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转向举升桥结构、底盘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437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7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主动转向举升桥结构、底盘及车辆,所述主动转向举升桥结构包括驱动件、传递组件和转向组件,所述驱动件安装于车架上;所述传递组件固定于所述车架且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所述转向组件固定于所述车架且与所述传递组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向组件的两个轮胎与地面接触,所述转向组件通过所述传递组件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实现主动转向。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保证最小转弯直径的基础上解决现有主动转向装置可靠性差、精度低以及适用的扭矩范围比较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主动转向举升桥结构、底盘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对于8*4载货汽车,由于轴距较长而导致最小转弯半径很大,从而影响整车操纵性及灵活性,特别是道路较窄的使用环境对此项要求更大。目前,减小转弯直径常用的方案是增加后轮主动转向功能,将车辆转向中心前移,可明显减小长轴距车型的最小转弯半径,提升整车通过性,例如公布号为cn116890900a公开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后桥总成电动转向系统及其设计和控制方法”。然而,该技术仅仅是在后桥总成增加电动转向机,结构较简易,可靠性较差;且此种结构没有传递扭矩的杆系,存在适用的扭矩范围比较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主动转向举升桥结构、底盘及车辆,能够在保证最小转弯直径的基础上解决现有主动转向装置可靠性差、精度低以及适用的扭矩范围比较小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动转向举升桥结构,包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转向举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转向举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组件包括转动臂、第一拉杆、摇臂单元及第二拉杆,所述转动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件和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摇臂单元连接,所述摇臂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杆连接,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转向举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单元包括安装座、转轴、第一垂臂及第二垂臂,所述安装座上部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下部形成有中心孔,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中心孔中,所述第一垂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拉杆和转轴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转向举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转向举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组件包括转动臂、第一拉杆、摇臂单元及第二拉杆,所述转动臂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件和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摇臂单元连接,所述摇臂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杆连接,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转向举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单元包括安装座、转轴、第一垂臂及第二垂臂,所述安装座上部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下部形成有中心孔,所述转轴安装于所述中心孔中,所述第一垂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拉杆和转轴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垂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拉杆和转轴的另一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动转向举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部形成有多个用于与所述车架连接的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转向举升桥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向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胜宁忠翼徐茂林赵喜李汉东白宽田静李宇新孙玉刚黄东亮张艳吕成毅杨小见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