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式网箱刺参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265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分隔式网箱刺参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他的结构是由框架、网片和网袋构成;框架是使用Φ2cm的PVC塑料管,按高0.75m,长、宽各1m的尺寸,通过弯头和三通胶接而成;网片为筛绢网片,设置7块,是按0.8m×1m的尺寸均等切割网衣而成,成55°-75°斜面纵向均布垂挂于框架内;网袋为筒状网袋,采用网目为0.8cm的聚乙烯无结网衣,按长2.5m、圆周长为3.5m的尺寸制作成筒状,外套于框架上,网袋两端用尼龙绳扎结封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技术,是一种分隔式网箱刺参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刺参养殖规模日趋扩大,养殖方式也从最初的海区底播增殖,发展到潮间带岩礁筑池,及以后改造虾池的池塘养殖。海区底播增殖的优点是养殖环境为天然环境,刺参所需饵料丰富,生长速度快,缺点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刺参的成活率和收获率低,收获率一般在5%以下;潮间带岩礁筑池的优点是换水量大,养殖环境接近天然环境,成活率可以达到50%以上,缺点是占用大量潮间带海区,且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严重,此种养殖模式受到严格限制,因此无法满足刺参养殖的需求;池塘养殖的优点是在养殖过程中可人为控制换水量和池塘水深,可以人工投喂饵料以补充刺参饵料,可以高密度养殖,缺点是在池塘养殖环境中有着众多的不利刺参生存的环境因素如敌害生物、稀软的池底、穴居类生物的洞穴等,时刻危害着刺参的生存;另外,池塘内布置的荫蔽物(如参礁),其种类也五花八门,方式不一,养殖刺参的成活率高低不等,普遍较低,最高成活率也仅有30%左右。以上养殖方式,严重的制约了该项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刺参养殖装置,采用分隔式网箱养殖方法,制造一个封闭的宽广立体生存空间,排除危害刺参生存的环境因素,提高海参养殖成活率,确保养殖产量。本专利技术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他的结构是由框架、网片和网袋构成。框架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使用Φ2cm的PVC塑料管,按高0.75m,长、宽各1m的尺寸,通过弯头和三通胶接而成;网片为筛绢网片,设置7块,是按0.8m×1m的尺寸均等切割网衣而成,成55°-75°斜面纵向均布垂挂于框架内;网袋为筒状网袋,采用网目为0.8cm的聚乙烯无结网衣,按长2.5m、圆周长为3.5m的尺寸制作成筒状,外套于框架上,网袋两端使用尼龙绳扎结封闭。本专利技术与
技术介绍
对比,具有以下特点1、分隔式网箱隔绝了刺参与箱外大环境中其它生物的接触,可从根本上消除敌害生物的侵袭,成活率得以大幅度提高,成活率可达95%以上。2、刺参养殖密度较高,亩产量可达400~500市斤之间,可以实现刺参的高密度养殖。3、刺参是一种对水体中有害物质非常敏感的养殖物种,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由于分隔式网箱中设有筛绢隔片,上、下纵隔斜置,是刺参摄食、活动用的附着器物,当池底水质出现恶化时,刺参的摄食活动可以上下运动。爬到网片的中、上层,从而可以免受其害。4、不增加养殖生产成本,制作本网箱的成本约在30元左右,按每亩100个布置计算,每亩的投入约3000元,与其它模式中的荫蔽物(如参礁)的投入相当。5、可实现池塘的综合利用,由于网箱具有隔绝与其它生物接触的作用,因而池塘内不影响放养其它品种,如鱼类、虾类等,提高了池塘的综合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6、拓展了养殖刺参的水域,对于泥质池塘,特别是软泥质池底池塘也适宜于刺参养殖。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1-浮漂、2-浮绠、3-吊绳、4-网片、5-框架、6-网袋。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事实例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方法1、结构内容分隔式刺参养殖网箱为矩形,他的结构是由框架5、网片4和网袋6构成。框架5是使用Φ2cm的PVC塑料管,按高0.75m,长、宽各1m的尺寸,通过弯头、三通、胶等粘接而成;网片4为40目尼龙筛绢,按0.8m×1m的尺寸切割成均等的网片,成65°斜面纵向均布垂挂于框架5内,每个框架5内设有7块筛绢网片4,将其内空间分割成8个均等的小空间。网袋6为网目0.8cm的聚乙烯无结网,按长2.5m、圆周长为3.5m的尺寸制作成筒状,外套于框架5上。在参苗放入其内后,网袋6两端使用尼龙绳扎实封闭。2、使用方法使用360合股尼龙绳制作浮绠2,浮绠2两端通过木桩固定在池坝两边,按每两个网箱使用一个浮漂1的原则将直径30cm的塑料浮漂1绑缚在浮绠2上,塑料浮漂1的位置处在网箱的正上方。将网箱按箱内尼龙筛绢顺流于水流的原则,以1米的间距,依次排列成行吊挂于浮绠2之下。吊绳3的长度据水深而定,一般以在最低水位期间,能使网箱离开池底为宜。吊绳3采用网箱两边垂吊的方法,以保证能使网箱端正。框架5的行距为3m,这样的排放可在1亩池塘内布放100个上述网箱。网箱布放结束,并经数次冲刷,进满池水。待网箱内的尼龙筛绢网片4上生长并附有丰富的底栖类饵料生物时,即可放苗。为便于操作,放苗前可将池水水位只浸没网箱一半。放苗完成后,将网袋6两端扎实封闭。3、实施效果实验期间我们共制作分隔式网箱480个,按每亩布置100个网箱,每个网箱放苗20头的密度,于2006年5月20日,投放规格为20头/500g的参苗2200头,110箱;投放规格为36头/500g的苗种7400头,370箱。2006年11月底将110个网箱的养殖刺参全部收获,共收获每4.7头/500g的成参225公斤,产值31500元(单价70元/斤),平均每个网箱收成参4.09市斤,养殖成活率高达96%。抽样称量另370个网箱中的刺参,每个箱内参重2.5市斤,规格为平均8头/500g。这批计划留待明年5月底收获。4、产量及效益分析按每亩水面布放100个网箱计,投放规格为20头/500g苗种,当年每亩养殖海参成活率达到96%,成参规格4.7头/500g,每个网箱产参4.09斤,总产量为409市斤,实现产值28630元(单价70元/500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隔式网箱刺参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他的结构是由框架、网片和网袋构成;框架是使用Φ2cm的PVC塑料管,按高0.75m,长、宽各1m的尺寸,通过弯头和三通胶接而成;网片为筛绢网片,设置7块,是按0.8m×1m的尺寸均等切割网衣而成,成55°-75°斜面纵向均布垂挂于框架内;网袋为筒状网袋,采用网目为0.8cm的聚乙烯无结网衣,按长2.5m、圆周长为3.5m的尺寸制作成筒状,外套于框架上,网袋两端用尼龙绳扎结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隔式网箱刺参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他的结构是由框架、网片和网袋构成;框架是使用Φ2cm的PVC塑料管,按高0.75m,长、宽各1m的尺寸,通过弯头和三通胶接而成;网片为筛绢网片,设置7块,是按0.8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克明刘立波韩德山胡振峨郭学政侯正大徐勇马德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