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合金尾翼闭式锻造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81968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24 20:5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尾翼闭式锻造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下模、冲头和防溢块,所述下模通过下固定组件设置在下模座上,所述冲头通过上固定组件设置在上模座上,所述下模内设置有与尾翼成型后形状相匹配的型腔,所述防溢块通过连接组件设置在上模座与下模之间,所述防溢块内设置有供冲头穿过且与冲头锻造段直径相匹配的冲孔,且冲孔与型腔的高度和不低于待锻造零件材料装模后的高度;在锻造前,防溢块的下端抵在下模上端,且冲头插入冲孔内进行合模工作,能满足大锻造比的铝合金尾翼加工,确保锻造质量;同时,能确保锻造过程中锻件快速充满型腔,结合电动螺旋压力机或摩擦压力机的驱动,提高锻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尾翼锻造,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尾翼闭式锻造模


技术介绍

1、目前采用型腔锻造的加工方式加工零部件时,其锻造比通常不大于2.5,当锻造比大于2.5时,如图1所示的铝合金尾翼,锻造成型后容易出现折叠、弯曲和变形等情况。另外,铝合金尾翼的翼板由呈圆周均布的多片组成,采用现有模具锻造时不容易充满型腔,只能采用油压机进行慢速下压锻造,造成锻造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拟提供一种铝合金尾翼闭式锻造模,能满足大锻造比的铝合金尾翼加工,确保锻造质量;同时,能确保锻造过程中锻件快速充满型腔,结合电动螺旋压力机或摩擦压力机的驱动,提高锻造效率。

2、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铝合金尾翼闭式锻造模,包括上模座、下模座、下模、冲头和防溢块,所述下模通过下固定组件设置在下模座上,所述冲头通过上固定组件设置在上模座上,所述下模内设置有与尾翼成型后形状相匹配的型腔,所述下模内供顶升杆上下移动将锻造完成后的零部件推出的顶升孔,所述防溢块通过连接组件设置在上模座与下模之间,所述防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合金尾翼闭式锻造模,包括上模座(6)、下模座(2)、下模(3)和冲头(4),所述冲头(4)通过上固定组件设置在上模座(6)上,所述下模(3)通过下固定组件设置在下模座(2)上,所述下模(3)内设置有与尾翼成型后形状相匹配的型腔,所述下模(3)内供顶升杆(7)上下移动将锻造完成后的零部件推出的顶升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溢块(8),所述防溢块(8)通过连接组件设置在上模座(6)与下模(3)之间,所述防溢块(8)内设置有供冲头(4)穿过且与冲头(4)锻造段直径相匹配的冲孔(a),且冲孔(a)与型腔的高度和不低于待锻造零件材料装模后的高度;在锻造前,防溢块(8)的下端抵在下模(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合金尾翼闭式锻造模,包括上模座(6)、下模座(2)、下模(3)和冲头(4),所述冲头(4)通过上固定组件设置在上模座(6)上,所述下模(3)通过下固定组件设置在下模座(2)上,所述下模(3)内设置有与尾翼成型后形状相匹配的型腔,所述下模(3)内供顶升杆(7)上下移动将锻造完成后的零部件推出的顶升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溢块(8),所述防溢块(8)通过连接组件设置在上模座(6)与下模(3)之间,所述防溢块(8)内设置有供冲头(4)穿过且与冲头(4)锻造段直径相匹配的冲孔(a),且冲孔(a)与型腔的高度和不低于待锻造零件材料装模后的高度;在锻造前,防溢块(8)的下端抵在下模(3)上端,且冲头(4)插入冲孔(a)内进行合模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尾翼闭式锻造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组件包括内外设置的冲头压圈(5)和上模板(1),所述上模板(1)通过上螺丝组件设置在上模座(6)的底面上,所述冲头压圈(5)将冲头(4)的上端压设在上模座(6)上,所述上模板(1)将冲头压圈(5)压设在上模座(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合金尾翼闭式锻造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若干个上大下小呈阶梯状设置的连接杆(11)和若干个连接弹簧(12),所述连接弹簧(12)设置在冲头压圈(5)与防溢块(8)之间,所述连接杆(11)设置在冲头压圈(5)与防溢块(8)之间,且连接杆(11)能相对防溢块(8)上下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尾翼闭式锻造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组件包括内外设置的导圈(13)和下模压圈(14),所述导圈(13)同轴设置在下模(3)上端外,且导圈(13)顶面与下模(3)顶面齐平,所述导圈(13)的内圈与下模(3)上端的外圈之间通过上小下大的锥度配合,所述导圈(13)的下端外设置有一圈凸起(13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朱应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慕多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