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亚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283221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酰亚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酰亚胺类化合物具有通式(1)或者通式(2)所示的分子结构:(1)、(2);其中,各R<subgt;1</subgt;选自C1~C10烷基、C6~C20芳基、C4~C20杂芳基中的一种,各R<subgt;2</subgt;选自、、中的一种,各R<subgt;3</subgt;为具有共轭结构的基团;各R<subgt;4</subgt;独立地选自卤素原子、氰基、氢原子中的一种。萘酰亚胺母核或芘酰亚胺母核具有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通过将R<subgt;1</subgt;及R<subgt;3</subgt;与母核连接,优化了其能级结构,与钙钛矿材料实现能级匹配,并且提高了分子的偶极矩,有利于内建电场的形成,进而提升转化效率。通过将R<subgt;2</subgt;与母核连接,改善其与钙钛矿材料浸润性,改善成膜均匀性,并增强了界面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特别是涉及一种酰亚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第三代光伏电池,其理论光电转换效率高达31%,目前的最高光电效率已经突破了26.1%。然而,钙钛矿太阳电池目前仍存在稳定性差、大面积制备困难等问题,导致其商业化发展远不及传统晶硅电池。

2、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通常在钙钛矿光吸收层的一侧设置电子传输层,起到电子的提取、输运以及空穴的阻挡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电子传输材料存在稳定性不足和与钙钛矿材料的浸润性较差的问题,不利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提升及大面积制备。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酰亚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解决传统的电子传输材料存在稳定性不足和与钙钛矿材料的浸润性较差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如下:

3、一种酰亚胺类化合物,具有通式(1)或者通式(2)所示的分子结构:

4、 (1)、

5、 (2);

6、其中,各r1选自c1~c10烷基、c6~c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酰亚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通式(1)或者通式(2)所示的分子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酰亚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各R1独立地选自C1~C10烷基、苯、联苯、萘、蒽、菲、芘、二萘嵌苯、三亚苯、呋喃、苯并呋喃、噻吩、苯并噻吩、噻吩并噻吩、呋喃并吡咯、呋喃并呋喃、噻吩并呋喃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酰亚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各R1独立地选自C1~C10烷基、苯、呋喃、噻吩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酰亚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各R3选自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杂芳基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酰亚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通式(1)或者通式(2)所示的分子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酰亚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各r1独立地选自c1~c10烷基、苯、联苯、萘、蒽、菲、芘、二萘嵌苯、三亚苯、呋喃、苯并呋喃、噻吩、苯并噻吩、噻吩并噻吩、呋喃并吡咯、呋喃并呋喃、噻吩并呋喃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酰亚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各r1独立地选自c1~c10烷基、苯、呋喃、噻吩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酰亚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各r3选自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杂芳基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酰亚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各r3选自以下基团中的一种: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酰亚胺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各r4独立地选自卤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应昕彤樊慧柯杨玉雯李兆宁曾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