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技术,是一种分隔式网箱刺参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刺参养殖规模日趋扩大,养殖方式也从最初的海区底播增殖,发展到潮间带岩礁筑池,及以后改造虾池的池塘养殖。海区底播增殖的优点是养殖环境为天然环境,刺参所需饵料丰富,生长速度快,缺点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刺参的成活率和收获率低,收获率一般在5%以下;潮间带岩礁筑池的优点是换水量大,养殖环境接近天然环境,成活率可以达到50%以上,缺点是占用大量潮间带海区,且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严重,此种养殖模式受到严格限制,因此无法满足刺参养殖的需求;池塘养殖的优点是在养殖过程中可人为控制换水量和池塘水深,可以人工投喂饵料以补充刺参饵料,可以高密度养殖,缺点是在池塘养殖环境中有着众多的不利刺参生存的环境因素如敌害生物、稀软的池底、穴居类生物的洞穴等,时刻危害着刺参的生存;另外,池塘内布置的荫蔽物(如参礁),其种类也五花八门,方式不一,养殖刺参的成活率高低不等,普遍较低,最高成活率也仅有30%左右。以上养殖方式,严重的制约了该项产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个刺参养殖装置,采用分隔式网箱养殖方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隔式网箱刺参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他的结构是由框架、网片和网袋构成;框架是使用Φ2cm的PVC塑料管,按高0.75m,长、宽各1m的尺寸,通过弯头和三通胶接而成;网片为筛绢网片,设置7块,是按0.8m×1m的尺寸均等切割网衣而成,成55°-75°斜面纵向均布垂挂于框架内;网袋为筒状网袋,采用网目为0.8cm的聚乙烯无结网衣,按长2.5m、圆周长为3.5m的尺寸制作成筒状,外套于框架上,网袋两端用尼龙绳扎结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隔式网箱刺参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他的结构是由框架、网片和网袋构成;框架是使用Φ2cm的PVC塑料管,按高0.75m,长、宽各1m的尺寸,通过弯头和三通胶接而成;网片为筛绢网片,设置7块,是按0.8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克明,刘立波,韩德山,胡振峨,郭学政,侯正大,徐勇,马德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