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板端屏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916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线束屏蔽技术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板端屏蔽结构,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左外壳体和安装在左外壳体上方的屏蔽机构,所述屏蔽机构包括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右外壳体、左侧底座、安装槽、中心转轴、夹块、端板、第一弹簧、卡块、右侧底座,左侧底座和右侧底座通过卡块安装进夹块的内部相互固定在一起,卡块安装的过程中,两个夹块通过中部的中心转轴转动,转动过程中夹块边侧的端板会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待卡块进入到夹块中间的缝隙之后,夹块在第一弹簧的弹性作用下恢复到原位对卡块进行定位,同时在左侧底座和右侧底座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四组卡块,使得右侧底座和左侧底座安装的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线束屏蔽,尤其涉及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板端屏蔽结构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的屏蔽结构主要用于保护电气系统免受电磁干扰,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是连接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控制器和电池管理系统等重要组件的关键部件,其功能包括传输高电压能量、传递控制信号以及提供接地连接等,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气系统中,高压线束的设计和性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综合性能和安全性。

2、但是,现有技术的高压线束屏蔽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对线束进行固定,线束在装置内部容易晃动或是脱落,同时不够适应不同形状的线束屏蔽,需要发展新功能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板端屏蔽结构。

3、为此需要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板端屏蔽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板端屏蔽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压线束屏蔽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不方便对线束进行固定,线束在装置内部容易晃动或是脱落,同时不够适应不同形状的线束屏蔽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板端屏蔽结构,包括左外壳体(1)和安装在左外壳体(1)上方的屏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机构包括安装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板端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底座(3)的左侧开设有与左外壳体(1)圆心重合的编织内层(4),所述左侧底座(3)和左外壳体(1)的内部均开设有编织网固定槽(5),所述编织网固定槽(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外编织屏蔽网(13),所述外编织屏蔽网(13)的内部安装有内屏蔽网(14),所述内屏蔽网(14)的上端外部安装有固定外环(16),所述固定外环(16)与左外壳体(1)相互固定,所述固定外环(16)的内壁与...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板端屏蔽结构,包括左外壳体(1)和安装在左外壳体(1)上方的屏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机构包括安装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板端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底座(3)的左侧开设有与左外壳体(1)圆心重合的编织内层(4),所述左侧底座(3)和左外壳体(1)的内部均开设有编织网固定槽(5),所述编织网固定槽(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外编织屏蔽网(13),所述外编织屏蔽网(13)的内部安装有内屏蔽网(14),所述内屏蔽网(14)的上端外部安装有固定外环(16),所述固定外环(16)与左外壳体(1)相互固定,所述固定外环(16)的内壁与内转环(18)相互固定,所述固定外环(16)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外部转轴(17),所述外部转轴(17)与夹杆(20)相互固定,所述夹杆(20)的中段通过内部转轴(19)与内转环(18)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板端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底座(12)通过卡块(11)与夹块(8)之间的配合与左侧底座(3)构成可拆卸结构,所述夹块(8)通过中心转轴(7)与安装槽(6)之间构成转动结构,所述夹块(8)通过端板(9)与第一弹簧(10)之间的配合与安装槽(6)构成按压结构,所述卡块(11)与夹块(8)之间的尺寸相互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板端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外壳体(1)与右外壳体(2)之间为可拆卸结构,所述左外壳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永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业晟石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