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充电,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电柜的智能充电系统及换电柜。
技术介绍
1、如今电动自行车遍布全国各地,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不仅能为日常的出行提供方便,且在配送、快运等行业应用广泛,从而也就对充电换电有了巨大需求,为满足该需求,换电柜应运而生。换电柜不仅能够存储一定数量的锂电池,而且还内置充电功能,用户可以将电量用尽的电池放入换电柜中,然后从中取出已经充满电的电池,无需停车等充电,即可实现即换即走。
2、传统的换电柜中包括多个用于存储锂电池的电池仓,每个电池仓都配置一一个充电器和一个充电头,每个充电器的启停均由机柜控制模块独立控制,每个电池仓对应一个电池的充电,如果电池仓中的充电器发生故障,该电池仓就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换电柜的智能充电系统及换电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电柜的智能充电系统,包括控制模块及至少一组并联单元,并联单元包括第一充电组、第二充电组及开关控制组,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充电组、第二充电组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电柜的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1)及至少一组并联单元(2),所述并联单元(2)包括第一充电组(21)、第二充电组(22)及开关控制组(23),所述控制模块(1)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组(21)、第二充电组(22)及开关控制组(23)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充电组(21)及所述第二充电组(22)相并联,所述开关控制组(23)连接于所述第一充电组(21)及所述第二充电组(2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柜的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组(21)包括第一功率电源模块(211)及第一充电端口(212),所述第二充电组(22)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柜的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1)及至少一组并联单元(2),所述并联单元(2)包括第一充电组(21)、第二充电组(22)及开关控制组(23),所述控制模块(1)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组(21)、第二充电组(22)及开关控制组(23)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充电组(21)及所述第二充电组(22)相并联,所述开关控制组(23)连接于所述第一充电组(21)及所述第二充电组(2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柜的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组(21)包括第一功率电源模块(211)及第一充电端口(212),所述第二充电组(22)包括第二功率电源模块(221)及第二充电端口(222),所述第一功率电源模块(211)的输出端及所第二功率电源模块(221)的输出端经过所述开关控制组(23)与所述第一充电端口(212)相连,所述第一功率电源模块(211)的输出端及所述第二功率电源模块(221)的输出端经过所述开关控制组(23)与所述第二充电端口(22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柜的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组(23)包括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第三开关s3及第四开关s4,所述第一开关s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电源模块(211),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端口(212)连接,所述第四开关s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功率电源模块(221)连接,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端口(212),所述第二开关s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电源模块(211),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端口(222),所述第三开关s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电源模块(221),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端口(2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柜的智能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率电源模块(211)包括第一接线端口组(213)及第二接线端口组(214),所述第二功率电源模块(221)包括第三接线端口组(223)及第四接线端口组(224),所述第一接线端口组(213)经过所述第一开关s1后与所述第一充电端口(212)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口组(214)经过所述第二开关s2后与所述第二充电端口(222)连接,所述第三接线端口组(223)经过所述第三开关s3后与所述第二充电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世孟,唐缘辉,葛浩翔,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超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