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舰船,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舰船弹射控制站。
技术介绍
1、伴随着传统两栖攻击舰向闪电航母的方向转变,随着而来的改装不可或缺。闪电航母意味着舰载固定翼飞机上船,实现起飞、降落、保障作业、维护维修等一系列工程作业。当前两栖攻击舰主要依靠指挥人员站在舷台,观察直升机起飞,由于舷台是露天状态,无封闭、固定安全场所,导致即使带了头戴式语音通话系统也无法很清晰对话,也无法更好地保证指挥人员的安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当前固定翼舰载机在两栖攻击舰上搭载,也尚无固定安全场所用于指挥起飞降落、弹射作业工程,目前缺乏考虑及解决措施。同时,大型船舶的值班位置往往设置在飞行甲板上,视域局限在飞行甲板以上区域,无法观测到舷边、舰船水面的具体情形,存在无法发现蛙人入侵的风险。
2、现有技术中有名称为“一种搭载多型舰载机的两栖攻击舰”、公开号为“cn117622500a”的技术,该技术属于舰船
的搭载多型舰载机的两栖攻击舰。甲板(2)包括多个甲板单元(3),每个甲板单元(3)内部的单元腔体(4)内设置电加热部件(5)、淡水(6)、除锈剂,甲板(2)的船艉位置设置偏流板(7),两栖攻击舰舰体(1)内部设置飞机机库,两栖攻击舰舰体(1)侧面设置飞机升降机(8),飞机升降机(8)连通飞机机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搭载多型舰载机的两栖攻击舰,能够方便可靠实现舰载机的起飞/降落/维护/保障的两栖舰船,弥补当前两栖舰船制空能力的不足,增强两栖运输能力,提升由海向陆的火力支援能力,同时实现甲板具有更强的抗冲击、抗高温能力,在面对极寒、霜冻、大雪
3、然而,该技术没有涉及本申请的技术问题和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使得弹射管理员近距离观察到弹射装置附近的保障情况,有效保障弹射管理员与塔台航空联队、舰面机务人员的畅通无线对话,扩大管理员观察视域,降低蛙人入侵可能性的舰船弹射控制站。
2、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舰船弹射控制站,包括弹射控制站,弹射控制站设置在舰船侧面的舷台侧面位置,或者,弹射控制站设置在舰船的甲板下部的预埋室内,弹射控制站包括控制站本体,控制站本体底部通过x支架连接舷台底面,或者,控制站本体底部通过x支架连接预埋室底面,控制站本体一侧设置电磁屏蔽玻璃窗,控制站本体另一侧设置舱门,控制站本体上部设置眺望平台,舷台设置的控制站本体的电磁屏蔽玻璃窗靠近弹射轨道一侧设置,甲板上的预埋室的控制站本体的电磁屏蔽玻璃窗靠近舷台一侧设置,x支架和舷台底面或预埋室底面通过顶升机构连接。
4、所述的x支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中部和第二框架中部活动铰接,第一框架上部和第二框架上部分别连接控制站本体底部,第一框架下部和第二框架下部分别通过滚轮连接舷台底面或预埋室底面舷的滑槽,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和舷台底部通过顶升机构连接,或者,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和预埋室底部通过顶升机构连接。
5、所述的舷台底面设置定位框架,第一框架下部和第二框架下部分别通过滚轮活动连接定位框架上的滑槽。
6、所述的顶升机构收缩时,弹射控制站设置为电磁屏蔽玻璃窗位置低于舰船的甲板的结构,眺望平台设置为能够与甲板平齐的结构;顶升机构伸长时,弹射控制站设置为电磁屏蔽玻璃窗位置高于舰船的甲板的结构。
7、所述的弹射控制站设置在舰船的甲板下部位置时,预埋室上设置控制站升降口,弹射控制站的眺望平台的宽度设置为小于控制站升降口的宽度的结构。
8、所述的弹射控制站的控制站本体内设置弹射显控台和座椅。
9、所述的舰船的甲板上布置两栖攻击舰和舰载机。
10、所述的舰船的甲板上设置上层建筑。
11、所述的舰船的甲板的尾部设置偏流板。
12、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1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舰船弹射控制站,结构设置时,首先考虑弹射控制站的设置位置,基于弹射装置观察及防范蛙人入侵可能性的观察需求,弹射控制站设置在舰船侧面的舷台侧面位置,或者,弹射控制站设置在舰船的甲板下部的预埋室内,弹射控制站可以升降,从而可以升降时进行观察,下降时用于隐蔽。其次,考虑弹射控制站的结构,控制站本体一侧设置电磁屏蔽玻璃窗,控制站本体另一侧设置舱门,控制站本体上部设置眺望平台,控制站本体的电磁屏蔽玻璃窗靠近弹射轨道一侧设置,这样,弹射控制站可靠保护观察员的安全,并且可以消除对信号的不良影响,可靠与塔台航空联队、舰面机务人员的畅通无线对话。再次,考虑弹射控制站的升降控制,控制站本体底部通过x支架连接预埋室底面,x支架和舷台底面或预埋室底面通过顶升机构连接,这样,通过控制顶升机构伸缩,可以带动x支架升降,从而带动弹射控制站升降。舷台设置的控制站本体的电磁屏蔽玻璃窗靠近弹射轨道一侧设置,甲板上的预埋室的控制站本体的电磁屏蔽玻璃窗靠近舷台一侧设置,这样,舷台设置的弹射控制站用于弹射管理员近距离观察到弹射装置附近的保障情况,并且有效保障弹射管理员与塔台航空联队、舰面机务人员的畅通无线对话,甲板上的预埋室的弹射控制站用于扩大管理员观察视域,降低蛙人入侵可能性,并且有效保障弹射管理员与塔台航空联队、舰面机务人员的畅通无线对话。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的有益效果是:1、弹射舰载机是在舰船上属于风险较大的作业流程,弹射控制站能够使得弹射管理员近距离观察到弹射装置附近的保障情况,同时操作显控台能够掌握系统各设备参数是否正常运行,大幅提升弹射起飞的安全性。2、能够有效保护弹射管理员的生命安全,有效保障弹射管理员与塔台航空联队、舰面机务人员的畅通无线对话。3、扩大值班人员观察视域,进一步降低蛙人入侵的可能性;4、集成式弹射控制站在收缩状态与飞行甲板融为一体,不影响飞行甲板作业,对总体设计影响非常小。5、集成式弹射控制站成本低,作用明显,设置灵活,具有模块化、经济性好等优点。6、临时射击位,进一步在部分区域提升火力密集度。因此,能够有效提升舰船的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舰船弹射控制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射控制站(1),弹射控制站(1)设置在舰船(3)侧面的舷台(4)侧面位置,或者,弹射控制站(1)设置在舰船(3)的甲板(19)下部的预埋室(20)内,弹射控制站(1)包括控制站本体(21),控制站本体(21)底部通过X支架(11)连接舷台(4)底面,或者,控制站本体(21)底部通过X支架(11)连接预埋室(20)底面,控制站本体(21)一侧设置电磁屏蔽玻璃窗(9),控制站本体(21)另一侧设置舱门(13),控制站本体(21)上部设置眺望平台(7),舷台(4)设置的控制站本体(21)的电磁屏蔽玻璃窗(9)靠近弹射轨道(17)一侧设置,甲板(19上的预埋室(20)的控制站本体(21)的电磁屏蔽玻璃窗(9)靠近舷台(4)一侧设置,X支架(11)和舷台(4)底面或预埋室(20)底面通过顶升机构(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舰船弹射控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支架(11)包括第一框架(22)和第二框架(23),第一框架(22)中部和第二框架(23)中部活动铰接,第一框架(22)上部和第二框架(23)上部分别连接控制站本体(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舰船弹射控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舷台(4)底面或预埋室(20)底面设置定位框架(24),第一框架(22)下部和第二框架(23)下部分别通过滚轮活动连接定位框架(24)上的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舰船弹射控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升机构(10)收缩时,弹射控制站(1)设置为电磁屏蔽玻璃窗(9)位置低于舰船(3)的甲板(19)的结构,眺望平台(7)设置为能够与甲板(19)平齐的结构;顶升机构(10)伸长时,弹射控制站(1)设置为电磁屏蔽玻璃窗(9)位置高于舰船(3)的甲板(4)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舰船弹射控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射控制站(1)设置在舰船(3)的甲板(4)下部位置时,预埋室(20)上设置控制站升降口(25),弹射控制站(1)的眺望平台(7)的宽度设置为小于控制站升降口(25)的宽度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舰船弹射控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射控制站(1)的控制站本体(21)内设置弹射显控台(12)和座椅(14)。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舰船弹射控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舰船(3)的甲板(19)上布置两栖攻击舰和舰载机(6)。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舰船弹射控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舰船(3)的甲板(19)上设置上层建筑(2)。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舰船弹射控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舰船(3)的甲板(19)的尾部设置偏流板(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舰船弹射控制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射控制站(1),弹射控制站(1)设置在舰船(3)侧面的舷台(4)侧面位置,或者,弹射控制站(1)设置在舰船(3)的甲板(19)下部的预埋室(20)内,弹射控制站(1)包括控制站本体(21),控制站本体(21)底部通过x支架(11)连接舷台(4)底面,或者,控制站本体(21)底部通过x支架(11)连接预埋室(20)底面,控制站本体(21)一侧设置电磁屏蔽玻璃窗(9),控制站本体(21)另一侧设置舱门(13),控制站本体(21)上部设置眺望平台(7),舷台(4)设置的控制站本体(21)的电磁屏蔽玻璃窗(9)靠近弹射轨道(17)一侧设置,甲板(19上的预埋室(20)的控制站本体(21)的电磁屏蔽玻璃窗(9)靠近舷台(4)一侧设置,x支架(11)和舷台(4)底面或预埋室(20)底面通过顶升机构(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舰船弹射控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支架(11)包括第一框架(22)和第二框架(23),第一框架(22)中部和第二框架(23)中部活动铰接,第一框架(22)上部和第二框架(23)上部分别连接控制站本体(21)底部,第一框架(22)下部和第二框架(23)下部分别通过滚轮连接舷台(4)底面或预埋室(20)底面舷的滑槽,第一框架(22)或第二框架(23)和舷台(4)底部通过顶升机构(10)连接,或者,第一框架(22)或第二框架(23)和预埋室(20)底部通过顶升机构(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启兵,宋现国,黄斌,郝桐,何昌盛,刘飞,陈晓省,夏俊刚,董会祥,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