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具体涉及一种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1、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曾称魏氏梭菌或产气荚膜杆菌,是临床上气性坏疽病原菌中最多见的一种梭菌,因能分解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糖,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组织严重气肿,继而影响血液供应,造成组织大面积坏死,加之本菌在体内能形成荚膜,故名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能引起羔羊痢疾和羔羊、牛犊、仔猪、家兔、雏鸡等的坏死性肠炎。产气荚膜梭菌形成的毒性物质有12种,可损伤细胞膜、血管内皮细胞并使糖类分解,导致细胞坏死、组织水肿、充气等病变。根据产生毒素种类和致病性的不同,产气荚膜梭菌有a、b、c、d、e、f6个型。
2、目前,在实验室分离产气荚膜梭菌时,常用的方法有血琼脂平板划线分离法、sps平板法、tsc-卵黄平板法、cw平板法等,产气荚膜梭菌为厌氧菌,且对厌氧要求较为严格,对培养基要求也较高,该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
3、产气荚膜梭菌在5%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呈现带有双溶血环的菌落形态,内层完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待测病料选自动物病变组织、动物肠内容物和疑似污染物,所述疑似污染物包括饲料、食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增菌培养采用FTG液体培养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TG液体培养基的组成为:胰蛋白胨、酵母膏粉、刃天青、L-胱氨酸、氯化钠、葡萄糖、硫乙醇酸钠、琼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TSN培养基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待测病料选自动物病变组织、动物肠内容物和疑似污染物,所述疑似污染物包括饲料、食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增菌培养采用ftg液体培养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tg液体培养基的组成为:胰蛋白胨、酵母膏粉、刃天青、l-胱氨酸、氯化钠、葡萄糖、硫乙醇酸钠、琼脂。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tsn培养基中含有:胰蛋白胨、酵母浸粉、亚硫酸钠、柠檬酸铁、多粘菌素b、硫酸新霉素、琼脂。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