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6751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10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透水混凝土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的内侧下方设置有用于输送模具进行接料的输送机构,用于对原料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固定框架的内侧,用于对搅拌完成的混凝土输送至模具内部的下料机构,通过搅拌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原料的双份搅拌同时进行,提高混凝土搅拌的效率,并且配合驱动机构可以使得固定块内部原料进行搅拌的同时固定块自身同步转动,通过双重转动可以使混凝土在在搅拌的过程中更加均匀,同时配合下料机构进行双出料,可以同时对两个模具内部进行填充混凝土,提高高强透水混凝土的浇筑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水混凝土制备,具体为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1、高强透水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透水性能的特殊混凝土,具有优良的透水性能,常用于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等需要排水性能的场所,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一般包括混凝土搅拌、加入透水剂、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质量检验等步骤,其中混凝土搅拌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2、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通常是将原料放置在一个容器中通过搅拌轴对容器内部的原料进行搅拌混合,通过这种单个容器进行搅拌导致生产效率不高,并且原料在容器的内部,只通过搅拌轴进行搅拌,会出现一些搅拌死角,有部分原料不能进行充分汇合,会出现对原料搅拌不均匀的情况出现;并且在混凝土搅拌完成后进行浇筑时,由于是先搅拌一定量的混凝土,然后再逐个往模具内部进行填充,在填充的过程中会出现部分混凝土出现沉淀分离的情况,会影响浇筑混凝土的自身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3、s1、混凝土搅拌:将水泥、砂、骨料按照设计配方比例放入混凝土搅拌装置中进行搅拌,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

4、s2、加入透水剂:在步骤一的搅拌过程中,逐渐加入透水剂,确保透水剂充分均匀地混合在混凝土中,得到高透水混凝土。

5、s3、浇筑混凝土:搅拌好的高透水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搅拌装置直接浇筑倒入预先准备的模具中,确保混凝土均匀铺设。

6、s4、养护混凝土:对于模具中浇筑好的高透水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促使混凝土强度的稳定。

7、s5、质量检验:对养护好的高透水混凝土进行质量检验,确保高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8、上述s1步骤和s3步骤中所涉及的搅拌装置,包括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的内侧下方设置有用于输送模具进行接料的输送机构。

9、用于对原料进行搅拌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设置在固定框架的内侧。

10、用于对搅拌完成的混凝土输送至模具内部的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设置在固定框架的内部且位于搅拌机构的下方。

11、用于驱动搅拌机构搅拌混凝土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框架的上表面。

12、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内侧的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搅拌件,所述固定壳上设置有用于对搅拌件定位的两个前后对称的定位件,所述搅拌件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挡料盘。

13、所述搅拌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壳内部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搅拌仓,所述搅拌仓内壁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横撑和支撑横撑,所述支撑横撑的上表面嵌入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顶端贯穿固定横撑且与固定横撑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圆周面上分布有多个搅拌叶。

14、所述下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左右侧面的两个对称的液压伸缩杆,两个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两个左右对称的传输件,所述传输件上设置有联动件。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定位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块内侧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堵块,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与堵块相适配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堵块同轴线,所述固定壳的外圆周面对应限位孔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连接杆。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传输件包括开设在固定座上表面的传输仓,所述传输仓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横撑,所述连接横撑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螺旋叶轴,所述螺旋叶轴的顶端贯穿至连接横撑的上表面且与连接横撑转动连接,所述螺旋叶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平料板。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联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螺旋叶轴顶端的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复位杆,所述弹性伸缩复位杆的顶端贯穿至固定盒的上表面且与固定盒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盒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多个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卡板,所述连接卡板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复位连接座,所述弹性复位连接座远离连接卡板的一端与固定盒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伸缩复位杆的伸缩端对应连接卡板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座,所述固定连接座远离弹性伸缩复位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辅助辊。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卡板靠近弹性伸缩复位杆的一面为弧面设置,所述连接卡板的弧面与辅助辊滑动配合,所述连接卡板远离弹性伸缩复位杆的一端为尖状凸起设置,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贯穿至支撑横撑的底端且搅拌轴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锯齿槽,所述锯齿槽与连接卡板远离弹性伸缩复位杆的一端相适配。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挡料盘上开设有与搅拌仓直径相同的通孔,外部驱动带动挡料盘在固定块的下表面转动,所述堵块的厚度与固定块的厚度相同,所述弹性伸缩连接杆的伸缩端和限位孔靠近固定壳的一面均为倒圆角设置,所述限位孔的伸缩端上设置有滚珠。

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传输仓的直径与搅拌仓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横撑的设置方向与支撑横撑的设置方向相同,所述传输仓与搅拌仓同轴线时,连接横撑位于支撑横撑的正下方。

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上表面的驱动电机和转动连接在固定框架上表面的主动轴带轮,所述主动轴带轮的底端与固定块的上表面卡接,两个所述搅拌轴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从动轴带轮,所述从动轴带轮与主动轴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带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22、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通过搅拌机构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原料的双重搅拌同时进行,提高混凝土搅拌的效率,并且配合驱动机构可以使得固定块内部原料进行搅拌的同时固定块自身同步转动,通过双重转动可以使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更加均匀,同时配合下料机构进行双出料,可以同时对两个模具内部进行填充混凝土,提高高强透水混凝土的浇筑效率。

23、2、通过传输件的设置在对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向模具内部输送时,采用螺旋搅拌输送的方式,可以使搅拌完成的混凝土在向模具内部下料的过程中更加均匀,避免出现沉淀分离的情况,以便于后续高强透水混凝土成型时自身质地更加均匀,并且配合平料板可以同步对填充在模具内部的混凝土进行铺平工作,提高高强透水混凝土的浇筑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44)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块(421)内侧的电动伸缩杆(444),所述电动伸缩杆(444)的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堵块(442),所述固定块(421)上开设有与堵块(442)相适配的限位孔(443),所述限位孔(443)与堵块(442)同轴线,所述固定壳(41)的外圆周面对应限位孔(443)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连接杆(4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件(54)包括开设在固定座(51)上表面的传输仓(541),所述传输仓(541)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横撑(542),所述连接横撑(542)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螺旋叶轴(543),所述螺旋叶轴(543)的顶端贯穿至连接横撑(542)的上表面且与连接横撑(542)转动连接,所述螺旋叶轴(54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平料板(5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52)包括固定连接在螺旋叶轴(543)顶端的固定盒(522),所述固定盒(522)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复位杆(521),所述弹性伸缩复位杆(521)的顶端贯穿至固定盒(522)的上表面且与固定盒(522)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盒(522)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多个通槽(523),所述通槽(5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卡板(527),所述连接卡板(527)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复位连接座(526),所述弹性复位连接座(526)远离连接卡板(527)的一端与固定盒(522)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伸缩复位杆(521)的伸缩端对应连接卡板(527)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座(524),所述固定连接座(524)远离弹性伸缩复位杆(5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辅助辊(5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卡板(527)靠近弹性伸缩复位杆(521)的一面为弧面设置,所述连接卡板(527)的弧面与辅助辊(525)滑动配合,所述连接卡板(527)远离弹性伸缩复位杆(521)的一端为尖状凸起设置,所述搅拌轴(425)的底端贯穿至支撑横撑(426)的底端且搅拌轴(425)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锯齿槽,所述锯齿槽与连接卡板(527)远离弹性伸缩复位杆(521)的一端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盘(43)上开设有与搅拌仓(422)直径相同的通孔,外部驱动带动挡料盘(43)在固定块(421)的下表面转动,所述堵块(442)的厚度与固定块(421)的厚度相同,所述弹性伸缩连接杆(441)的伸缩端和限位孔(443)靠近固定壳(41)的一面均为倒圆角设置,所述限位孔(443)的伸缩端上设置有滚珠。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仓(541)的直径与搅拌仓(422)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横撑(542)的设置方向与支撑横撑(426)的设置方向相同,所述传输仓(541)与搅拌仓(422)同轴线时,连接横撑(542)位于支撑横撑(426)的正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1)上表面的驱动电机(31)和转动连接在固定框架(1)上表面的主动轴带轮(32),所述主动轴带轮(32)的底端与固定块(421)的上表面卡接,两个所述搅拌轴(425)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从动轴带轮(33),所述从动轴带轮(33)与主动轴带轮(32)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轴带轮(32)与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44)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块(421)内侧的电动伸缩杆(444),所述电动伸缩杆(444)的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堵块(442),所述固定块(421)上开设有与堵块(442)相适配的限位孔(443),所述限位孔(443)与堵块(442)同轴线,所述固定壳(41)的外圆周面对应限位孔(443)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连接杆(44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件(54)包括开设在固定座(51)上表面的传输仓(541),所述传输仓(541)的内壁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横撑(542),所述连接横撑(542)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螺旋叶轴(543),所述螺旋叶轴(543)的顶端贯穿至连接横撑(542)的上表面且与连接横撑(542)转动连接,所述螺旋叶轴(54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平料板(5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件(52)包括固定连接在螺旋叶轴(543)顶端的固定盒(522),所述固定盒(522)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弹性伸缩复位杆(521),所述弹性伸缩复位杆(521)的顶端贯穿至固定盒(522)的上表面且与固定盒(522)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盒(522)的外圆周面上开设有多个通槽(523),所述通槽(5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卡板(527),所述连接卡板(527)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复位连接座(526),所述弹性复位连接座(526)远离连接卡板(527)的一端与固定盒(522)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伸缩复位杆(521)的伸缩端对应连接卡板(527)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座(524),所述固定连接座(524)远离弹性伸缩复位杆(521)的一端转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士彬贾学利陈洪涛周壮贾亦真
申请(专利权)人:禹城市金德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