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LED路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90848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大功率LED路灯,包括壳体及LED光源模组,所述LED光源模组相邻安装在大功率LED路灯内设置的基体上,且该基体上设置有若干承载所述LED光源模组的承载面,所述各承载面的端面以基体端面中心对称,所述承载面包括第一承载面、第二承载面、第三承载面、第四承载面及第五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紧邻设置,且各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分别形成特定的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大功率LED路灯通过设置一具有特定结构的基体,使LED光源模组配置于所述基体上后形成了良好的配光效果,使LED路灯的各种参数均能较容易地达到道路照明要求,从而为大功率LED路灯真正意义上的替代传统路灯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功率LED路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照明
,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大功率LED路灯。
技术介绍
随着LED技术的发展与成熟,LED的性能指标日益大幅度提高,目前白光LED的光 效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普通白炽灯的光效水平,光通量也在大幅度增加,使LED在照明领域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LED与一般光伏电源配用的节能照明灯具相比具有寿命长、发热低、不 易损坏、功耗小及更加节能的突出优点,人们把它誉为21世纪替代荧光灯和白炽灯的第四 代照明光源。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所谓的大功率LED路灯产品,该等产品就是通过把传统 路灯中的传统光源直接替换成LED光源形成,有的再做简单的光学处理。然而,这种简单的 替换和简单的光学处理并不能使大功率LED路灯达到道路照明的配光要求,更达不到道路 照明的标准,从而使得该等产品基本不能真正的应用到道路照明领域。因此,市场呼唤一种 全新的大功率LED路灯产品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配光效果好,各种 参数均能较容易地达到道路照明要求的大功率LED路灯。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大功率LED路灯,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 LED,所述LED安装于若干电路板上形成若干LED光源模组,所述LED光源模组相邻安装在 大功率LED路灯内设置的基体上,该基体上设置有若干承载所述LED光源模组的承载面,所 述各承载面的端面以基体端面中心对称,所述承载面中紧邻基体端面中心设置的第一承载 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4。 9° ,所述承载面中紧邻第一承载面设置的第二 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25。 30° ,所述承载面中紧邻第二承载面设置 的第三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52。 57° ,所述承载面中紧邻第三承载 面设置的第四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54。 60° ,所述承载面中紧邻第 四承载面设置的第五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56° 61° 。 所述第一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4° ,所述第二承载面与基体端 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25。,所述第三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52。,所述 第四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54° ,所述第五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 的夹角为56° 。 所述基体整体上朝大功率LED路灯出光方向凸伸设置,所有LED光源模组配置于 基体后形成的整体LED光源的空间位置关系与基体的承载面形成的空间位置关系相一致。 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所述基体一体成型,所述基体是由该下壳体 底壁向上凸伸形成的。 所述基体的另一侧形成有若干散热片,该散热片由下壳体底壁向与基体凸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 所述第一承载面与第二承载面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承载 面与第三承载面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承载面与第四承载面之间设 置有连接两者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承载面与第五承载面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第四连 接部。 所述下壳体设置散热片一侧配置有一防尘罩。 —种大功率LED路灯的壳体,包括一用于承载LED光源模组的基体,所述基体整体 上朝LED路灯出光方向凸伸设置,且该基体上设置有若干承载所述LED光源模组的承载面, 所述各承载面的端面以基体端面中心对称,所述承载面中紧邻基体端面中心设置的第一承 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4。 9° ,所述承载面中紧邻第一承载面设置的第 二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25。 30° ,所述承载面中紧邻第二承载面设 置的第三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52。 57° ,所述承载面中紧邻第三承 载面设置的第四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54。 60° ,所述承载面中紧邻 第四承载面设置的第五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56。 61° 。 所述第一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4° ,所述第二承载面与基体端 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25。,所述第二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52。,所述 第二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54° ,所述第二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 的夹角为56° 。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大功率LED路灯通过设置一具有特定结构的基 体,使LED光源模组配置于所述基体上后形成了良好的配光效果,使LED路灯的各种参数均 能较容易地达到道路照明要求,从而为大功率LED路灯真正意义上的替代传统路灯提供了 现实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大功率LED路灯的立体组装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大功率LED路灯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时的立体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大功率LED路灯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大功率LED路灯的下壳体的剖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大功率LED路灯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大功率LED路灯的下壳体和LED光源模组的立体组装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大功率LED路灯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大功率LED路灯的防尘罩与下壳体分离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大功率LED路灯8包括下壳体 1、LED光源模组2、出光板3,防尘罩4以及上壳体5,所述LED光源模组2包括电路板21及 安装于电路板21的若干LED20 ;所述下壳体1上设置有基体IO,所述LED光源模组2相邻 安装在大功率LED路灯8内设置的基体10上,所述上壳体5通过螺钉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固 定在下壳体1上,所述出光板3固定于上壳体5的窗口 50部位。 请一并参阅图4、图5及图6所示,所述下壳体1由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比如铝合金或镁合金)制成,该下壳体l包括一底壁ll,所述下壳体l内设置的基体io整体上朝大功率LED路灯8出光方向凸伸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体10与下壳体1一体成型(所述基体10也可以单独成型,然后再以热传导的方式固定在下壳体1上),由下壳体1的底壁11向上凸伸形成,在所述基体10的另一侧形成有若干散热片12,该散热片12由下壳体l底壁ll向与基体10凸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该基体10上设有若干承载所述LED光源模组2的承载面100,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了 10个承载面100,该10个承载面100的端面(未标号)以基体端面中心(未标号)对称,从中心向两侧依次形成第一承载面iooo、第二承载面1001、第三承载面1002、第四承载面1003及第五承载面1004。所述1000、 1001、1002、 1003及1004与基体端面中心面M分别形成有锐角夹角A、B、C、D、E。其中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4。 9° ,夹角B的角度范围为25。 30° ,夹角C的角度范围为52。 57° ,夹角D的角度范围为54。 60° ,夹角E的角度范围为56。 61° 。本实施例中夹角A为4° ,夹角B为25。,夹角C为52。,夹角D为54。,夹角E为56。。所述第一承载面1000与第二承载面1001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第一连接部IOI,所述第二承载面1001与第三承载面1002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第二连接部102,所述第三承载面1002与第四承载面1003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第三连接部103,所述第四承载面1003与第五承载面1004之间设置有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功率LED路灯,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LED,所述LED安装于若干电路板上形成若干LED光源模组,所述LED光源模组相邻安装在大功率LED路灯内设置的基体上,该基体上设置有若干承载所述LED光源模组的承载面,所述各承载面的端面以基体端面中心对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中紧邻基体端面中心设置的第一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4°~9°,所述承载面中紧邻第一承载面设置的第二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25°~30°,所述承载面中紧邻第二承载面设置的第三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52°~57°,所述承载面中紧邻第三承载面设置的第四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54°~60°,所述承载面中紧邻第四承载面设置的第五承载面与基体端面中心面形成的夹角为56°~6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洪献刘学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安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