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农药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绿色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植物源农药加工固形剩余物填充的具备防虫、控草、缓释功能的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生物农药凭借安全高效、无污染的优势,已成为农业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植物源农药在化学农药替代、农作物优质高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植物源农药产业与生态环境密切关联,加工过程产生的固形剩余物数量巨大,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未充分提取的杀虫成分。将固形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是控制环境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固形剩余物处理方法简单,并没有高附加值的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够深入,转化品种少,利用率低。
2、塑料地膜保温保墒、避蚜防病、减药增效优势显著,在农业绿色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塑料地膜残留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是有效防治农田塑料污染的重要途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自然环境中可被微生物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具有便捷高效、绿色低碳的优势。随着现代农业的高速发展,功能型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发新型的具备防虫控草功能的全生物降解地膜是满足农药安全减量和绿色防控需求,提升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途径。但直接将化学农药与全生物降解材料复合,则会导致农药在周围环境中扩散,不仅农药利用率低,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
2、本专利技术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三层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3、本专利技术最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飞虱防治中的应用。
4、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所述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制成: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15-30%、油料作物固体剩余物5-10%,余量为全生物降解母粒。
5、其中,所述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还包括银色色母或黑色色母0.5%-2%。
6、其中,所述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中的农药包括鱼藤酮、藜芦碱、苦参碱、除虫菊素、印楝素、烟碱、血根碱、桉叶素、苦皮藤素、蛇床子素、百部碱或茴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7、其中,所述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中的植物包括鱼藤、地瓜子、苦檀子、昆明鸡血藤、白藜芦、喷嚏草、苦参、山豆根、除虫菊、印楝树的种子、印楝树的树叶、印楝树的树皮、烟草、白屈菜、紫堇、博落回、血水草、桉叶、薰衣草、苦皮藤、蛇床子、百部、茴蒿、中的一种或多种。
8、其中,所述油料作物固体剩余物包括芝麻、油菜、花生、向日葵、核桃、蓖麻、大豆中的一种或几种。
9、其中,所述全生物降解母粒包括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聚乙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聚羟基脂肪酸酯、淀粉中的两种或多种。
10、其中,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和油料作物固体剩余物的目数在300目~500目。
11、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三层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所述三层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包括上层银色复合层、中层黑色复合层和下层固体复合层,所述上层银色复合层包括所述的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构成,所述色母为银色色母;所述中层黑色复合层包括所述的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构成,所述色母为黑色色母;所述下层固体复合层包括所述的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构成。
12、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三层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将上层银色复合层、中层黑色复合层和下层固体复合层采用三层共挤技术,一体化成型即得。
13、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或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三层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防治飞虱方面的应用。
14、专利技术机理:在全生物降解地膜中添加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制备复合降解地膜,可赋予降解地膜防虫功效。油料作物的化学结构中有亚甲基二氧苯基团,可以作为植物源农药的生物增效剂,可在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紫外线对农药中有效成分的降解,延长药效有效期,提高其生物活性,明显改善其润湿、展布、分散、滞留和渗透性能,提升降解地膜防虫功效。
15、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16、(1)本专利技术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填充来替代直接将化学农药与全生物降解材料复合,避免农药扩散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拓展了农业固体剩余物利用途径。
17、(2)油料作物的化学结构中有亚甲基二氧苯基团,可以作为植物源农药的生物增效剂,抑制或弱化害虫对农药的氧化代谢,延长农药在害虫体内的作用时间,增加生物防效。
18、(3)油料作物残留的油脂可以在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表面形成保护层,减少紫外线对农药中有效成分的降解,延长药效有效期,提高其生物活性,减少用量,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其润湿、展布、分散、滞留和渗透性能,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19、(4)采用三层共挤制备防虫控草三层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可利用每一层对光不同的透过率,有效减缓膜内植物源农药的光降解速率,增强缓释效果,调控农药作用周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制成: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15-30%、油料作物固体剩余物5-10%,余量为全生物降解母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还包括银色色母或黑色色母0.5%-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中的农药包括鱼藤酮、藜芦碱、苦参碱、除虫菊素、印楝素、烟碱、血根碱、桉叶素、苦皮藤素、蛇床子素、百部碱或茴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中的植物包括鱼藤、地瓜子、苦檀子、昆明鸡血藤、白藜芦、喷嚏草、苦参、山豆根、除虫菊、印楝树的种子、印楝树的树叶、印楝树的树皮、烟草、白屈菜、紫堇、博落回、血水草、桉叶、薰衣草、苦皮藤、蛇床子、百部、茴蒿、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生物降解母粒包括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乳酸、聚乙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聚羟基脂肪酸酯、淀粉中的两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和油料作物固体剩余物的目数在300目~500目。
8.一种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三层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包括上层银色复合层、中层黑色复合层和下层固体复合层,所述上层银色复合层包括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构成,所述色母为银色色母;所述中层黑色复合层包括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构成,所述色母为黑色色母;所述下层固体复合层包括权利要求1、3~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构成。
9.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三层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层银色复合层、中层黑色复合层和下层固体复合层采用三层共挤技术,一体化成型即得。
10.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三层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防治飞虱方面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按重量百分比包括如下组分制成: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15-30%、油料作物固体剩余物5-10%,余量为全生物降解母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还包括银色色母或黑色色母0.5%-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中的农药包括鱼藤酮、藜芦碱、苦参碱、除虫菊素、印楝素、烟碱、血根碱、桉叶素、苦皮藤素、蛇床子素、百部碱或茴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源农药固体剩余物中的植物包括鱼藤、地瓜子、苦檀子、昆明鸡血藤、白藜芦、喷嚏草、苦参、山豆根、除虫菊、印楝树的种子、印楝树的树叶、印楝树的树皮、烟草、白屈菜、紫堇、博落回、血水草、桉叶、薰衣草、苦皮藤、蛇床子、百部、茴蒿、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虫控草环境共生型复合全生物降解地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料作物固体剩余物包括芝麻、油菜、花生、向日葵、核桃、蓖麻、大豆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希芝,徐磊,汪敏,陈罡,严旎娜,张晓美,徐锐,陈敬文,郑志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