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糖基质的剂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643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适合药学活性物质口腔黏膜施用的非压缩性快速分散固体剂型,其包含(a)具有在1到20之间的葡萄糖当量(DE)的麦芽糖糊精形式的第一基质形成性试剂,(b)山梨糖醇形式的第二基质形成性试剂,和(c)活性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药学活性物质施用和制备压缩性快速分散药片的非压缩性快速分散固体剂型。
技术介绍
过敏在适应于西方生活方式的国家中是一种主要的健康问题。此外,过敏性疾病的流行正在这些国家中增加。虽然过敏一般地不被认为是生命威胁性疾病,但哮喘每年引起显著数量的死亡。在十几岁青少年中约30%的异常流行度导致在生活质量、工作时期和金钱方面的显著损失,并确保了在西方世界主要健康问题中的分类位置。过敏是复杂性的疾病。许多因素对过敏化事件有贡献。在这些之中包括至今没有被充分了解的由数个基因间相互影响所确定的个体易感性。另一重要因素是一定阈值之上的过敏原的暴露。几种环境因素可在过敏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包括污染、童年的感染、寄生虫感染、肠道微生物等。一旦个体被过敏化和建立起过敏免疫反应,仅微量过敏原的存在就有效地引发出症状。过敏性疾病的自然进程通常伴随两个水平的加重。首先是症状和疾病严重度的进程,以及疾病进程,例如从枯草热到哮喘。其次,令人厌恶的过敏原的传播极其经常地发生,导致过敏性的多种反应性。慢性炎症引起黏膜防御机制的全面减弱,导致非特异性的刺激,并最终导致黏膜组织的破坏。婴儿可变成主要对食物例如牛奶过敏,导致湿疹或胃肠道疾病;然而极其经常地,他们自然地出现这些症状。这些婴儿具有在他们生命的晚些时候发展出吸入性过敏的风险。最重要的过敏原来源在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中的一定大小的最普遍颗粒中被发现。这些来源非常普遍,包括草的花粉、屋尘螨渣滓颗粒,其合起来对所有过敏的大致50%负责。具有全球重要性的还有动物皮屑即猫和狗的皮屑,其它花粉例如艾蒿花粉,和微小真菌例如链格孢属(Alternaria)。在地区性的基础上,另外的花粉可能占优势,例如北欧和中欧的桦树花粉,美国东部和中部的豚草花粉,和日本的日本雪松花粉。昆虫即蜜蜂和黄蜂的毒液与食物,每一种占全部过敏的大致2%。过敏即I型超敏反应被不恰当的针对外来非病原性物质的免疫反应所引起。过敏的重要临床表现包括哮喘、枯草热、湿疹和胃肠道疾病。过敏反应很迅速,在与令人厌恶的过敏原接触20分钟之内达到顶峰。此外,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即特定个体对特定过敏原敏感,然而个体并不必然表现对其它已知的引起过敏性疾病的物质的过敏反应。过敏表型以靶器官黏膜显著的炎症为特征,也以IgE类型的过敏原特异性抗体在循环中及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上的存在为特征。当抗体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上的高亲合性IgE特异性受体时,过敏性的发作由外来过敏原与过敏原特异性的IgE抗体的反应所启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包含预成型的介导物,即组胺,类胰蛋白酶和其它物质,它们由两种或更多的受体结合的IgE抗体的交联引起释放。IgE抗体因同时结合于某一过敏原分子而交联。因此,只带有一个抗体结合表体的外来物质不会启动过敏反应。在肥大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的IgE的交联也引起某些信号分子的释放,所述信号分子负责将嗜酸性粒细胞、过敏原特异性T细胞和其它类型细胞吸引到过敏反应位置。这些与过敏原、IgE和效应细胞相互影响的细胞引起发生在遭遇过敏原12-24小时之后的新的症状闪现(后期反应)。过敏性疾病管理包含诊断和治疗,包括预防性处理。对过敏的诊断涉及对过敏原特异性IgE的证明和对过敏原来源的鉴别。在许多病例中,仔细的既往病史足以用于对过敏的诊断和对令人厌恶的过敏原来源物质的鉴别。然而最经常的是,诊断被客观的测量例如皮肤针刺试验,血液试验,或刺激试验所支持。治疗选择分成三个主要类型。第一种可能是对过敏原的避免或减少暴露。尽管过敏原的避免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食物过敏原的情形中,但它也许很困难或很昂贵,如对于屋尘螨而言,或者它也许是不可能的,如对于花粉过敏原而言。第二种也是最广泛应用的治疗选择是传统对症药物如抗组胺和类固醇的处方。对症药物安全而有效,然而,它们不改变疾病的自然诱因,它们也不控制疾病的传播。第三种治疗选择是特异性的过敏疫苗接种,其在大多数情形中减少或减轻由所述过敏原所引起的过敏症状。传统特异性过敏疫苗接种是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性治疗。它干扰基础免疫机制,导致患者免疫状态的持久稳固改善。因此,特异性过敏疫苗接种的保护性效应延长,超出了治疗时段,而与对症药物治疗大不相同。某些接受治疗的患者被治愈,此外,大多数患者经历疾病严重度和所经受的症状的缓解,或至少暂停了疾病加重。因此,特异性过敏疫苗接种具有减少枯草热发展为哮喘的风险和减少发展出新敏感性的风险的防范效应。成功的过敏免疫接种背后的免疫机制还知道得不大详细。特异性免疫反应例如抗特定病原体的抗体的产生,已知为适应性的免疫反应。此反应能与针对病原体的非特异性反应的先天免疫反应区别开。过敏疫苗仅限于解决适应性免疫反应,其包括具有抗原特异性的细胞和分子例如T细胞和抗体产生性B细胞。没有对应特异性的T细胞的协助,B细胞不能成熟为抗体产生性细胞。参与刺激过敏免疫反应的T细胞主要是Th2类型。Th1和Th2细胞之间新平衡的建立被认为对特异性过敏疫苗接种的免疫机制有益,并处于其中心位置。无论这是否是被Th2细胞的减少所带来,由Th2到Th1细胞的转换或Th1细胞的上调是有争议的。近来,调节性T细胞被认为对过敏免疫接种的机制很重要。根据此模型,调节性T细胞即Th3或Tr1细胞下调相应抗原特异性的Th1和Th2细胞。尽管存在这些模糊之处,有一点是普遍相信的,即活性疫苗必须具有刺激过敏原特异性T细胞优选TH1细胞的能力。尽管具有优点,特异性过敏免疫接种并没有广泛地应用,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与传统疫苗接种程序相关的不方便性,其包含数月内通过动脉内注射进行重复疫苗接种。更重要的另一原因是过敏副反应的风险。抗传染性因子的普通疫苗接种应用单次或几次高剂量免疫而有效完成。然而,此策略不能用于过敏免疫接种,因为病理性的免疫反应已在进行中。传统的特异性过敏免疫接种因此在一段延长的时间中应用多次皮下免疫而进行。此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剂量增加阶段和保持阶段。在剂量增加阶段中,增加的剂量被应用,典型的是持续16周的时间,以小剂量开始。当推荐的保持剂量达到时,此剂量被应用于保持阶段,典型的每六周注射一次。每次注射后,由于过敏性副反应的风险,患者必须保持处于医学照料下30分钟,所述副反应虽然原则上极少发生但却是致命性的。此外,临床场所应是装备成支持急救治疗的。毫无疑问,基于不同施用途经的疫苗将消除或减少当前基于皮下的疫苗所固有的过敏副反应的风险,也将促进更广泛的应用,甚至可能使在家的自我免疫接种成为可能。改善特异性过敏免疫接种用的疫苗的尝试已进行了超过30年,包括各式各样的进展。通过修饰IgE反应性,有几种进展致力于过敏原本身。其它的致力于施用途径。通过口腔可达到免疫系统,并且舌下施用过敏原是已知的施用途径。应用口腔黏膜途径的传统过敏疫苗由高至每日剂量的过敏原溶液组成。作为比较,给定的治疗(累积)保持剂量以因子5-500倍超过可比性的皮下剂量的保持量。此剂型和施用途径的显然的缺陷是与患者正确剂量的准确而均一的自我施用相关的问题(也许必须施用几滴,每滴应该是均一的,应用位置应该准确等)。另外还有冷藏药物及将防腐剂包括在配剂中的需要。Netien等″Galenica 16-Médicaments h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适合口腔黏膜施用药学活性物质的非压缩性快速分散固体剂型,其包含(a)具有1和20之间的葡萄糖当量(DE)的麦芽糖糊精形式的第一基质形成性试剂,(b)山梨糖醇形式的第二基质形成性试剂,和(c)活性物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G赫格顿AR伦德迦德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克阿贝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K[丹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