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护,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建筑外墙为了结构稳定性和美观性,需要在主体施工结束后,对外墙进行粉刷、建造幕墙等墙外施工,而在墙外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工人的安全性以及建筑外墙外围附近的环境安全性,需要先在建筑外墙外侧搭设建筑外架用以防护。
2、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7499389u的专利,公开了外架防护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固定于外架外侧、且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结构;以及相互拼接的多个防护屏单元,防护屏单元可拆卸地设于上下相邻的两个连接结构上,通过多个防护屏单元遮挡外架的外周。本技术外架防护装置通过在外架上可拆卸地固定间隔设置的多个连接结构,从而方便安装和拆卸,可周转使用,固定牢固且整体的稳定性好。
3、上述专利存在以下不足:其虽然也采用可扩展式的结构,但是结构与结构的连接为固连,其施工时施工区域相互交叉,从而使得各个步骤之间无法交叉施工,施工效率低下。
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该建筑外架包括通过支撑件支撑固定于地面的多个纵撑杆以及通过连接件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纵撑杆之间的斜拉杆,
4、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首先根据所要防护的范围、防护的尺寸确
6、s2:随后按照纵撑杆的设计位置,通过支撑件将纵撑杆支撑或者固定于地面;
7、s3:随后将斜拉杆安装于相邻的纵撑杆上的连接件上,并对连接件进行紧固即可。
8、优选地:所述s2步骤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焊接于纵撑杆底部的支撑板以及焊接于纵撑杆与支撑板相对一侧的多个加强筋;
9、所述支撑板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10、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中,所述纵撑杆通过支撑件固定于地面,其具体方法为:使用膨胀螺栓插入支撑板的安装孔内,并使得支撑板的底部贴合于地面,将膨胀螺栓插入地下,拧紧膨胀螺栓即可。
11、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s2步骤中,所述支撑件包括焊接于纵撑杆底部的支撑板以及焊接于纵撑杆与支撑板相对一侧的多个加强筋,所述支撑板的侧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多个地脚螺杆,地脚螺杆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旋钮。
12、在前述方案中更佳的方案是:所述s2步骤中,所述纵撑杆通过支撑件固定于地面,其具体方法为:先根据支撑板的安装孔位置,对硬基地面进行打孔,然后使用膨胀螺栓贯穿支撑板的安装孔,再插入打的孔内,并使得支撑板的底部贴合于地面,拧紧膨胀螺栓即可。
13、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步骤中,所述纵撑杆通过支撑件支撑于地面,其具体方法为,将纵撑杆放置于地面上,并通过旋钮拧动地脚螺杆转动,使得地脚螺杆接触地面的同时保证纵撑杆处于竖直位置。
14、同时,所述s3步骤中,连接件包括抱箍、连接耳和连接螺栓,所述斜拉杆焊接于连接耳的侧壁,所述连接耳通过连接螺栓连接于抱箍的内侧,且所述抱箍抱合固定于纵撑杆的外侧;
15、斜拉杆包括套筒以及滑动插接于套筒两侧的两个滑杆,所述滑杆的内壁开设有限位孔一,套筒的内壁开设有限位孔二,其中一个限位孔一与限位孔二通过弹性柱销限位配合;
16、其具体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7、s31:将连接耳放置于抱箍的内侧,并插入连接螺栓;
18、s32:随后通过抱箍未抱紧状态下调整抱箍的位置,使其达到所需的位置后,配合螺母,进行预紧限位;
19、s33:随后根据所需斜拉杆的长度,通过套筒与滑杆的相对滑动调整整个斜拉杆的长度,达到所需长度后,将滑杆插入对齐的一组限位孔一、限位孔二内完成锁止;
20、s34:随后继续重复s32步骤,对另一组抱箍的位置进行锁定,并对两组连接螺栓进行完全锁紧即可完成一组斜拉杆的安装,随后继续按照上述步骤对所有的斜拉杆安装即可。
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的:所述s32步骤中,进行预紧限位的具体方法为:
22、s321:拧紧与连接螺栓配合的螺母,使其接触抱箍侧壁后继续拧紧,使其压缩抱箍的开口处,使得抱箍收缩抱紧纵撑杆;
23、s322:手动转动连接耳,若用力仍不能转动,则对螺母反向拧动,直至能用力转动,此时松开抱箍,观察抱箍是否下落,若下落则拧紧螺母,若不会下落,则完成预紧。
24、同时,所述抱箍内壁纵向开设有截面呈三角形的收缩口。
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更优的方案:所述抱箍的内壁横向开设有多个防滑纹。
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7、1.本专利技术,通过配合建筑外架结构,采用逐级逐渐施工的形式,从而一方面,能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各部分的施工误差进行补偿,保证施工的顺利性,另一方面,各个步骤之间的施工区域不相互交叉,从而使得各步骤可交叉施工,增加了施工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该建筑外架包括通过支撑件(1)支撑固定于地面的多个纵撑杆(2)以及通过连接件(3)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纵撑杆(2)之间的斜拉杆(4),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所述支撑件(1)包括焊接于纵撑杆(2)底部的支撑板(7)以及焊接于纵撑杆(2)与支撑板(7)相对一侧的多个加强筋(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所述纵撑杆(2)通过支撑件(1)固定于地面,其具体方法为:使用膨胀螺栓插入支撑板(7)的安装孔(6)内,并使得支撑板(7)的底部贴合于地面,将膨胀螺栓插入地下,拧紧膨胀螺栓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所述支撑件(1)包括焊接于纵撑杆(2)底部的支撑板(7)以及焊接于纵撑杆(2)与支撑板(7)相对一侧的多个加强筋(5),所述支撑板(7)的侧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多个地脚螺杆(8),地脚螺杆(8)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旋钮(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所述纵撑杆(2)通过支撑件(1)支撑于地面,其具体方法为,将纵撑杆(2)放置于地面上,并通过旋钮(9)拧动地脚螺杆(8)转动,使得地脚螺杆(8)接触地面的同时保证纵撑杆(2)处于竖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或6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连接件(3)包括抱箍(11)、连接耳(10)和连接螺栓(12),所述斜拉杆(4)焊接于连接耳(10)的侧壁,所述连接耳(10)通过连接螺栓(12)连接于抱箍(11)的内侧,且所述抱箍(11)抱合固定于纵撑杆(2)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2步骤中,进行预紧限位的具体方法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11)内壁纵向开设有截面呈三角形的收缩口(1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11)的内壁横向开设有多个防滑纹(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该建筑外架包括通过支撑件(1)支撑固定于地面的多个纵撑杆(2)以及通过连接件(3)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纵撑杆(2)之间的斜拉杆(4),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所述支撑件(1)包括焊接于纵撑杆(2)底部的支撑板(7)以及焊接于纵撑杆(2)与支撑板(7)相对一侧的多个加强筋(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所述纵撑杆(2)通过支撑件(1)固定于地面,其具体方法为:使用膨胀螺栓插入支撑板(7)的安装孔(6)内,并使得支撑板(7)的底部贴合于地面,将膨胀螺栓插入地下,拧紧膨胀螺栓即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所述支撑件(1)包括焊接于纵撑杆(2)底部的支撑板(7)以及焊接于纵撑杆(2)与支撑板(7)相对一侧的多个加强筋(5),所述支撑板(7)的侧壁通过螺纹连接有多个地脚螺杆(8),地脚螺杆(8)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旋钮(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外架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所述纵撑杆(2)通过支撑件(1)固定于地面,其具体方法为:先根据支撑板(7)的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庆建,桂阳,余少俊,刘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