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装置、用电装置及电极组件的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899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8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池单体、电池装置、用电装置及电极组件的制备方法,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及端盖:壳体具有第一容纳空间和连通第一容纳空间的开口;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端盖连接于壳体并封闭第二开口;其中,电极组件包括卷绕设置的正极极片、隔膜及负极极片,电极组件的圈数定义为N=1,2,3……(i‑4),(i‑3),(i‑2),(i‑1),i;其中,i为正整数,电极组件的总圈数大于或等于4;其中,电极组件沿其周向延伸设置的至少部分区域的层间间距由第(x+1)圈至第i圈逐渐增加,且i和x之间的差值与i之间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4。本申请能够减小极片发生开裂的风险,提高电池单体及电池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装置、用电装置及电极组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电池装置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电池装置的能量容量及充电速度,卷绕式电池应运而生。

2、随着电池装置循环次数的增加,电极组件的极片向外膨胀的膨胀力也会增加,尤其是外圈的膨胀力的增加尤为明显,导致位于电极组件外圈的极片易于发生开裂,极片的开裂处存在刺破隔膜引起短路等风险,从而导致电池单体及电池装置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电池单体、电池装置、用电装置及电极组件的制备方法,以减少或消除电极组件外圈的极片发生开裂的风险,从而提高电池单体及电池装置的可靠性。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具有第一容纳空间和连通第一容纳空间的开口;电极组件,电极组件设于壳体内,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极组件;以及端盖,端盖连接于壳体并封闭开口;电极组件包括卷绕设置的正极极片、隔膜及负极极片,电极组件的圈数定义为n=1,2,3……(i-4),(i-3),(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的收尾端和/或所述负极极片的收尾端位于所述至少部分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区域的第1圈至第x圈的层间间距相同,且小于所述第(x+1)圈的层间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区域的所述层间间距从所述第(x+1)圈至所述第i圈呈线性增长、幂指数型增长或阶梯式增长。p>

6.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的收尾端和/或所述负极极片的收尾端位于所述至少部分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区域的第1圈至第x圈的层间间距相同,且小于所述第(x+1)圈的层间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比值小于或等于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区域的所述层间间距从所述第(x+1)圈至所述第i圈呈线性增长、幂指数型增长或阶梯式增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区域的所述隔膜的表面设有涂层,所述涂层的重量从所述第(x+1)圈至所述第i圈逐渐增加;所述层间间距为两相邻设置的所述负极极片之间的距离,或者为两相邻设置的所述正极极片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的第一内表面和/或第一外表面设有所述涂层,设于所述第一内表面的所述涂层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径向的尺寸从所述第(x+1)圈至所述第i圈逐渐增加,和/或设于所述第一外表面的所述涂层沿所述径向的尺寸从所述第(x+1)圈至所述第i圈逐渐增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区域的所述第(x+1)圈至所述第i圈的所述正极极片和/或所述负极极片上形成有凸点,所述凸点沿所述电极组件的径向的尺寸逐渐增加,所述层间间距为分别位于相邻设置的所述正极极片的第二内表面或第二外表面的两个所述隔膜之间的距离,或者为分别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卢鸿波宋晋阳谭畯坤黄雨雨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