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足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9482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0-11 16:0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足部装置,涉及穿戴装置类技术领域,包括前脚托和后脚托,前脚托与后脚托之间活动连接,前脚托与后脚托之间还装配有复位弹簧一,前脚托的左右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前侧脚托,前侧脚托与前脚托之间还装配有复位弹簧二,后脚托的左右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后侧脚托,后侧脚托与后脚托之间还装配有复位弹簧三。本技术通过设置前侧脚托和后侧脚托,由于前侧脚托和后侧脚托分别与前脚托、后脚托活动连接,用户在行走时更加便于脚底关节多方位活动,在穿戴时也会更加舒适;通过在前脚托与后脚托、前侧脚托与前脚托、后侧脚托与后脚托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每次活动后自动复位,用户在行走时会更加轻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穿戴装置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足部装置


技术介绍

1、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足部装置是机器人设备的一部分,用于与用户的脚部进行连接和支持。足部装置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稳定的支撑,使用户能够行走、奔跑或进行其他活动。它通常具有可调节的关节和刚度,以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和行动模式。

2、现有专利文献中,一份公告号为cn 206677944 u,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足部装置”的专利,该专利中仅在前脚板与后脚板之间活动连接,导致在行走过程中脚底的关节活动受限较高,导致穿戴后的舒适性较低;而且前脚板与后脚板之间缺少复位结构,则主要依靠脚部肌肉带动前脚板与后脚板复位,导致脚部在行走时比较费力。

3、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技术,特提供一种用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足部装置,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足部装置,包括前脚托(1)和后脚托(2),所述前脚托(1)与后脚托(2)之间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托(1)与后脚托(2)之间通过铰链一(8)转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一(3)装套于前脚托(1)与后脚托(2)之间的铰链一(8)上,所述铰链一(8)的两侧还开设有位于前脚托(1)以及后脚托(2)上的限位槽一(9),所述复位弹簧一(3)的两端分别限位抵触于限位槽一(9)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脚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足部装置,包括前脚托(1)和后脚托(2),所述前脚托(1)与后脚托(2)之间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托(1)与后脚托(2)之间通过铰链一(8)转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一(3)装套于前脚托(1)与后脚托(2)之间的铰链一(8)上,所述铰链一(8)的两侧还开设有位于前脚托(1)以及后脚托(2)上的限位槽一(9),所述复位弹簧一(3)的两端分别限位抵触于限位槽一(9)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脚托(4)与前脚托(1)之间通过铰链二(10)转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二(5)装套于前侧脚托(4)与前脚托(1)之间的铰链二(10)上,所述铰链二(10)的两侧还开设有位于前侧脚托(4)以及前脚托(1)上的限位槽二(11),所述复位弹簧二(5)的两端分别限位抵触于限位槽二(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足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脚托(6)与后脚托(2)之间通过铰链三(12)转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三(7)装套于后侧脚托(6)与后脚托(2)之间的铰链三(12)上,所述铰链三(12)的两侧还开设有位于后侧脚托(6)以及后脚托(2)上的限位槽三(13),所述复位弹簧三(7)的两端分别限位抵触于限位槽三(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佩思李天平郎延信王孝文毕研治徐杨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