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舰船弹射控制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7576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舰船技术领域的舰船弹射控制站。弹射控制站(1)设置在舰船(3)侧面的舷台(4)侧面位置,或者,弹射控制站(1)设置在舰船(3)的甲板(19)下部的预埋室(20)内,弹射控制站(1)包括控制站本体(21),控制站本体(21)底部通过X支架(11)连接舷台(4)底面,或者,控制站本体(21)底部通过X支架(11)连接预埋室(20)底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舰船弹射控制站,结构简单,能够使得弹射管理员近距离观察到弹射装置附近的保障情况,有效保障弹射管理员与塔台航空联队、舰面机务人员的畅通无线对话,扩大管理员观察视域,降低蛙人入侵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舰船,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舰船弹射控制站


技术介绍

1、伴随着传统两栖攻击舰向闪电航母的方向转变,随着而来的改装不可或缺。闪电航母意味着舰载固定翼飞机上船,实现起飞、降落、保障作业、维护维修等一系列工程作业。当前两栖攻击舰主要依靠指挥人员站在舷台,观察直升机起飞,由于舷台是露天状态,无封闭、固定安全场所,导致即使带了头戴式语音通话系统也无法很清晰对话,也无法更好地保证指挥人员的安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当前固定翼舰载机在两栖攻击舰上搭载,也尚无固定安全场所用于指挥起飞降落、弹射作业工程,目前缺乏考虑及解决措施。同时,大型船舶的值班位置往往设置在飞行甲板上,视域局限在飞行甲板以上区域,无法观测到舷边、舰船水面的具体情形,存在无法发现蛙人入侵的风险。

2、现有技术中有名称为“一种搭载多型舰载机的两栖攻击舰”、公开号为“cn117622500a”的技术,该技术属于舰船
的搭载多型舰载机的两栖攻击舰。甲板(2)包括多个甲板单元(3),每个甲板单元(3)内部的单元腔体(4)内设置电加热部件(5)、淡水(6)、除锈剂,甲板(2)的船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舰船弹射控制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射控制站(1),弹射控制站(1)设置在舰船(3)侧面的舷台(4)侧面位置,或者,弹射控制站(1)设置在舰船(3)的甲板(19)下部的预埋室(20)内,弹射控制站(1)包括控制站本体(21),控制站本体(21)底部通过X支架(11)连接舷台(4)底面,或者,控制站本体(21)底部通过X支架(11)连接预埋室(20)底面,控制站本体(21)一侧设置电磁屏蔽玻璃窗(9),控制站本体(21)另一侧设置舱门(13),控制站本体(21)上部设置眺望平台(7),舷台(4)设置的控制站本体(21)的电磁屏蔽玻璃窗(9)靠近弹射轨道(17)一侧设置,甲板(19上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舰船弹射控制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射控制站(1),弹射控制站(1)设置在舰船(3)侧面的舷台(4)侧面位置,或者,弹射控制站(1)设置在舰船(3)的甲板(19)下部的预埋室(20)内,弹射控制站(1)包括控制站本体(21),控制站本体(21)底部通过x支架(11)连接舷台(4)底面,或者,控制站本体(21)底部通过x支架(11)连接预埋室(20)底面,控制站本体(21)一侧设置电磁屏蔽玻璃窗(9),控制站本体(21)另一侧设置舱门(13),控制站本体(21)上部设置眺望平台(7),舷台(4)设置的控制站本体(21)的电磁屏蔽玻璃窗(9)靠近弹射轨道(17)一侧设置,甲板(19上的预埋室(20)的控制站本体(21)的电磁屏蔽玻璃窗(9)靠近舷台(4)一侧设置,x支架(11)和舷台(4)底面或预埋室(20)底面通过顶升机构(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舰船弹射控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支架(11)包括第一框架(22)和第二框架(23),第一框架(22)中部和第二框架(23)中部活动铰接,第一框架(22)上部和第二框架(23)上部分别连接控制站本体(21)底部,第一框架(22)下部和第二框架(23)下部分别通过滚轮连接舷台(4)底面或预埋室(20)底面舷的滑槽,第一框架(22)或第二框架(23)和舷台(4)底部通过顶升机构(10)连接,或者,第一框架(22)或第二框架(23)和预埋室(20)底部通过顶升机构(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启兵宋现国黄斌郝桐何昌盛刘飞陈晓省夏俊刚董会祥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造船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