进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升船机航道水位大幅变化的闸首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升船机正常通航状态时,检修门槽(4)内堆放的检修叠梁门(2-2)的门顶至水面的水深h0≥设计通航水深h设,检修大门(2-1)和多余检修叠梁门(2-2)分别堆放在检修大门支墩(8)和检修叠梁门支墩(9)上,检修大门(2-1)通过检修门启闭机(11)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升船机航道水位大幅变化的闸首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为高架结构形式,由多组混凝土柱支撑起钢结构轨道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锋,郑卫力,汤伟毕,闫晓青,黄晓欢,刘江浩,李飞,冯盼盼,龚国庆,肖前,刘珂,周灿,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