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具体的说,涉及基于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边柱的空间钢桁腹转换结构。
技术介绍
1、空间钢桁腹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由一系列的钢桁架组成,能够提供额外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这种结构形式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和环境条件,因此在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现有的一种基于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边柱的空间钢桁腹转换结构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刚度突变、受力概念不够清晰、传力路径不明确,导致转换结构之间的连接不够稳定,而且转换结构可能无法很好地适应高层与底层之间的空间变化,并且转换结构之间的连接承载力也较低,不够稳定。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高层外筒密柱转换为底层稀柱的大空间功能适用性,以及传统转换结构刚度突变的技术问题,提供基于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边柱的空间钢桁腹转换结构,实现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基于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边柱的空间钢桁腹转换结构,包括:
3、钢管混凝土边柱;
4、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连接在钢管混凝土边柱的顶部,用于提高建筑物本体与钢管混凝土边柱之间连接的承载力;
5、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多个与钢管混凝土边柱的外壁相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钢管混凝土边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杆、转换上弦杆和转换下弦杆,在转换上弦杆和转换下弦杆之间设有若干个倾斜的转换钢桁腹杆,该转换钢桁腹杆上端与转
6、在相邻的两根钢管混凝土边柱和转换上弦柱、转换下弦柱之间形成转换位,在转换位内设有两根相反方向倾斜的转换钢桁腹杆,该两根转换钢桁腹杆的上端均与转换上弦杆的同一位置连接,并且该位置用于安装上柱。
7、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钢管混凝土边柱的一端与建筑物本体相连接,所述建筑物本体的外壁安装有多个支柱,所述连接杆与支柱之间连接有多个固定杆,钢管混凝土边柱与支柱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杆,所述连接杆与建筑物本体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三支撑杆。
8、多个所述钢管混凝土边柱之间连接有倾斜连杆,所述连接杆与倾斜连杆的外壁相插接。
9、所述倾斜连杆包括若干根,并且交叉设置。
10、所述多个连接杆中,一部分设置在钢管混凝土边柱顶部,另一部分设置在中下部,上述延伸至与位于钢管混凝土边柱顶部的连接杆连接。
11、多个所述连接杆之间连接有横杆,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横杆相连接。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技术中,利用转换钢桁腹杆对力进行分散传递,提升整体的承载力,同时可以减少上柱的数量,降低成本,连接杆和转换上弦杆将多个钢管混凝土边柱连接起来,支柱将建筑物本体固定,钢管混凝土边柱通过第二支撑杆以及第一支撑杆将支柱和建筑物本体固定并连接起来,连接杆通过第三支撑杆和固定杆将建筑物本体与支柱连接并固定,增加稳定性,通过v形杆支架将压力分散给多个钢管混凝土边柱,使顶部的转换上弦杆更具有承重能力,固定组件的结构受力概念清晰,通过固定组件使钢管混凝土边柱与建筑物本体之间的传力路径明确、连接承载力更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基于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边柱的空间钢桁腹转换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边柱的空间钢桁腹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根钢管混凝土边柱和转换上弦柱、转换下弦柱之间形成转换位,在转换位内设有两根相反方向倾斜的转换钢桁腹杆,该两根转换钢桁腹杆的上端均与转换上弦杆的同一位置连接,并且该位置用于安装上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边柱的空间钢桁腹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02)远离钢管混凝土边柱(1)的一端与建筑物本体(5)相连接,所述建筑物本体(5)的外壁安装有多个支柱(203),所述连接杆(201)与支柱(203)之间连接有多个固定杆(206),钢管混凝土边柱(1)与支柱(203)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杆(207),所述连接杆(201)与建筑物本体(5)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三支撑杆(2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边柱的空间钢桁腹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钢管混凝土边柱(1)之间连接有倾斜连杆(6),所述连接杆(201)与倾斜连杆(6)的外壁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边柱的空间钢桁腹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连杆(6)包括若干根,并且交叉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边柱的空间钢桁腹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杆中,一部分设置在钢管混凝土边柱顶部,另一部分设置在钢管混凝土边柱中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边柱的空间钢桁腹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杆(201)之间连接有横杆(4),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杆(207)与横杆(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边柱的空间钢桁腹转换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边柱的空间钢桁腹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的两根钢管混凝土边柱和转换上弦柱、转换下弦柱之间形成转换位,在转换位内设有两根相反方向倾斜的转换钢桁腹杆,该两根转换钢桁腹杆的上端均与转换上弦杆的同一位置连接,并且该位置用于安装上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筒中筒结构钢管混凝土边柱的空间钢桁腹转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02)远离钢管混凝土边柱(1)的一端与建筑物本体(5)相连接,所述建筑物本体(5)的外壁安装有多个支柱(203),所述连接杆(201)与支柱(203)之间连接有多个固定杆(206),钢管混凝土边柱(1)与支柱(203)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支撑杆(207),所述连接杆(201)与建筑物本体(5)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祥,李贵财,钟树球,程昊,郭建恒,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建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