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匹配双叉臂悬架的减振塔及具有该减震塔的车身前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70162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3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匹配双叉臂悬架的减振塔及具有该减震塔的车身前舱,包括用于安装减震器的主塔以及固定于所述主塔的前后两侧、分别用于安装上叉臂前转轴和上叉臂后转轴的前塔和后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减震塔由三个结构简单的钣金件焊接成型,形成了三个开口向下的U型槽,实现了双叉臂式悬架的减震器的安装和上叉臂的转轴安装。通过对钣金件进行巧妙的结构设计,同时实现减震器和上双叉臂的安装,结构简单,工艺容易实现,不需要额外增加压铸件,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结构设计,具体地指一种匹配双叉臂悬架的减振塔及具有该减震塔的车身前舱


技术介绍

1、目前,随着汽车级别的提升,对车辆操控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高级别车辆的前悬架不再采用麦弗逊式悬架结构,而是采用双叉臂式悬架结构。现有采用双叉臂式前悬架结构的车型,在车身减振塔的设计上,多通过压铸件的结构来实现减震器和上叉臂的安装固定。申请号为202211176555.2,名称为《一种双叉臂悬架与车体连接结构及汽车》公开了一种双叉臂悬架与车体连接结构及汽车,所述双叉臂悬架与车体连接结构包括车体、减振器总成、上叉臂以及制动羊角总成,所述减振器总成的下端与所述制动羊角总成连接,所述上叉臂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叉臂的中部的连接座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叉臂的两个端部的衬套座,所述连接座与制动羊角总成连接;还包括转接支架,所述转接支架包括上安装座以及两个连接臂,所述上安装座以及车体均与所述减振器总成的上端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臂的上端分别与所述上安装座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臂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衬套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所述汽车包括上述双叉臂悬架与车体连接结构。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匹配双叉臂悬架的减振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安装减震器(15)的主塔(1)以及固定于所述主塔(1)的前后两侧、分别用于安装上叉臂前转轴(16)和上叉臂后转轴(17)的前塔(2)和后塔(3);所述主塔(1)的内部型面为用于容纳减震器(15)的中部U型槽结构(5),所述前塔(2)与所述主塔(1)的前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形成用于容纳上叉臂前转轴(16)的前部U型槽结构(6),所述后塔(3)与所述主塔(1)的后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形成用于容纳上叉臂后转轴(17)的后部U型槽结构(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匹配双叉臂悬架的减振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塔(1)的顶面开设有与所述减震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匹配双叉臂悬架的减振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安装减震器(15)的主塔(1)以及固定于所述主塔(1)的前后两侧、分别用于安装上叉臂前转轴(16)和上叉臂后转轴(17)的前塔(2)和后塔(3);所述主塔(1)的内部型面为用于容纳减震器(15)的中部u型槽结构(5),所述前塔(2)与所述主塔(1)的前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形成用于容纳上叉臂前转轴(16)的前部u型槽结构(6),所述后塔(3)与所述主塔(1)的后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形成用于容纳上叉臂后转轴(17)的后部u型槽结构(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匹配双叉臂悬架的减振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塔(1)的顶面开设有与所述减震器(15)的顶部配合定位的减震器定位安装孔(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匹配双叉臂悬架的减振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塔(1)的前侧外表面和所述前塔(1)的内侧表面上开设有相互对应、用于安装所述上叉臂前转轴(16)的前转轴主塔安装孔(8)和前转轴前塔安装孔(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匹配双叉臂悬架的减振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塔(1)的前侧内表面上固定有与所述前转轴主塔安装孔(8)同轴连接的前转轴主塔安装座(10),所述前转轴主塔安装座(10)内开设有与所述前转轴主塔安装孔(8)同轴连通的轴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匹配双叉臂悬架的减振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塔(1)的后侧外表面和所述后塔(3)的内侧表面上开设有相互对应、用于安装所述上叉臂后转轴(17)的后转轴主塔安装孔(11)和后转轴后塔安装孔(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匹配双叉臂悬架的减振塔,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仲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