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套器滚动出口导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321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导向装置,具体应用于棒、线材轧制中导向装置,公开了一种活套器滚动出口导卫,在出口导卫的出口处设置有辊轮,所述辊轮的工作面位于出口导卫出口处挡板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从而达到减小摩擦力、降低划伤产生机率、提高产品成材率的目的,尤其适用于优特钢的生产需要。总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根据现场情况可调节、成本低、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导向装置,具体应用于棒、线材轧制中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优特钢棒材生产中,表面产生划痕是最主要的缺陷之一,也是影响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现场观察发现在轧制过程中精 轧区域活套器部位轧件与活套器出口导卫导板内表面,尤其是下方导板的 内表面产生接触摩擦是产生钢材表面划痕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技术工作流程如为计算机自动控制的连轧棒材生产线为消除轧 制过程中张力等因素影响轧件尺寸, 一般在精轧机组设有多个活套装置, 以实现无张力轧制。活套器出口导卫起引导轧件进入下机架作用。轧件从 前机架出来后,通过活套器、由活套器出口引导进入下机架进口导卫,再 进入轧辊进行轧制,轧件在进入下机架咬钢前,活套器的起套辊在底部位, 下机架咬钢后,起套辊起跳一定高度,挑起轧件形成活套,压套辊是固定 的。现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缺陷现有活套器出口是由普通钢板四面焊接而成,加工较简单粗糙,轧件 在通过活套出口导卫时由于轧件起套、套量变化引起轧件抖动较大或由于 活套器出口导卫安装与轧制中心线不一致,轧件常常擦出口导卫底板及侧 板行走。由于在精轧区轧件速度快,温度高,钢质软,所以当出口导卫侧 板及底板不平整有毛刺或磨损严重有沟壑产生时,接触部位轧件表面容易 被划出一条或几条划痕,这种硬划痕在后道轧制工序常常难于消除,将直 接带到成品材上。这种优特钢棒材在后序使用加工过程中,往往会直接釆 用热墩或冷墩工艺,表面有划痕的钢材, 一墩就开裂,造成大量废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套器滚动 出口导卫,通过在导卫口的四周设置辊轮,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活套器滚动出口导卫,在出口导卫的出口处设置有辊轮,所述辊轮的工作面位于出口导卫出口处挡板的内侧,辊轮要求表面光洁,能够绕辊轴自由转动,并且辊轮耐磨损。对上述基础结构的进一步改进为,辊轮设置于出口导卫出口处的四周,辊轮工作面所形成的出口较原出口导卫的出口小。 对上述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辊轮间间距可调。 优选的设计方案为,上与下、左与右分别对称设置釆用偏心轴实现辊轮间间距可调。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辊轮利用轴承安装于固定在出口导卫出 口处的支撑杆上,所述轴承釆用干油润滑。对上述结构的更进一步优化为,辊轮的工作面距离该处出口挡板的内侧3~5mm。本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优点在于利用在出口导卫器出口设置辊轮,所述辊轮的工作面位于出口导卫出 口处挡板的内侧,使轧件在通过活套出口导卫时不与导卫出口处内侧板相 接触,而只可能与辊轮间产生滚动摩擦替代原轧件与活套器出口导卫内侧 间的滑动摩擦,从而达到减小摩擦力的目的。出口处的上下、左右四面都安装有辊轮,并且间距可调,使得扎件只 可能与导卫器出口四周的辊轮发生接触,明显降低划伤产生的机率,使得 轧件表面划痕减少至少50%以上,提高了产品成材率,尤其适用于优特钢 的生产需要。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根据现场情况可调节、成 本低、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图l:为现有技术中精轧阶段活套器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原活套器出口导卫出口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l-活套器出口导卫;2-活套器;3-压套辊;4-压套辊;5-起套辊;46-轧件;7-导卫左侧板;8 -导卫右侧板;9 -导卫底板;lO-后辊轮; 11-前滚轮;12-前辊轴;13-轴承;14-水管;15-支撑杆;16-水管接 头;17-轴套;18-锁紧螺母;19-后辊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首先,对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进行改进如图2所示的原活套器出口导 卫出口处示意图可见,现有技术中的活套器出口由四面钢板焊接而成,轧 件在通过活套器出口导卫时,由于轧件起套、套量变化引起扎件抖动较大 或由于活套器出口导卫安装与轧制中心线不一致,轧件常常擦出口导卫底 板、侧板行走,当喇叭口侧板及底板不平整或磨损产生毛刺时,会给轧件 造成在后到轧制工序难以消除的划伤。参考图3所示的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 中活套器出口导卫的出口处进行了改进,其创新点在于在出口导卫的出 口处设置有辊轮,所述辊轮的工作面位于出口导卫出口处挡板的内侧。进 行上述结构的改进的目的在于,利用轧件与辊轮间产生的滚动摩擦替代原 轧件与活套器出口导卫内侧间的滑动摩擦,从而达到减小摩擦力、降低划 伤产生机率、提高产品成材率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4所示的本技术的俯视图,于活套器出口导卫出口处设置 上与下、左与右相互对称的两组辊轮活套器出口导卫出口处上下两侧板 靠近喇叭口开有安装孔,后辊轴19通过安装孔,将后辊轮10纵向安装于 出口处;左右两侧板靠近出口处的上下两端设有安装孔,前辊轴12通过安 装孔,将前辊轮11横向安装于出口处。辊轮通过轴承13实现在辊轴上的 自如转动,轴承13与出口处内侧之间装有轴套17,辊轴一端由销轴锁紧, 一端由螺母18锁紧。上生产线前辊轮应调整好,利用偏心轴调整相对两个辊轮的间距,辊 面比钢板高出5mm左右,调整好后用螺母18锁紧。辊轮应转动灵活、轴承釆用干油润滑。工作时冷却水应打开,保持辊 轮冷却良好。辊轮的位置还可以根据现场需要做相应调整,例如,当轧件只与某一 面或某几面侧板发生摩擦,则只需在发生摩擦的侧板位置安装辊轮,只要 轧件不与侧板发生摩擦即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而并非 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做一些局部改变,只要 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就可以得到的,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套器滚动出口导卫,其特征在于,在出口导卫的出口处设置有辊轮,所述辊轮的工作面位于出口导卫出口处挡板的内侧,辊轮要求表面光洁,能够绕辊轴自由转动,并且辊轮耐磨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套器滚动出口导卫,其特征在于,在出口导卫的出口处设置有辊轮,所述辊轮的工作面位于出口导卫出口处挡板的内侧,辊轮要求表面光洁,能够绕辊轴自由转动,并且辊轮耐磨损。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套器滚动出口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设置 于出口导卫出口处的四周,辊轮工作面所形成的出口较原出口导卫的出口 小。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套器滚动出口导卫,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轮间间 距可调。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活套器滚动出口导卫,其特征在于,上与下、 左与右分别对称设置釆用偏心轴实现辊轮间间距可调。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德法戴艳萍卜胜江王海斌王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