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线性光限幅透明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26527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9-06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加工成形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非线性光限幅透明器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冰浴超声分散将金属酞菁类材料均匀溶解在含羟基、氨基基团的聚合物单体混合物中,然后采用含苯磺酸基团的分散剂作为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获得聚合物微球,羟基和氨基基团可以将金属酞菁材料锚定,形成金属酞菁被微球包围的微胶囊结构,并通过混合均匀后高温热压成形获得兼具透明度的非线性光限幅固体器件,解决了酞菁类材料易聚集、溶解度差、溶于溶剂导致失活,难以制备非线性光限幅的固体器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加工成形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非线性光限幅透明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酞菁-聚合物微胶囊材料、基于该微胶囊材料的光限幅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尽管激光技术在当前的光子时代取得了进步,但意外暴露在高强度辐射下会对人眼、光学传感器和敏感光学元件造成损害。目前的主动保护方法,如频率滤波器、空间光调制器、激光探测器和分析仪,持续消耗能量,属于有源方法。在这方面,基于非线性光学特性的光限幅器件作为一种被动方法,设计为对低强度入射光透明,而对高强度入射光进行限制,属于无源方法。

2、有机材料如酞菁类作为非线性材料,具有响应速度块、线性透明度优异和易于加工的特点,广泛用于制备非线性光限幅器件,酞菁类材料具有高度共轭的18π电子系统,强的共轭芳香结构赋予了酞菁特殊的电子,使其能够以金属离子为中心发生非常快速的可逆氧化还原过程,因而酞菁环内的空腔与金属铁,钴,镍,铜,锌等元素结合形成金属酞菁,且其外围可被多种原子及基团取代。然而,受限于酞菁类材料易聚集、溶解度差、溶于溶剂导致失活等问题,难以制备非线性光限幅的固体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酞菁-聚合物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酞菁与聚合单体的质量比为(0.05-5):1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的时间为3-10分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和/或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乳化剂与所述乳化剂水溶液中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0.01-0.05):100;所述乳化剂的用量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且与所述聚合单体的质量比小于0.5:1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酞菁-聚合物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酞菁与聚合单体的质量比为(0.05-5):1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的时间为3-10分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和/或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乳化剂与所述乳化剂水溶液中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0.01-0.05):100;所述乳化剂的用量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且与所述聚合单体的质量比小于0.5:1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盐引发剂,所述引发剂与所述聚合单体的质量比为(0.5-1.5):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丹杨镖郭楚才罗芳周青伟朱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