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电叶片避雷设备,具体为一种风电叶片接闪器。
技术介绍
1、现有的风电叶片接闪器在安装上比较繁琐,在组装时耗时耗力,对工作人员产生不便,若风电叶片接闪器内部零件损坏需要更换时,拆卸比较繁琐,耗时耗力,对工作人员产生不利,因此需要一种风电叶片接闪器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叶片接闪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风电叶片接闪器,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壁上插拔连接有中型风电叶片,所述中型风电叶片的外壁上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夹物端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固定壳体,所述第一固定壳体的内壁上安装有避雷器,所述固定块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器;
4、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盒体,所述固定盒体安装在中型风电叶片的上端,所述固定盒体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二固定壳体,所述第二固定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移动夹持块,所述滑槽的一侧且位于第二固定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固定夹持块,所述移动夹持块的内壁上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依次贯穿第二固定壳体和固定盒体且延伸至第二固定壳体的外部安装有把手,所述移动夹持块和固定夹持块的外壁上分别安装有放置板。
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连接在中型风电叶片上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壳体安装在放置板的外壁上。
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控制器为无线接收控制
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中型风电叶片设置有多组且分别与固定块的连接方式为插拔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壳体设置有多组且分别位于固定组件夹物端的外壁上。
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避雷器设置有多组且分别位于第一固定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固定组件设置有多组且分别位于中型风电叶片的外壁上。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技术中,通过风电叶片接闪器中的固定组件,并且利用固定组件中的丝杆和移动夹持块,若风电叶片接闪器内部零件损坏时,工作人员再利用把手转动丝杆将移动夹持块慢慢移动,至第一固定壳体松动拿下进行更换损坏零件即可,从而有益于解决现有的风电叶片接闪器在安装上比较繁琐,在组装时耗时耗力,对工作人员产生不便,若风电叶片接闪器内部零件损坏需要更换时,拆卸比较繁琐,耗时耗力,对工作人员产生不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叶片接闪器,包括固定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的内壁上插拔连接有中型风电叶片(2),所述中型风电叶片(2)的外壁上安装有固定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3)夹物端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固定壳体(4),所述第一固定壳体(4)的内壁上安装有避雷器(5),所述固定块(1)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接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6)通过导线连接在中型风电叶片(2)上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壳体(4)安装在放置板(308)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接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6)为无线接收控制盒,并且通过无线通讯连接在无线超远距离遥控器(7)上,所述无线超远距离遥控器(7)的外壁上分别安装有开关按钮和驱动按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接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型风电叶片(2)设置有多组且分别与固定块(1)的连接方式为插拔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壳体(4)设置有多组且分别位于固定组件(3)夹物端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叶片接闪器,包括固定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的内壁上插拔连接有中型风电叶片(2),所述中型风电叶片(2)的外壁上安装有固定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3)夹物端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一固定壳体(4),所述第一固定壳体(4)的内壁上安装有避雷器(5),所述固定块(1)的外壁上安装有控制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接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6)通过导线连接在中型风电叶片(2)上且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壳体(4)安装在放置板(308)的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接闪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楠,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汉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