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雌性化学不育的灭鼠饵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8124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雌性化学不育的灭鼠饵料,其特征是按总质量分数100%计,由卡麦角林0.0002%~0.002%,食油0~1%,食糖和/或奶粉0.1%~5%,以及余量的稻谷、大米、小麦、玉米、黄豆或花生中的一种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灭鼠饵料适口性好,控制效果持久,安全低污染,能在3个月内使害鼠的种群数量下降80%以上,胚胎多为死胎,幼体产出率极低甚至无幼体产出,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推行用于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将其危害长期压制于经济阈值之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灭鼠饵料,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雌性化学不育的灭鼠馆料。
技术介绍
啮齿类动物是主要的全球性有害生物,仅在亚洲每年被鼠类偷食的粮食就相当于2亿人全年的口粮,在亚洲和非洲,被鼠类偷食的粮食占总产量的15%,而在南美洲这个比例为5% 90%。此外,许多野生鼠类还是鼠疫的病菌库,在现今全球范围仍然存在着许多疫源地,例如亚洲中部的哈萨克斯坦,非洲坦桑尼亚,美洲的美国和南美洲地区等,此外还不断有新的疫源地被发现。鼠类不仅危害农林牧业,也对食品、交通、通讯和建筑等行业带来很大损害,而且还能传播几十种危险的人兽共患病。迄今为止防治鼠害的主要方法依然是依赖物理器械、化学灭鼠药等。然而随着灭鼠药的长期使用,鼠药灭鼠的效果日渐变差,表现为灭鼠困难,灭效维持时间短,毒饵消耗增大而害鼠密度不下降甚至反弹等现象。而化学灭鼠药则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甚至危害到害鼠的天敌和其他非靶生物。上世纪50年代初抗凝血类灭鼠药的出现确实缓解了鼠害,但是随着药物使用时间的增加,抗药性的问题却日渐凸现。传统的控制鼠害的策略主要着眼于提高害鼠种群的死亡率,但是并未得到满意的效果,有些地区的鼠害甚至有"越灭越多"之势。这主要是由于害鼠有很强的繁殖力,即使快速地大规模灭杀后,食物和空间仍能为残余害鼠和边界迁入个体提供生存保障,使害鼠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又迅速恢复,甚至超过原来的水平。近年来害鼠控制方面的策略主要是不育控制,即借助某种技术和方法使雄性或雌性害鼠绝育,或阻碍其胚胎着床发育及幼体的生长发育,以此来降低害鼠的生育率,控制其种群数量和密度,其实质上就是生育率控制。理论上讲,不育剂比传统的化学灭鼠剂更安全,污染小甚至无污染,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控制作用持久且在低密度时效果更显著。但是早期的不育剂因其适口性差,作用缓慢,工业生产技术不成熟,以及成本高而难以被人们所接受。近年来随着兽产科学的研究,以及用于人类和家畜生殖调控的激素和干扰物的生产技术的,从而筛选出了 一些适用于害兽控制的不育药物。卡麦角林(cabergoline)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对D2受体产生高度亲和性,在医学上主要用于早期和晚期帕金森病和高催乳素血症的治疗。但是目前还没有将卡麦角林添加在馆料中控制害鼠繁殖能力和种群数量的报道和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卡麦角林开发出一种高效长久的雌性化学不育的灭鼠饵料。我们通过将卡麦角林混合在食饵中,得到的饵料对害鼠适口性好,能有效地控制害鼠的 繁殖和种群数量,从而实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雌性化学不育的灭鼠饵料,其特征是按总质量分数100%计,由卡麦角林 0. 0002% 0. 002%,食油0 1%,食糖和/或奶粉0. 1% 5%,以及余量的稻谷、大米、小麦、 玉米、黄豆或花生中的一种组成。在气候湿热地区,上述的食糖和奶粉可以分别用糖精和奶精代替,可防止饵料发酵或招 引昆虫。本专利技术的雌性化学不育的灭鼠饵料的制备方法是将卡麦角林、食油、食糖或糖精,和奶 粉或奶精混合后溶解在温水中,然后再与稻谷、大米、小麦、玉米、黄豆或花生中的一种混 合得到。本专利技术的雌性化学不育的灭鼠饵料的使用方法,是在初次使用或在用于害鼠数量较高时 期的时候,密集投药,每个投放点视鼠密度高低投放50 500g,使尽可能多的害鼠服药流产、 断乳,从而抑制生育,再次使用或用于害鼠数量较低时期时,可减少投药点和投药量,每次 投放20 100g,但为取得最好的效果,再次使用的间隔时期不应超过60天;此后可延长投 药间隔时间并减少投药量。本专利技术的雌性化学不育的灭鼠饵料适口性好,控制效果持久,安全低污染,能在3个月 内使害鼠的种群数量下降80%以上,胚胎多为死胎,幼体产出率极低甚至无幼体产出,且生 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推行用于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将其危害长期压制于经济 阈值之下,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l:取2. Olmg卡麦角林,10g食油,10g食糖溶于100mL温水中,再与980g稻谷混匀,常温阴 干得到馆料。将饵料进行定点大量饱和投放在鼠类繁殖期,选鼠密度相同的两块封闭围栏,在其中 一围栏中投放饵料5处,每处每次200g,始终保持饵料饱和投放,另一围栏不投饵作为对照。 逐月记录鼠数量变化,结果显示3个月后实验围栏的鼠种群数量比对照下降了81%,实验组 无幼体产出,表明胚胎发育被抑制,从而被母体吸收。实施例2:取5mg卡麦角林、10g食油和l.Olg奶粉溶于100mL温水中,再与989g玉米混匀,常温 阴干得到饵料。将铒料进行定点分批投放在鼠类繁殖期,选鼠密度相同的两块封闭围栏,在其中一围4栏中投放饵料3处,每处每次100g,每周补药一次,另一围栏不投饵作为对照,逐月记录鼠数量变化,结果显示3个月后实验围栏的鼠种群数量比对照围栏下降率为81%,无雌体产出幼体,表明胚胎被吸收导致妊娠终止。实施例3:取10mg卡麦角林,10g食油,lg糖精,4g奶精,溶于100niL温水中,再与985g花生混匀, 常温阴干得到饵料。将饵料进行定点一次性大量投放在鼠类繁殖期,选鼠密度相同的两块封闭围栏,在其 中一围栏中投放饵料4处,每处500g,另一围栏不投饵作为对照,3个月后调查害鼠的数量 变化,结果显示实验围栏与对照围栏相比,鼠种群数量下降率为80%,产仔率下降了 64% 而死胎率增加了 70%,所产幼仔无一存活,表明处理即导致了胚胎吸收也引起了流产,而所 产活的幼体未能存活,也表明处理抑制了乳汁分泌。实施例4:取20mg卡麦角林,25g奶粉,25g食糖溶于100mL温水中,再与950g小麦混匀,常温阴干 得到饵料。将饵料在害鼠活动场所多点散放在鼠类繁殖期,选鼠密度相同的两块封闭围栏,在其 中一围栏中投放馆料6处,每处每次30g,根据消耗情况适当补充,另一围栏不投饵作为对 照。逐月记录鼠数量变化,结果显示3个月后实验组种群数量比对照种群数量下降了80%, 产仔数仅为对照组的7%,且全为死胎,表明胚胎被母体吸收。权利要求1.一种灭鼠饵料,其特征是按总质量分数100%计,由卡麦角林0.0002%~0.002%,食油0~1%,食糖和/或奶粉0.1%~5%,以及余量的稻谷、大米、小麦、玉米、黄豆或花生中的一种组成。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灭鼠饵料,其特征是所述的食糖用糖精代替,所述的奶粉 用奶精代替。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雌性化学不育的灭鼠饵料,其特征是按总质量分数100%计,由卡麦角林0.0002%~0.002%,食油0~1%,食糖和/或奶粉0.1%~5%,以及余量的稻谷、大米、小麦、玉米、黄豆或花生中的一种组成。本专利技术的灭鼠饵料适口性好,控制效果持久,安全低污染,能在3个月内使害鼠的种群数量下降80%以上,胚胎多为死胎,幼体产出率极低甚至无幼体产出,且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推行用于控制害鼠种群数量,将其危害长期压制于经济阈值之下。文档编号A01N47/28GK101664039SQ200810198280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3日专利技术者刘全生, 李健雄, 姣 秦, 龚鹏博 申请人: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灭鼠饵料,其特征是按总质量分数100%计,由卡麦角林0.0002%~0.002%,食油0~1%,食糖和/或奶粉0.1%~5%,以及余量的稻谷、大米、小麦、玉米、黄豆或花生中的一种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生李健雄秦姣龚鹏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