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器连接元件,尤其涉及一种电器插头用端子改良。
技术介绍
1、目前工业上制作插头时,对于插头端子,为确保接触件正确的位置排列,并使二个插头的接触段之间,以及该接触段与插头壳体之间相互绝缘,并兼顾安全性考量等因素,设有所谓「绝缘层」。
2、该具有绝缘层的插头端子通常依序界定一可供插向插座的接触段、一供绝缘层包覆的待包覆段、用于被一内架体夹制的受夹段以及一用于铆接电线的铆接段,各段的界分必须通过后续加工而定。
3、而就产业以及工序而言,前述插头制作的产业型态,通常当端子置入欲成型的内架的模具进行「第一次」注胶成型,形成具有端子的「内架」,而在所谓的第一次注胶成形,也同时利用胶料将该前述的该待包覆段披覆胶料而形成该绝缘层。然后在「第二次」将具有端子的「内架」置入所需要成形的插头造型模具内进行射出成形(molding)射出完成整颗插头。
4、然而,先前技术当端子置入欲成型的内架的模具进行「第一次」注胶成型,形成具有端子的「内架」,同时利用胶料将该前述的该待包覆段披覆胶料而形成该绝缘层之际,当射出机射出的压力过大,往往会形成业界俗称的「溢胶」(即射出过量胶料而导致胶料溢出内架原本设定框围的范围内)的瑕疵,必须由人工进行把溢胶的部分削掉,而较不经济。又或者当射出机射出的压力不足,又会形成业界俗称的「缺胶」(即射出的胶料缺量而导致胶料不足支撑内架而形成塌陷)的状况,而由于该内在的塌陷难以补救,因此容易形成不符合安全规范。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
2、本技术提供一种插头端子改良结构,包括一插头端子,该插头端子依序界定一可供插向插座的接触段、一供绝缘层包覆的待包覆段、用于被一内架体夹制的受夹段以及一用于铆接电线的铆接段,该受夹段设一定位孔,其特征在于:该受夹段的第一侧面设有一第一浅槽,该第一浅槽延伸至该待包覆段的范围内。
3、所述的插头端子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浅槽与该定位孔形成连接且渠道连通。
4、所述的插头端子改良结构,其中:该待包覆段的范围内设一穿孔,且该第一浅槽与该穿孔形成连接且渠道连通。
5、所述的插头端子改良结构,其中:该穿孔为椭圆形。
6、所述的插头端子改良结构,其中:该穿孔为圆形。
7、所述的插头端子改良结构,其中:该受夹段上相反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设一第二浅槽,该第二浅槽延伸至该待包覆段的范围内。
8、该第一浅槽除可作为该绝缘层包覆的抓着外,而在该绝缘层与该内架体一次射出成形时,将要成型为内架体的胶料,除了供应该内架体的成型外,也因为该受夹段设该第一浅槽,且该第一浅槽延伸至该待包覆段的范围内,即该第一浅槽跨设于该受夹段与该待包覆段的二范围,也会使得该第一浅槽日后跨设该内架体的端面内外,并于插头成品成型(molding)后也会跨设在插头成品的「贴合面」(engagement face)的内外,使得该胶料可以沿该第一浅槽内缘而使胶料流动顺畅而完全包覆不缺胶,从而胶料可以先做为该内架体成型射出所需,然后该胶料再流通至该第一浅槽内缘形成相通,并进一步形成该绝缘层,而此一过程由于胶料流动通畅,因此可以于插头成品成型时,避免缺胶而造成产品外观瑕疵与不符合安全规范的疑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头端子改良结构,包括一插头端子,该插头端子依序界定一可供插向插座的接触段、一供绝缘层包覆的待包覆段、用于被一内架体夹制的受夹段以及一用于铆接电线的铆接段,该受夹段设一定位孔,其特征在于:该受夹段的第一侧面设有一第一浅槽,该第一浅槽延伸至该待包覆段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浅槽与该定位孔形成连接且渠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待包覆段的范围内设一穿孔,且该第一浅槽与该穿孔形成连接且渠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穿孔为椭圆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穿孔为圆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受夹段上相反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设一第二浅槽,该第二浅槽延伸至该待包覆段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头端子改良结构,包括一插头端子,该插头端子依序界定一可供插向插座的接触段、一供绝缘层包覆的待包覆段、用于被一内架体夹制的受夹段以及一用于铆接电线的铆接段,该受夹段设一定位孔,其特征在于:该受夹段的第一侧面设有一第一浅槽,该第一浅槽延伸至该待包覆段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端子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浅槽与该定位孔形成连接且渠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敦礼,
申请(专利权)人:建通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