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砟轨道多层结构刚度异常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885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砟轨道多层结构刚度异常识别方法。该方法包括:设置具有梁结构的轨道刚度加载装置,设置不同程度的无砟轨道多层结构刚度异常工况;通过轨道刚度加载装置对钢轨施加垂向压荷载,通过荷载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分别采集垂向加载值和轨道沿线多点位移值;将垂向加载值和轨道沿线多点位移值输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中,神经网络模型输出轨道刚度异常区域的定位结果,将神经网络结合刚度异常定位结果数据,开展多层结构刚度异常的类型、程度精细化识别。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同步实现无砟轨道断面整体刚度、扣件层刚度、多层板状结构等效刚度、路基刚度的异常定位,以及轨道多层刚度异常的种类及程度智能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轨道结构损伤,尤其涉及一种无砟轨道多层结构刚度异常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1、实际铁路线路无砟轨道在服役过程中,可能出现扣件失效、胶垫老化、层间脱空和基础沉降病害,导致轨道刚度沿线分布不均匀,轨道局部刚度异常难以从轨面往往在轨面几何上难以识别,造成天窗期公务运维过程男法发觉对轨道结构实际运营状态的误判,当列车通过该缺陷地段时,则会产生较大的轮轨冲击,从而影响轨道的安全平稳运营。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基于线路“状态修”的模式已成为工务管理部门的共识,而其中重要环节是检测与评估轨道线路刚度状态。

2、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轨道刚度检测方法包括线上人工原位检测、基于线路动态加载车的轨道刚度检测方法,这些方法仅能获取轨道断面整体刚度分布情况。其中,人工原位检测精度较高,但效率低,检测里程段短,需专家先验经验预判。线路动态加载试验车检测可对轨道连续检测,且速度较快,但检测周期往往为半年或一年,检测成本高,调度运行时还需占用铁路的运输能力,难以及时服务于铁路站段日常掌握和分析轨道刚度状态和发展趋势,且由于只有轨道整体刚度数据,适用于宏观对轨道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砟轨道多层结构刚度异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具有梁结构的轨道刚度加载装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不同程度的无砟轨道多层结构刚度异常工况,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或者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过轨道刚度加载装置对钢轨施加垂向压荷载,通过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分别采集垂向加载值和轨道沿线多点位移值,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所述垂向加载值和轨道沿线多点位移值输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中,神经网络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砟轨道多层结构刚度异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具有梁结构的轨道刚度加载装置,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不同程度的无砟轨道多层结构刚度异常工况,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或者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过轨道刚度加载装置对钢轨施加垂向压荷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亮苗帅杰尹辉黄勇贵辛涛钟阳龙侯博文蔡小培黄华王春宇张芷寒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