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三角帆蚌蚌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珍珠是重要的药材和名贵的装饰品,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就有河蚌取蛛作为贡品的记载。现在,江、浙一带更是以养殖珍珠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不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销往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目前,在淡水珍珠品种中以三角帆蚌蚌珠品质最佳,养殖效益也最高。因此,生产上都以三角帆蚌作为养殖品种,而影响三角帆蚌养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蚌苗繁育技术。蚌苗是指刚从鱼体上脱落下来、壳长在0.3毫米的稚蚌,经过系统培育,壳长长到1厘米的幼蚌。1厘米的幼蚌即可出池分养。通过培育池池底铺设细沙培育蚌苗的方法,容易造成蚌苗缺氧死亡,而且,花工多,难度大,因此,很少被人采用;通过培育池流水培育蚌苗的方法,由于池底无泥土,蚌苗无处立身而始终处于不固定状态,容易造成蚌苗堆积或随水漂移,因此,生产上很难掌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角帆蚌蚌苗的培育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建有平均面积为1平方米、池水深0.15米的培育池中,在三角帆蚌蚌苗培育过程中,晴天每天淘池1次,阴雨天则增加到每天淘池2次,在稚蚌脱苗后第5天开始加泥水,用小勺泼洒。所用泥土要选择没有施用过璜隆类等农药的腐熟、营养的表土,并充分晒干、敲碎,配成泥水的泥、水比例为1∶4。从脱苗后第5天开始第1次添加泥水,到蚌苗长到3毫米时,需加泥水次数为6次,以后,改成直接在池中添加泥土,用手抓细泥土泼撒,直至蚌苗长到1厘米为止,加泥土次数也为6次。蚌苗培育期分二个阶段,共加泥水和细泥土12次。第一阶段自蚌苗脱苗后第5天到第20天,每隔3天加1次泥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角帆蚌蚌苗培育方法,其特征是蚌苗培育期共加泥水和细泥土12次,并随着蚌苗的长大相应增加泥水或细泥土的用量,具体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自蚌苗脱苗后第5天到第20天,每隔3天加1次泥水,共加6次,每平方米培育池加细泥土0.025-0.35公斤,按泥与水为1∶4的比例配成泥水,即加泥水0.125-1.75公斤;第二阶段,自蚌苗脱苗后第23天到第38天,每隔3天加1次细泥土,共加6次,每平方米培育池加细泥土0.5-1.5公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角帆蚌蚌苗培育方法,其特征是蚌苗培育期共加泥水和细泥土12次,并随着蚌苗的长大相应增加泥水或细泥土的用量,具体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自蚌苗脱苗后第5天到第20天,每隔3天加1次泥水,共加6次,每平方米培育池加细泥土0.025-0.35公斤,按泥与水为1∶4的比例配成泥水,即加泥水0.125-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小平,蒋玉英,蒋孝松,陶帅平,
申请(专利权)人:冯小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