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侧向烧变岩导水空间的井下注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901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30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封堵侧向烧变岩导水空间的井下注浆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方固定安装有注浆室以及注浆泵,注浆泵的进料端通过连接管与注浆室底部连通,注浆泵的出料端连接有出浆管;还包括:降温机构,降温机构设置在注浆室的内部,且降温机构上套设有可沿竖向进行上下移动的伸缩导冷机构;第一软刮环和第二软刮环,第一软刮环和第二软刮环分别安装至伸缩导冷机构的内侧和外侧,伸缩导冷机构通过伸缩驱动第一软刮环和第二软刮环贴靠、或离开注浆室内壁和降温机构的周面。通过降温机构直接设置在注浆室内,直接与浆料接触,进一步通过伸缩导冷机构的设置,可极大的提高了导冷接触面,保障了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封堵侧向烧变岩导水空间的井下注浆机构


技术介绍

1、封堵侧向烧变岩导水空间的井下注浆过程中,由于烧变岩本身可能具有较高的温度,特别是在一些地热活动较为频繁或地下有火成岩体的地区。从而需对浆料进行降温,用于防止高温损害,确保注浆材料在输送和注入过程中不会被高温破坏,保证注浆过程的顺利进行。

2、目前传统的可降温的井下注浆机构,如现有专利文献“cn109056550b高温环境下桥梁底部加固用高压注浆设备”中,其通过降温机构的设置,在将注浆室内部的气压会从两个排气孔中疏导出时,气压经过导管从喷头吹出,强烈的气流吹拂在推动叶片的侧面,会带动推动盘快速的旋转,扇叶通过转动杆与推动盘固定,进而带动扇叶快速的转动,加快注浆室与调压室之间的气流流动的速率,促进注浆室的外表面的温度急速蒸发,然后气体从流通孔中导出,根据蒸发吸热凝固放热的效应,达到了降低注浆室温度的效果,防止高温环境对高压注浆设备造成不良的影响。

3、上述现有技术的注浆机构,虽可进行浆料的降温,但其降温的导冷接触面较小,缺少导冷提高浆料接触面的设计,进一步降温的结构无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封堵侧向烧变岩导水空间的井下注浆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固定安装有注浆室(2)以及注浆泵(7),所述注浆泵(7)的进料端通过连接管(8)与注浆室(2)底部连通,所述注浆泵(7)的出料端连接有出浆管(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侧向烧变岩导水空间的井下注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导冷罩(3)以及循环介质管(4);所述导冷罩(3)的底端与注浆室(2)的底部内壁无缝焊接,所述导冷罩(3)的顶端与注浆室(2)的顶部无缝焊接,所述导冷罩(3)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型的循环介质管(4),所述循环介质管(4)的两端贯穿注浆室(2)底部以及底...

【技术特征摘要】

1.封堵侧向烧变岩导水空间的井下注浆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方固定安装有注浆室(2)以及注浆泵(7),所述注浆泵(7)的进料端通过连接管(8)与注浆室(2)底部连通,所述注浆泵(7)的出料端连接有出浆管(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侧向烧变岩导水空间的井下注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导冷罩(3)以及循环介质管(4);所述导冷罩(3)的底端与注浆室(2)的底部内壁无缝焊接,所述导冷罩(3)的顶端与注浆室(2)的顶部无缝焊接,所述导冷罩(3)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型的循环介质管(4),所述循环介质管(4)的两端贯穿注浆室(2)底部以及底座(1),且循环介质管(4)的两端从底座(1)一侧伸出;所述注浆室(2)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加料口(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侧向烧变岩导水空间的井下注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导冷机构包括双头伸缩杆、导冷块(20)、连接条(19)以及连接弧杆(16);所述双头伸缩杆的数目为若干个,且若干个双头伸缩杆呈环形阵列分布至导冷罩(3)的四周,所述双头伸缩杆的一端与第一软刮环(17)固接,且第一软刮环(17)的外圈靠近注浆室(2)的内壁,所述双头伸缩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软刮环(18)固接,且第二软刮环(18)的内圈靠近导冷罩(3)的外壁,相邻的两个双头伸缩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弧杆(16),所述注浆室(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竖向的电动推杆(6),所述电动推杆(6)的输出轴端与连接弧杆(16)固接;所述导冷块(20)活动安装至双头伸缩杆上,且导冷块(20)靠近导冷罩(3)的外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侧向烧变岩导水空间的井下注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头伸缩杆包括外套(11)、第一弹簧(25)以及配合连接至外套(11)两端处的活动杆(12);所述活动杆(12)位于外套(11)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座(24),所述活动座(24)配合连接至外套(11)的内部,所述外套(11)的中部沿竖向开设有插槽(13),所述活动座(24)靠近活动杆(12)的一端与外套(11)的内端面之间通过第一弹簧(25)弹性连接,所述活动座(24)靠近活动杆(1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母扣(28),所述外套(11)的内端面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一个固定柱(26),所述固定柱(26)的端部固定安装有适配母扣(28)的子扣(27);所述外套(11)的端部内壁中固定安装有密封环(1101),且密封环(1101)包裹活动杆(12)的杆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堵侧向烧变岩导水空间的井下注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怀东陈尚斌彭一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