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络筒机导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8628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络筒机导纱装置,包括导纱器主体,所述导纱器主体的两侧内部通过带动转轴铰接有限位卡块,所述带动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带动齿轮,且带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纱线放置在两组限位卡块之间,并通过引导辊可以方便对纱线进行引导,同时在纱线拿取过程中,通过拨动限位卡块,可以使限位卡块带动带动转轴在导纱器主体的两侧转动,从而会使带动齿轮通过从动齿条带动移动杆以及铰接滑块进行移动,方便使铰接滑块通过两组铰接推杆推动安装背板,便于将两组引导辊从导纱器主体的端头伸出,从而可以方便将纱线从两组限位卡块内部取出或放置,同时在引导辊长时间使用产生磨损后,可以便于快速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纱器,尤其涉及一种络筒机导纱装置


技术介绍

1、络筒机是纺织行业的专用设备。络筒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而在纺织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棉纺厂生产的纱线上存在着一些疵点和杂质,比如粗节,细节,双纱,弱捻纱,棉结等。络筒时利用清纱装置对纱线进行检查,清除纱线上对织物的质量有影响的疵点和杂质,提高纱线的均匀度和光洁度,以利于减少纱线在后道工序中的断头,提高织物的外观质量,当纱线在络筒机上移动时,会通过导纱器对纱线进行辅助引导。

2、现有的导纱器在使用时,导纱器为一体式注塑而成,从而造成导纱器的卡线口固定尺寸,当在纱线尺寸不一时,引导效果不同,如在遇到尺寸较粗的纱线时,会导致纱线拿取不方便,并在纱线尺寸较细时,引导效果较差,容易在纱线抖动时,从导线器上脱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络筒机导纱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络筒机导纱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络筒机导纱装置,包括导纱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器主体(1)的两侧内部通过带动转轴(3)铰接有限位卡块(2),限位卡块(2)在导纱器主体(1)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带动转轴(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带动齿轮(4),且带动齿轮(4)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条(5),所述从动齿条(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6),且移动杆(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铰接滑块(7),所述铰接滑块(7)的内部与铰接推杆(8)的一端铰接,且铰接推杆(8)的另一端铰接有安装背板(9),所述安装背板(9)的两侧通过安装机构(11)安装有引导辊(10),所述带动转轴(3)的另一端插设在固定框(13)内部,且固定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络筒机导纱装置,包括导纱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器主体(1)的两侧内部通过带动转轴(3)铰接有限位卡块(2),限位卡块(2)在导纱器主体(1)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带动转轴(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带动齿轮(4),且带动齿轮(4)的表面啮合有从动齿条(5),所述从动齿条(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杆(6),且移动杆(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铰接滑块(7),所述铰接滑块(7)的内部与铰接推杆(8)的一端铰接,且铰接推杆(8)的另一端铰接有安装背板(9),所述安装背板(9)的两侧通过安装机构(11)安装有引导辊(10),所述带动转轴(3)的另一端插设在固定框(13)内部,且固定框(1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铰接框(14),所述铰接框(14)的内部通过铰接块(15)铰接有安装卡头(17),所述固定框(13)和铰接框(14)的两侧皆安装有限位机构(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络筒机导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3)与导纱器主体(1)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铰接框(14)的横截面设置为u形,所述固定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群建
申请(专利权)人:常山县永兴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