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用聚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5309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用聚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份计包含如下原料:聚酯树脂100份;增强纤维1.0~50份;抗氧剂0.1~0.5份;扩链剂0.1~0.5份;阻燃剂1.0~30份;分散剂0.1~10份;所述的增强纤维表面负载有聚多巴胺和纳米粒子。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表面负载有聚多巴胺和纳米粒子的增强纤维和阻燃剂引入聚合物体系,对聚酯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进行调节,提高了泡沫材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并赋予其优异的阻燃性能,满足汽车内饰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酯改性加工,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用聚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汽车发展至今,车身流线型结构设计已经将空气阻力降至最低,对车外身形的优化已经到极限。因此,车身轻量化设计已经成为提高汽车车速最简单也最切实有效的方法,而普通轻质材料如铝型材等不仅功能单一,而且重量变化并不是很明显。采用轻质高强、耐撞性良好、吸音隔热、耐磨阻燃的泡沫材料是汽车车身轻量化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

2、现有车用中常见结构泡沫材料主要有硬质pu(聚氨酯)泡沫、硬质pvc(聚氯乙烯)泡沫、硬质pmi(聚甲基丙烯酰胺)泡沫等,但这些塑料泡沫缺点明显,例如pu和pvc泡沫材料不可回收,容易污染环境;而pmi泡沫制作成本高,价格昂贵,难以实现广泛民用。新型环保聚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泡沫的出现,正好填补了pu、pvc和pmi在成本和性能上的空白,其具体性能优势如下:耐热性好,短时间最高工作温度可达200℃,并可在120℃下长期使用;具有优异的尺寸稳定性、隔音和隔热性能;具有高的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表面阻滞性能,对水、氧气和二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用聚酯发泡材料,其特征是,按质量份计包含如下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聚酯发泡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粒子为石墨烯、二氧化钛、二氧化硅、黏土中的一种或多种;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和增强纤维的质量比为1:1~3:6~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聚酯发泡材料,其特征是,所述增强纤维为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芳砜纶纤维、尼龙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的一种或多种;增强纤维的单丝直径为5~15μm,长度为3~12 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聚酯发泡材料,其特征是,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用聚酯发泡材料,其特征是,按质量份计包含如下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聚酯发泡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纳米粒子为石墨烯、二氧化钛、二氧化硅、黏土中的一种或多种;聚多巴胺、纳米粒子和增强纤维的质量比为1:1~3:6~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聚酯发泡材料,其特征是,所述增强纤维为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芳砜纶纤维、尼龙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四氟乙烯纤维的一种或多种;增强纤维的单丝直径为5~15μm,长度为3~12 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聚酯发泡材料,其特征是,所述扩链剂为多官能团的环氧类扩链剂和异氰酸酯类扩链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聚酯发泡材料,其特征是,所述的阻燃剂为氮系阻燃剂、磷系阻燃剂、磷-氮系阻燃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用聚酯发泡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威冉启迪王松林崔洗金潘臣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逸石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