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内太阳能光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292846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教室内太阳能光照系统,属于教室照明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菲涅尔透镜,其装设于所述教室室外用于聚集太阳光,并将太阳光聚集到光线槽内的反光镜上;一光线槽,其装设于所述教室室内外用于将聚集光通过反光镜接力传输到室内,并将聚集光照射到凹透镜上;一凹透镜,其装设于所述教室室内光线槽终端,并将由所述聚集光光线转变成散射光照射到室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教室内太阳能光照系统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能够改进现有的教室白天照明,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因此具有良好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光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教室内太阳能光照 系统,属于教室照明

技术介绍
太阳光是宇宙给予地球的巨大能源,太阳光的利用可以追述到人类的祖 先。国内教室照明基本上是用荧光灯,而且城市学校的校舍基本上将教室设计在北面。所以,在每年的1-4月份和10-12月份的教室白天照明没有将太 阳光充分利用起来。中国公开号CN2102440、申请日为1992年4月22日、题为太阳能光 导聚光照明装置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光导及聚光来改变光的传输方向和增 加光的传输功率的太阳能光导聚光照明装置,它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 的平面上,通过凸透镜的凸面聚光,聚光点再通过光导纤维传输到凹凸透镜 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上。这都与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根本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教室内的太阳能光照系统,它安全可靠、使用 方便,能够改进现有教室内的光照,大大节约了现在用荧光灯照明的耗电, 具有环保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教室内的太阳能光照系统,其特征在 于包括 一菲涅尔透镜,其装设于所述教室室外用于聚集太阳光,并将太阳 光聚集到光线槽内的反光镜上; 一光线槽,其装设于所述教室室内外用于将 聚集光通过反光镜接力传输到室内,并将聚集光照射到凹透镜上; 一凹透镜, 其装设于所述教室室内光线槽终端,并将由所述聚集光光线转变成散射光照 射到室内。优选地,所述反光镜是镜面反光镜。优选地,所述反光镜与光线槽的最小夹角在45°。 优选地,所述反光镜与光线槽的最小夹角在15°-45 °之间。 优选地,所述凹透镜中心法线与反光镜平面法线夹角在0°-60 °之间。 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和积极效果本教室内太阳能光照系统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能够改进现有 的教室白天照明,可以节约大量能源,因此具有良好的实用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教室内太阳能光照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菲涅尔透镜 2-光线槽 3-反光镜 4-凹透镜 5-散射光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它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教室内的太阳能光照系统示意图。它包括 一个菲涅尔透镜(1),其装设于所述教室室外用于聚集太阳光,并将太阳光 聚集到光线槽(2)内的反光镜(3)上; 一个光线槽(2),其装设于所述教 室室内外用于将聚集光通过反光镜(3)接力传输到室内,并将聚集光照射到 凹透镜(4)上; 一个凹透镜(4),其装设于所述教室室内光线槽(2)终端, 并将由所述聚集光光线转变成散射光照射到室内。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 本专利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 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教室内的太阳能光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菲涅尔透镜(1),其装设于所述教室室外用于聚集太阳光,并将太阳光聚集到光线槽(2)内的反光镜(3)上; 一光线槽(2),其装设于所述教室室内外用于将聚集光通过反光镜(3)接力传输到 室内,并将聚集光照射到凹透镜(4)上; 一凹透镜(4),其装设于所述教室室内光线槽(2)终端,并将由所述聚集光光线转变成散射光照射到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室内的太阳能光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菲涅尔透镜(1),其装设于所述教室室外用于聚集太阳光,并将太阳光聚集到光线槽(2)内的反光镜(3)上;一光线槽(2),其装设于所述教室室内外用于将聚集光通过反光镜(3)接力传输到室内,并将聚集光照射到凹透镜(4)上;一凹透镜(4),其装设于所述教室室内光线槽(2)终端,并将由所述聚集光光线转变成散射光照射到室内。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室内的太阳能光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守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延安中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