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831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化合物1、溶剂和烯丙基硼试剂混合,于室温搅拌下反应,通过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反应结束后蒸干溶剂,柱层析分离,得到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反应条件温和,无复杂的操作步骤,仅需在溶剂中搅拌即可自发反应,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与化合物1发生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在发生烯丙基化后还可实现氮‑硼键的构建,具备高原子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化合物,具体来说涉及一种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2-烯丙基-吲哚-3-酮的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例如:如图1所示的吲哚二酮哌嗪生物碱(图1中“indole diketopiperazine alkaloids”)、austamide、lipidgreen and lipidgreen 2以及hiv抑制剂(图1中“hiv-1inhibitors”),其中,吲哚二酮哌嗪生物碱具有抗白血病活性(f.wang,et al.tetrahedron,2008,64,7986-7991.),austamide是霉菌代谢来源的天然产物(p.s.steyn,et al.tetrahedron,1971,12,3331-3334.;p.s.baran,et al.j.am.chem.soc.,2002,124,7904-7900.);lipidgreen andlipidgreen 2用于脂质成像的小分子探针(j.h.lee,et al.chem.commun.,2011,47,7500-7502.;h.-s.chun,et al.mol.biosyst.,2013,9,630-633.),hiv抑制剂被验证有效抑制hiv(d.-e.kim,et al.molecules,2022,27,4921.),上述结构均包含2-烯丙基-吲哚-3-酮的基本结构,因此该结构是一类重要的基础骨架。

2、目前为止,化学家们对于2-烯丙基-吲哚-3-酮的合成研究较为局限,大多依赖于危险活性试剂或者金属催化,也存在较为繁琐的多步合成法,因此开发一种简便高效且无毒害作用的策略构建2-烯丙基-吲哚-3-酮结构具有极大的需求。

3、2013年,ahn课题组(h.s.pagire,et al.,tetrahedron,2013,69,3039-3044.)通过一个五步反应的策略,以吲哚-2-甲酸为起始原料实现了2-烯丙基-吲哚-3-酮的合成。反应过程虽然繁琐,但实现了lipidgreen结构的构建,如图2所示。

4、2010年,tomomi kawasaki课题组(k.higuchi,et al.,tetrahedron,2010,66,1236-1243.)报道了通过ticl4催化的氧化曼尼希反应,经过2-位的烯丙基化反应实现了2-烯丙基-吲哚-3-酮的合成。反应在0℃下仅需十分钟即可达到98%的收率。如图3所示。该策略启动所需的高活性催化剂ticl4具有极高的危险性,遇水或空气剧烈反应,在反应时需确保无水无氧的环境。

5、2015年,jyotirmayee dash课题组(k.dhara,et al.,angew.chem.int.ed.,2015,54,15831-15835.)以n-保护的靛红衍生物为原料,通过基于烯丙基格氏试剂的两次加成反应,随后发生1,2-烯丙基迁移获得了2,2-二烯丙基吲哚3-酮。作者随后将产物进行转化,经烯烃复分解和环重排等步骤获得了咔唑生物碱衍生物,如图4所示。格氏试剂是一种高活性的试剂,且碱性极强,具备一定的危险性。

6、2014年,wen-jing xiao课题组(w.ding,et al.,tetrahedron letters,2014,55,4648-4652.)报道了一种利用光氧化/半频哪醇重排反应构建2-烯丙基-吲哚-3-酮的方法。在温和的条件下,反应还可实现3-位苄基、环烷烃以及链状烷烃1,2-迁移从而获得2-位不同取代的吲哚-3-酮结构,如图5所示。钌催化剂成本较高,且反应时间长(72小时),产物2-烯丙基-吲哚-3-酮仅有25%收率。

7、fabien gagosz于2011年通过au催化2-炔基叠氮苯的分子内环化/亲核加成反应实现了带有不同烯丙基的2-烯丙基-吲哚-3-酮的合成(a.wetzel,et al.,angew.chem.int.ed.,2011,50,7354-7358.)。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亲核试剂,产物能够在0.75-24小时的时间内获得中等到优异的收率,如图6所示。该策略所用的au催化剂成本较高,反应需50-60℃的加热条件,10当量的亲核试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8、li-xin dai报道了pd催化2-单取代吲哚-3-酮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t.-g.chen,et al.,synthesis,2015,47,134-140.),利用预制的吲哚-3-酮作为亲核试剂,与烯丙基碳酸甲酯反应,实现了2-位双取代的2-烯丙基-吲哚-3-酮的手性合成,如图7所示。该方法在-40℃条件下利用钯催化剂催化反应,需在较为严格的无氧环境中逐个加料,操作步骤较多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3、一种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化合物1、溶剂和烯丙基硼试剂混合,于室温搅拌下反应,通过薄层色谱法(tlc)监测反应,反应结束后蒸干溶剂,柱层析分离,得到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所述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

4、r1为h、卤素、me、ome和cf3中的一种,r2为h、卤素、me、ome和no2中的一种,其中,bpin的结构为(bpin为n-保护基),化合物1的结构式为按物质的量份数计,所述化合物1和烯丙基硼试剂的比为(0.05~1):(0.06~1.2),所述烯丙基硼试剂为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化合物1的物质的量份数和溶剂的体积份数的比为(0.05~1):(0.25~5),所述物质的量份数的单位为mmol,体积份数的单位为ml。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于室温搅拌下反应的时间为0.6~4h。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柱层析分离采用的冲洗剂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按体积份数计,冲洗剂中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为(20~100):1。

9、本专利技术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无催化剂参与的化合物1的亲核烯丙基化反应,可以高效地制备一系列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本专利技术具有优点如下:

10、1.本专利技术反应条件温和,无复杂的操作步骤,仅需在溶剂中搅拌即可自发反应,烯丙基硼酸频哪醇酯与化合物1发生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在发生烯丙基化后还可实现氮-硼键的构建,具备高原子经济性,且n-bpin有利于产物实现进一步的衍生化。

11、2.本专利技术无危险、有毒、高活性、不稳定的试剂参与反应。

12、3.本专利技术无需加入催化剂,实现了化合物1的串联烯丙基化/n-bpin化反应,收率高、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仍反应迅速,且可在不同位置替换不同的取代基,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化合物1、溶剂和烯丙基硼试剂混合,于室温搅拌下反应,通过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反应结束后蒸干溶剂,柱层析分离,得到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所述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1的物质的量份数和溶剂的体积份数的比为(0.05~1):(0.25~5),所述物质的量份数的单位为mmol,体积份数的单位为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室温搅拌下反应的时间为0.6~4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层析分离采用的冲洗剂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按体积份数计,冲洗剂中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为(20~10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化合物1、溶剂和烯丙基硼试剂混合,于室温搅拌下反应,通过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反应结束后蒸干溶剂,柱层析分离,得到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所述2-烯丙基-吲哚-3-酮衍生物的结构通式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1的物质的量份数和溶剂的体积份数的比为(0.05~1):(0.25~5),所述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思然刘子羽谭红霞王伟龙李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